王全寶
在持續高壓反腐的基礎上,不斷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
10月9日,中共第十八屆中央紀委八次全體會議召開。全會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發表了講話。

左圖:10月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屠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講話。圖/新華
當天傍晚,中紀委官網發布了十八屆中央紀委第八次全體會議公報。公報稱,全會審議并通過了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向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同意將報告提請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七次全體會議審議。
公報還提到,全會審議并通過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李剛、曲淑輝同志嚴重違紀問題的審查報告和撤銷劉生杰同志中央紀委委員職務的報告,確認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常務委員會之前做出的給予李剛同志留黨察看一年處分、給予曲淑輝同志留黨察看二年處分和撤銷劉生杰同志中央紀委委員職務的決定。
李剛曾任國務院僑辦副主任(正部長級),曲淑輝曾任中紀委駐民政部紀檢組組長,劉生杰曾任中央軍委后勤保障部副部長。三人都是十八屆中紀委委員。
中紀委網站10月10日發表頭版文章,題為《中央紀委向十九大工作報告審議程序發生重大變化》。之前,歷屆中央紀委向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由中央紀委常委會單獨征求黨內意見,中央紀委全會進行審議,并直接同意將報告提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審查。如今,十八屆中央紀委向十九大的工作報告審議程序有了新變化:一是中央紀委工作報告稿先經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后,和黨的十九大報告稿、黨章修正案一同在黨內征求意見;二是中央紀委工作報告稿經十八屆中央紀委八次全會審議通過后,先提請于10月11日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七中全會審議,再由七中全會提請于10月18日召開的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審查。
文章指出,“程序折射理念,變化體現深意。審議程序的調整,充分體現了黨章要求和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
中共十八大以來,在“肅紀”與“懲貪”兩方面重拳頻出,從幾組數據來看,可謂效果明顯。
在“肅紀”方面,十八大以來,中共從21項專項整治任務入手,比如整治了“舌尖上的浪費”“會所中的歪風”“舞臺上的奢華”“車輪上的腐敗”等違紀行為。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查處15.53萬起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案件,其中發生在2013年、2014年的占78.2%,發生在2015年的占15.1%,發生在2016年的占6.7%。
從數據上分析可以看出,五年來,黨員干部違紀現象在逐年遞減,增量在不斷減少,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遵守中央八項規定已逐漸內化為黨員干部的自覺行為。
在“懲貪”方面,公開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十八大以來共立案審查中管干部280多人、局級干部8600多人、縣處級干部6.6萬人。在基層反腐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十八大以來共處分鄉科級及以下黨員干部134.3萬人,處分農村黨員干部64.8萬人。
此外,截至2016年底,共追回外逃人員2566人,追贓金額86.4億元,“百名紅通人員”已有43人落網。
在“肅紀”與“懲貪”之外,中共反腐敗還打出一套從嚴治吏的“組合拳”。比如,盯住“關鍵少數”,強化日常管理監督。五年來,全國累計調整副處級以上“裸官”1374人;清理黨政領導干部在企業兼職者4萬余人;對違規辦理和持有因私出國(境)證件的3.5萬名干部進行處理。
2017年1月至6月,蘇榮、武長順等34名高官獲刑,犯罪金額共計約24.9億元(不含騙購外匯罪)。統計發現,上述獲刑高官大多是中央巡視組通過巡視發現的問題線索。
根據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相關信息顯示,中央紀委立案審查的中管干部案件中,超過60%的問題線索來自巡視。根據巡視發現的問題線索,查處了孫政才、蘇榮、周本順、王珉、白恩培、王三運、黃興國、盧恩光等嚴重違紀案件,以及山西系統性、塌方式腐敗案,湖南衡陽破壞選舉案、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遼寧拉票賄選案等重大案件。
實際上,巡視作為黨內監督的重要形式早已有之,但中共十八大以來,不僅在形式上有創新,而且執行力度之大可謂前所未有。
