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肖桂華
《大企業開放創新報告(北京)》發布:解碼北京大企業開放創新
◎ 本刊記者 肖桂華
新一代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日益推進,全球創新形式發生巨大變化,新技術更迭周期越來越短,企業傳統創新方式已經跟不上當今創新需求。更為高效的開放式創新迎合了時代需求,逐漸受到大企業的青睞。在我國,大企業開放創新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形成有效共振,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
2017年9月15日,在中關村創新創業季2017之全球創新峰會上,中關村創業大街聯合新華社《金融世界》發布了《大企業開放創新報告(北京)》。報告選取《財富》2017世界500強和中國500強共計915家企業作為樣本,系統闡釋了北京大企業布局開放式創新整體情況。

隨著北京市加速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吸引和匯聚全球創新創業要素聚集北京。越來越多的大企業在北京布局開放創新,吸收創新創業成果。截至2017年第二季度,在北京開展開放式創新的大企業達到130家,占“500”強總數“(915家)的14.21%,其中,中國(含港澳臺)企業92家。
海淀作為北京創新創業資源最豐富、創新創業氛圍最活躍、創新創業成果最突出地區,大企業開放創新趨勢明顯。根據我們梳理,僅海淀就吸引了超過40家大企業布局,既包括以英特爾、微軟為代表的跨國企業,也有聯想等明星民企,還有航天科工等重量級“國家隊”,各種性質企業都在加入開放創新的隊列。

近兩年,隨著北京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不斷推進,以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持續高漲,北京創新戰略中心地位顯著提升。海外巨頭正在積極調整其全球創新戰略,借助中國創新環境與能力的整體提升,加大北京布局創新特別是開放創新的力度。根據統計,已有38家海外巨頭在北京布局開放創新事業,占到世界500強里外企的約10%(385家)。在海淀,就有英特爾、微軟等巨頭密集扎堆,英特爾創新加速器、微軟加速器等開放創新平臺成為扶持創新創業企業發展、推動產業創新的重要力量。

從實踐來看,大企業開放創新形成六大普遍方式,包括合作研發、建立開放創新平臺、資本布局、創新賽事活動、支持內部創業、調整組織機構等。而合作研發、資本布局、開放創新平臺更受大企業青睞,分別有81.5%、60.77%和46.92大企業采取以上三種方式。而自2014年以來,以投資并購等為代表的資本手段和以孵化器、加速器、服務平臺等為代表的開放創新平臺手段滲透率得到明顯提升。

各行各業的大企業都在加入開放創新的行列。數據顯示,來自工業領域的大企業在全部樣本中居于首位,占比高達35%。其中,高端裝備制造、精密制造、家電制造等制造業細分領域占比接近60%,傳統制造業正在加速擁抱轉型升級。在海淀,已經呈現出鮮明的多領域參與的特征。海淀布局開放創新的大企業既包括互聯網、高科技等新經濟領域,也覆蓋了制造業、汽車、家電、能源等傳統行業領域。從百度、聯想,到航天科工、中船重工,在海淀,大企業開放創新的領域不斷擴展。

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作為大型船舶工業企業,以解決船舶工業發展中的技術難題為切入點,搭建面向船舶工業、創客資源的智海協同創新平臺。該平臺致力于打通中船重工集團公司成員單位之間、中船重工集團與創客資源間國際國內相結合的創新渠道,匯聚全球智慧,海納百家之長,打造工業領域集智解難、協同創新的網絡平臺,通過“互聯網+”促進傳統企業升級、促進制造業資源共享。
當然,除了工業領域,生物醫藥、金融、信息技術等各個領域的大企業也都開始了開放創新的探索。例如,北京銀行作為金融企業的代表,成立小巨人創客中心,構建創業輔導+產業融合+投資并購”服務模式,搭建股權投資和債權融資聯動平臺,布局雙創和實施大企業開放創新。
中關村創業大街作為全國雙創策源地,探索“雙創+產業+資本”服務模式,助力激發大企業開放創新、參與雙創的活力。此次《大企業開放創新報告(北京)》,正是中關村創業大街在多年的行業觀察、研究及實踐基礎上通過大數據分析編寫而成,旨在為更多大企業開放創新提供借鑒與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