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妮+韓冰
以成都“天府綠道”為代表的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正在開展。在2020年底前,四川將建成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和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屆時,城市間的水系、道路等綠色生態廊道連通率超過80%,全省森林覆蓋率超過40%。
9月18日,伴隨著一聲令下,成都龍溪-虹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圍的近百家農家樂全部關閉。這一天,大熊貓國家公園勘界行動正式開始。隨后,一塊塊坡耕地上,布滿了樹坑。這個秋天,這里將種上大熊貓的主食竹——箭竹。
“人退竹進”的背后,是四川歷史上的一次前所未有的嘗試。根據年初中央批復,大熊貓國家公園總面積2.7萬平方公里,七成以上位于四川境內。而作為人類已知野生動植物保護的最高形態,國家公園將更注重棲息地原真性和完整性保護,推動社區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中共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八屆五中全會以來,四川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將“綠色”上升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理念。
如今,堅定不移的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已成為巴蜀大地的共識。
9月2日上午11點,成都龍泉驛區。
玉石濕地旁,伴隨著第一株銀杏樹種下,總長近17000公里的“天府綠道”正式啟動建設。今后,成都將以綠道為脈絡,將城市的河流、文化線路、道路系統串聯起來,在形成更加合理的城市主體構架的同時,連接各個區(市)縣、社區、文化活動中心、養老設施等,打通城市“毛細血管”。
成都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圍繞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的總體目標,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典范城市、和諧宜居生活城市的城市愿景。成都實施鐵腕治霾、科學治堵、重拳治水、全域增綠“三治一增”,重現“綠滿蓉城、花重錦官、水潤天府”的盛景,其中,“天府綠道”就是全域增綠的重要舉措之一。
“‘天府綠道不僅是一個惠及民生的工程項目這么簡單,而是成都作為新一線城市‘筑巢引鳳的重大支撐工程,是城市綠色發展的靚麗名片?!背啥际谐青l建設委員會一位研究員如此強調。
今年7月,成都發布人才新政12條,針對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體構建體系、分類施策,吸引他們在成都創業安居,人居環境也是吸引“蓉漂”人才來成都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借鑒了波士頓、新加坡、武漢、廈門等國際國內優秀綠道案例后,今年6月《成都市“天府綠道”規劃建設方案》出爐。規劃方案中,成都像一只綠色的蝴蝶,以中心城區為圓心,綠地呈環形鋪開,以錦城綠道為界形成軀干,東西兩座山脈構成展開的翅膀。
綠道給市民最直觀的表現是,一條寬度4至6米,無機動車輛的慢行道路,連接或穿梭于開放式、多功能的環狀生態公園,不設欄不收費,突出可進入可參與。
目前成都南三環外全長534米的熊貓綠道示范段已經向市民開放?!胺路鹪诩议T口開了一個無盡頭的公園,順著這個公園,能走完整個主城區,特別是沿途有我們城市最乖的大熊貓,擺了各種各樣的呆萌造型,好看、好玩、好方便?!弊≡诟浇膭⑴咳缡钦f,幾乎每天她都會和家人來這里散步。
每周都會帶著孩子出城游玩的她,正期待著更多的綠道建成。屆時在城市中心,就能再現田園、森林、公園、湖泊;“天府綠道”還會有一個百平方公里生態景觀農業區,稍微駛出繁華的都市就能感受田園之樂。
“天府綠道”的作用還不止于此,它或將讓成都人的出行方式發生重大轉變?!啊旄G道構建了一個發達的慢行交通網絡,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騎車的方式上班或者是開展戶外健身的健康生活方式,既改善成都擁堵和污染,又影響了市民的生活理念?!背啥际谐青l建設委員會的工作人員表示。
