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生存,就要將自己變成別人眼中的可怕對手,這就是商業世界的強者邏輯,華為也如此。對于這個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一些聲名顯赫的國際巨頭感到了芒刺在背的壓力。在光芒背后,華為人經歷的坎坷與磨難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如何守好這來之不易的江山,捍衛華為的天下,是任正非無時無刻不在思考的事。
2000年,正當華為銷售額達220億元、利潤以29億元人民幣位居全國電子百強首位的時候,任正非寫下了《華為的冬天》一文,詳述自己的危機感。一年后走訪日本,他又在《北國之春》一文中寫道:經歷九死一生還能好好地活著,才是真正的成功。華為沒有成功,只是在成長。
生活的艱辛以及心靈承受的磨難,成就了任正非隱忍與堅定的性格,也讓他真正理解了“活下去”的含義。正因對“活下去”擁有強烈渴望,才使得任正非生成了一套獨有的生存哲學并成功將其運用到企業管理中,形成了今天的華為文化。
任正非崇尚狼性文化,他要讓內部緊密團結,讓所有人都充滿斗志,像狼一樣與對手拼殺。在華為,有種“床墊文化”,每人都有一個墊子,是加班的時候用來睡覺的,任正非在他的辦公室也有一個簡陋的小床。另外,華為內部的輪值CEO制度也是狼性文化的體現。“作為輪值CEO,要放眼外部,放眼世界,也要自己適應外部環境的運作,趨利避害”。任正非認為,群體奮斗的意識,要比將公司的成功系于一人、敗也是這一人的制度好得多。任正非還倡導“烏龜精神”——既要有專注的定力和堅韌的耐力,又要有強大的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他借用這種精神來說明華為人奮斗的理性。他說這是一個充滿機遇、挑戰和風險的時代,沒有誰能準確地預測和把握未來,華為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不懈地努力奮斗,專心致志,找準自己的節奏和方向,不把華為的巨輪拖出主航道。
在華為剛發展那幾年,任正非曾大膽放言:“十年之后,世界通信業三分天下,華為將占一分。”當時,業界老板們對此頗為不屑。而如今,這個誕生在一間破舊廠房里的“皮包”公司已經改寫了中國乃至世界通信設備制造業的競爭格局。
“資源是會枯竭的,唯有文化才會生生不息。”任正非正以一個強者的姿態,書寫商界的生存法則。
70歲,一個臉上爬滿了皺紋的年紀,一個完全可以卸下所有重擔去肆意享受生活的年紀,而任正非卻依然像戰士一樣,不斷為他所認定的道理搭墻筑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