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科大訊飛登陸A股市場的時候,其語音輸入業務曾引起業界熱議,這玩意怎么盈利,有多大前景?誰曾想到,九年之后的今天,在人類步入人工智能時代大門的時候,訊飛語音每天的請求數已高達幾十億次,而且這小小的應用已衍生出與社會生活密切聯系的人工智能生態鏈。
日前,記者專訪了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在他看來,國務院近日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將對產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記者:人工智能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規劃層面,《規劃》也提到了具體的發展細節,您對此有何看法?
劉慶峰:首先,《規劃》出臺的時間節點恰逢其時,人工智能技術發展到當前階段,大潮開始涌動。而在此時點,國家發布《規劃》,鼓勵源頭基礎創新,支持產業生態發展,強調行業應用,并配合法律法規以及人文倫理,這對產業的發展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記者:您認為《規劃》有哪些亮點?
劉慶峰:最大的亮點是強調技術創新,特別是強調了應用。我認為當前人工智能已不再是概念,應用才是硬道理。此外,《規劃》對產業設定了非常清晰的目標。總體而言,《規劃》的內容非常翔實,并且對中國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的現狀認識十分透徹,對下一步如何針對形成源頭創新、產業應用、市場推廣、資本舞臺、產業生態考慮得很細致。
記者:您認為《規劃》所提到的市場是否是一個合理的預期?
劉慶峰:我認為很合理。原因在于,無論是教育、醫療、公檢法還是其他領域,這些市場格局和規模都是可信的。依靠人工智能,生產方式和社會運作體制的轉變會使整個社會大踏步前進,而這恰恰又是政府可以主導和規劃的,所以我認為《規劃》對產業的預判是很準確的。
記者:在人工智能發展的浪潮中,企業發展過程中哪些因素是比較關鍵的一環?
劉慶峰:事實上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基因,優勢也各不相同。對科大訊飛而言,要發揮我們自己在核心技術上的優勢,在此基礎上我們提出“平臺+賽道”,圍繞核心技術把“AIUI” 開放出來。而“賽道”方面的選擇則是基于我們能夠在該領域可以做深做透,比如教育、司法等。
記者:近期人工智能正掀起一陣熱潮,BAT、聯想等各大企業都在涉足,您如何看待此類競爭格局?
劉慶峰:整體上看,人工智能影響力會非常大,所以“賽道”會非常廣闊。對科大訊飛而言,我們強調戰略定義,發揮自己的核心技術優勢,做好自己。
記者:談及商業競爭,資金是很重要的因素,公司是否考慮利用資金盡快地去增強科研能力?
劉慶峰:資金優勢很重要,但科研并不是單一的資金堆砌。我們會通過基金的設立,以及與外部的一些投資機構的合作,盡可能在產業生態搭建上做得更好,包括人工智能產業園等。此外,深圳、廣州等很多城市都希望跟我們合作搭建人工智能平臺,最終的目的是希望產業生態能夠得到加強。
記者:現在科大訊飛在教育、醫療等領域的發展規模很大。那么,客廳、汽車等領域的業務在目前的規劃中處于什么樣的地位?
劉慶峰: 三分天下,我們希望都要做出成績。一方面是我們核心技術的提供;另一方面是教育行業的深耕;最后是消費者社區。在消費者社區層面,主要是面向汽車電子、音箱、家庭寬帶、電視客廳等出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