據統計,中央巡視組共開展12輪巡視,巡視了277個黨組織,對16個省區市開展“回頭看”,對4個中央單位開展了“機動式”巡視;各省區市黨委共組織巡視了8362個黨組織;中央軍委組織開展13批次巡視,完成了對軍委管理的黨組織的常規巡視全覆蓋和回訪巡視全覆蓋,并開展3批次專項“機動式”巡視。通過以上工作,首次實現了巡視工作在中共歷史上一屆任期全覆蓋。
此外,創新還體現在從中共十八屆中央第一輪巡視開始就打破既有模式,實行巡視組組長、巡視對象、巡視組與巡視對象關系“三個不固定”,一次一授權;不打無準備、無把握之仗,帶著問題去,下沉一級了解情況。從常規巡視為主到常規巡視與專項巡視相結合,突出“專”的特點,緊盯重點人、重點事,精準發現。探索“機動式”巡視,針對干部群眾反映的一個人、一個具體問題去,機動靈活、高效突破。
比如司法部原政治部主任盧恩光就是在巡視中發現的線索。巡視組發現盧恩光1990年的入黨志愿書中,竟寫了學習鄧小平同志1992年南巡談話的體會,經進一步核實,其年齡、黨齡、身份、學歷、經歷竟全部造假。
在巡視創新組織制度和方式方法上,“回頭看”可以說是一大創新。從第九輪巡視開始,每輪都安排對4個省區市開展“回頭看”,延伸放大震懾效果。中央巡視組既查找老問題,檢查整改落實情況,更注重發現新問題。
7月14日,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公布。據中央紀委秘書長、中央巡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楊曉超介紹,此次修改對原條例進行了“增、補、調”,即:增加有關新要求、補充有關新內容、調整有關新條款。主要包括五個方面的內容:“一是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明確政治巡視定位。二是根據中央新要求,明確一屆任期內巡視全覆蓋任務。三是根據黨內監督條例規定,明確巡視監督內容。四是根據實踐發展需要,明確中央和國家機關巡視。五是根據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要求,明確市縣巡察制度。”
值得引起注意的是,此次條例修訂,將巡察制度納入進來。新條例要求“黨的市(地、州、盟)和縣(市、區、旗)委員會建立巡察制度,設立巡察機構,對所管理的黨組織進行巡察監督”,同時規定“開展巡視巡察工作的黨組織承擔巡視巡察工作的主體責任”。
9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湖南省調研并主持召開巡察工作座談會。王岐山指出,巡察作為黨內監督的重要制度安排,已經寫入新修改的巡視工作條例。全面從嚴治黨、凈化政治生態,在基層都要體現在具體工作上。巡察要聚焦再聚焦,突出扶貧攻堅這個重點,發現和懲治群眾身邊的“微腐敗”,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對此,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偉認為,懲治“微腐敗”、突出基層廉潔治理將是今后廉政建設的一個主要趨勢。
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央政治局和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共召開23次會議研究巡視工作,聽取巡視匯報,審議巡視專題報告。由此可見巡視工作受重視程度。
7月17日,中央紀委書記王岐山在《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巡視是黨內監督戰略性制度安排 彰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監督優勢》。在文章中,王岐山指出,“黨的十九大后,巡視工作要繼續發揚光大、更好發揮利劍作用。”
近五年來,在懲治腐敗的同時,中共從制度上也扎緊籠子,將黨內法規制度建設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據統計,從出臺《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到修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再到通過《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和《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中共出臺或修訂的黨內法規達80多部。
在中共十八屆中央紀委第三次全體會議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曾強調,要以深化改革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改革黨的紀律檢查體制,完善反腐敗體制機制,增強權力制約和監督效果,保證各級紀委監督權的相對獨立性和權威性。要強化制約,科學配置權力,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
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廉政研究中心副秘書長高波分析認為,不斷完善和嚴格執行黨規黨紀,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既是嚴懲腐敗釜底抽薪的治本之道,也是阻遏腐敗蔓延勢頭的必由之路。
同樣,中國紀檢監察學院原副院長、制度反腐專家李永忠也認為,在持續高壓反腐的基礎上,不斷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形成科學的權力結構,反腐敗斗爭才能取得決定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