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禮明
摘要:隨著海洋經濟的發展以及我國海洋養殖技術的發展,海洋養殖區底質的環境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本文為了解防城港區域的紅沙大蠔養殖區的硫化物的污染情況與污染特張做了大量的研究與實驗,通過對該地的硫化物等污染物的空間分布特征、季節變化特征以及污染物狀況做了一系列的重點調查,并著重針對防城港區域的紅沙養殖區的底質硫化物進行分析。
關鍵詞:防城港;紅沙養殖區;底質硫化物;分析
隨著近十年以來養殖業的迅速發展,漁場開始逐漸出現“老化”問題,且該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嚴重,直接影響了養殖業的發展,給養殖戶帶來了直接的經濟損失。養殖區“老化”問題主要是養殖區域底質部分長時間積累硫化物造成的,需加以重視。
1對于防城港區域紅沙養殖區的背景以及分析依據
1.1養殖區域背景分析
本文首先從防城港區域紅沙養殖區的地理位置角度對其進行分析。該養殖區域位于防城港市區的港口企沙半島以東,位于欽州灣的西北處,養殖區以東為欽州港口的工業碼頭,養殖區域的北部為江河的入海口。其次從氣候要素角度對其進行分析,該地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由于緊靠海洋,所以氣候帶有海洋性因素,冬季溫和,夏季炎熱,全年降水量較大,氣候濕潤,較為適宜貝類的養殖。再次需要從養殖區域面積對該區域進行分析,該地貝類養殖的起源較早,養殖歷史較為悠久,也有較大的養殖區,據測量,該地的養殖區域面積大約為七百公頃。
1.2分析依據
本文通過對其生態環境進行簡要分析后,可以得知該地的生態環境有利于貝類的大面積養殖,所以需要對該地的環境進行實時測評,以便及時向養殖戶反映該地的環境狀況,及時調整養殖思路以及養殖方法。本文主要是通過國家相關部門頒布的《海水增養殖環境監測與評價技術規程》并結合防城港區域紅沙養殖區的實際情況,對于該區域海水的水質以及該養殖區域的沉積物等多種因素進行實時監測與調查。在對諸多因素的調查以及統計學分析后,并最終得出防城港區域紅沙養殖區底質的硫化物的污染狀況。
2材料來源以及監測方法
2.1材料來源
本文將立足于國家相關部門頒布的《海洋監測規范》對防城港紅沙養殖區域的底質硫化物進行實時的監測,其中包括對該區域的硫化物進行采樣以及測定的工作。本文在監測站位置布設上選擇了在防城港紅沙養殖區域布設七個監測站,這七個監測站中分為網箱養魚處的一個監測站、該區域的大蠔養殖區的五個監測站以及防城港紅沙養殖區域范圍外大約一千米處設立一個參照的監測站。
2.2監測方法以及監測內容
本文選擇在每年的三月、五月、八月以及十月份對防城港紅沙養殖區域進行水質的監測以及底質硫化物的監測,主要是利用大型的采泥器對于該養殖區域表層的沉積物進行樣品的采集工作,將樣品裝瓶后密封起來,以便后期對樣品中的硫化物進行測定。本文對防城港紅沙養殖區域底質的硫化物含量主要的檢測方式為碘量法。本文在對該區域硫化物的分布以及含量檢測時主要是通過對該養殖區域的水文氣象要素、化學要素以及生物環境要素方面進行監測。其中水文氣象要素主要包括該區域的風向、風速、水溫、水色、水深、透明度等方面:化學要素主要包括水質、沉積物以及生物體等方面,生物環境主要包括對該養殖區域的底棲生物中所含有的硫化物進行檢測。通過對以上幾個方面的監測分析可以得出該區域底質硫化物的污染情況。
3監測分析與評價
3.1水質監測分析及評價
通過檢測可以得出防城港紅沙養殖區域的硫化物在14年至16年的污染逐漸呈現出減輕態勢,16年只有一個監測站點出現了硫化物超過海洋沉積物的第一類標準,其余站點均符合標準要求。由于該養殖區域地理位置特殊,處于茅嶺江、鶴山江等江河匯入北部灣的入口處,江河可能會帶來一部分由于河流上游或河流中游排出的污染物,其中硫化物為污染物的主要來源之一,需要上中游相關環保部門加以重視,在污染物排入河流前進行相關的治理,以減輕硫化物對于河流的污染,從而影響入海口處的養殖區域的養殖質量。
3.2貝類(大蠔)檢測結果分析及評價
對于該養殖區域所產的大蠔進行樣品檢測以及分析,所檢測出的該生物群體內主要的污染物因子為大腸桿菌,并沒有發現明顯的硫化物污染。由此可以得出最終的結論,防城港紅沙養殖區域所養殖的貝類質量符合國家規定的要求,并沒有出現潛在的生態危害問題。即便如此,在今后的貝類養殖過程中,養殖戶還需要注意避免該區域的生物污染,從而為今后的貝類養殖打下良好的基礎。
3.3沉積物的環境質量評價結果及分析
本文通過對防城港紅沙養殖區域的七個監測點的底質硫化物進行監測分析,并最后得出除了一個站點的硫化物超過標準范圍,其他均達到了國家標準。從目前來看,該養殖區域并未出現潛在的生態危害,但是在今后的養殖過程中還需對硫化物的污染加以注意,以免在今后的養殖中出現生態危害,從而對養殖業產生不良影響。
3.4底棲生物環境質量評價結果及分析
本文通過對防城港紅沙養殖區的生物種類調查后得出該區域整體物種的多樣性較差且該區域中的底棲生物的平均生物量和平均棲息密度較低,說明該區域的生物資源受到了一定的損害,需要養殖戶在養殖的過程中注意不要破壞生物的多樣性,以免對生物環境的多樣性產生一定影響。
4結論及展望
綜上所述,需要通過對以上所分析的要素進行改進,通過加強紅沙海域江河入海口監測,了解紅沙養殖區陸源污染物的變化趨勢以及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保持紅沙養殖區的養殖面積及容量,維護海洋生態環境和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促進海洋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持續利用的方式來減輕硫化物對養殖區域環境的影響,促進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