據了解,這個龐大的綠道系統,將在2025年初步建成1920公里市域主干綠道體系,到2040年,市域綠道體系將全面成網。其中最重要的錦城綠道,已在今年9月初開工建設,2018年底將完成主干綠道130公里。
2017成都國際馬拉松賽9月23日如約開跑,來自全球35個國家和地區的2萬余名跑友在賽道上,一同用奔跑的方式切身感受成都良好的生態環境,領略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的獨特魅力。在很多人眼里,成都正在變成跑步圣地?!疤旄G道”的建設,讓成都變得越來越“宜跑”。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綠道”示范段。
“天府綠道”作為成都“重塑城市空間結構和經濟地理”的重要實踐,先行啟動了內容最豐富、最具示范性的錦城綠道規劃建設工作。
在錦城綠道規劃之初,即要做到生態、文化、產業的統籌:不但要有宜人環境的“顏值”,還要有厚重文化的“精神氣質”,更要有產業發展的“健壯體魄”。
在綠道周邊發展旅游產業被納入首先考慮。以錦城綠道為例,將建設16個特色小鎮形態的一級驛站、30個特色園區形態的二級驛站、170個林盤院落形態的三級驛站和亭樓小品形態的四級驛站,沿途就能為市民提供休閑游覽配套服務,同時,綠道也將結合各級驛站發展音樂、文博、設計、動漫等文創產業,發展觀光農業、規模農業,帶動沿線的服務產業發展。綠道就像一條綠色動脈一樣,打破了成都圈層式的結構,把郊區的環境資源“串進來”,城市的發展要素“引出去”,又通過特色鎮、園區等帶動農村和城市的整體發展,推動城市新經濟的發展。
“此次綠道規劃設計就匯集了眾多文化研究學者,我們希望能將城市的歷史承載下來,修復、再現并傳承?!背啥际谐青l建設委員會一位研究員表示。其中,錦城綠道相關具體設計建設的思路源泉,主要是反映成都歷史勝景的北宋李公麟《蜀川勝概圖》,通過對圖載景點景致、相關典故和歷史背景的深度挖掘、整理、延伸,緊扣當下時代發展,將錦城綠道和沿線的特色園、院落林盤、園林景觀和建筑小品打造為一幅呈現天府文化的新畫卷,讓市民們在一邊休閑游玩的同時,也能浸染在成都的歷史文化精華中。
“天府綠道”是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的一部分。根據規劃,在2020年底前,四川將建成成都平原、川南、川東北和攀西四大森林城市群。
屆時,城市間的水系、道路等綠色生態廊道連通率超過80%,全省森林覆蓋率超過40%。
此前的5年間,四川森林覆蓋率累計新增1.58個百分點,新增森林面積超過一個攀枝花的面積。今年上半年,四川完成造林340萬畝,同比增長56%,總量和增幅均為歷年新高。
四川是全國三大林區之一、5大牧區之一,是生物多樣性的富集地區,水能蘊藏量占全國五分之一,是長江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上游生態屏障。全省1419條河流中有1417條匯入長江。
今年1月起,四川全面推行河長制,省市縣鄉四級全部落實河湖治理“黨政雙責”。同時,省委書記出任省全面落實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省長出任四川總河長,對河湖污染治理“零容忍”。
今年初,四川在全國率先完成生態紅線劃定。在紅線內,共計13個區塊、19.7萬平方公里,包含了四川幾乎所有的天然林、自然濕地和生態脆弱區,大部分保護地。紅線劃定后,區域內嚴禁生產建設性開發。
從去年起,四川在全國范圍內率先“吃螃蟹”——成都蒲江縣等地啟動市縣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編制試點,以環境容量定城、定規模、定產業、定人口密度。同時,在省內啟動城市綠線管控試點,明確“綠線”就是“高壓線”。在城市內部,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綠色建材,推動城鄉一體綠化,實現森林進城、公園下鄉。
推進綠色發展,必須重構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關系,讓經濟發展與生態環保走上良性互動的軌道,讓老百姓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真正得到實惠。
可以確定的是,到時候,來成都的游客要走一走的,可遠不止街頭的小酒館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