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英
綜合呼吸功能鍛煉改善食管癌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分析
王紅英
目的探討綜合呼吸功能鍛煉改善食管癌患者術后康復的效果。方法將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食管癌手術患者94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對照組予以常規呼吸功能鍛煉。觀察組予以綜合呼吸功能鍛煉。比較兩組術前、術后7d肺活量、最大通氣量和1s用力呼氣量、胸管留置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和并發癥發生率。結果兩組術后7d肺活量、最大通氣量和1s用力呼氣量均低于術前(P<0.05)。且觀察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術后胸管留置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為食管癌患者提供綜合呼吸功能鍛煉,能夠促進患者恢復,改善肺功能狀況,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
食管腫瘤/外科學;呼吸鍛煉
esophageal neoplasms/surgery;breathing exercises
食管癌是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1]。食管癌根治術是治療食管癌的有效手段[2]。但由于手術創傷、麻醉氣管插管以及術后疼痛等原因,均對患者術后有效呼吸和咳嗽排痰造成了負面影響,患者術后發生肺部并發癥的風險較高,嚴重影響患者預后[3]。為患者提供呼吸功能鍛煉,可以改善患者術后呼吸狀況,有效預防肺部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更好康復[4]。近年來,我院在食管癌患者護理中積極運用綜合呼吸功能鍛煉,取得了較好效果?,F報告如下。
將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我科收治的食管癌手術患者94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均經術前影像學檢查和術后病理診斷證實為食管癌;(2)均符合食管癌根治術指征,行根治術治療;(3)心功能分級Ⅰ、Ⅱ級;(4)患者及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既往有胸腹部手術史;(2)既往接受過呼吸功能鍛煉;(3)合并慢性肺氣腫、肺大泡、肺不張患者;(4)有認知交流障礙或精神疾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7例。觀察組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齡43~72歲,平均(57.15±8.12)歲。腫瘤部位:食管下段22例,中段10例,上段15例。文化程度:小學16例,初中17例,高中及以上14例。對照組男性28例,女性19例,年齡44~73歲,平均(57.29±8.38)歲。腫瘤部位:食管下段20例,中段11例,上段16例。文化程度:小學15例,初中16例,高中及以上1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在全麻后氣管插管,行食管癌根治術。對照組給予常規呼吸功能鍛煉。觀察組給予綜合呼吸功能鍛煉。
1.2.1術前呼吸功能鍛煉 (1)縮唇呼吸鍛煉:用鼻深吸氣,鼓起上腹部,屏氣2~3s,縮唇,緩慢呼氣。呼氣時間控制在5s左右[5]。(2)加壓腹式呼吸鍛煉:取仰臥位,放松呼吸肌群,腹部放置3kg沙袋,吸氣時盡量保持胸部平穩,腹部上升。呼氣時腹部下降,減緩呼吸頻率[6]。(3)吹氣球鍛煉。以直徑10cm的氣球作為工具,患者深吸氣后,用力吹氣球,反復進行放氣及吹氣練習,每次練習時間為5~10min。吹氣球時注意不發生漏氣,并盡量將全部氣體呼出[7]。
1.2.2術后肺功能鍛煉 術后第1d,護士向患者及家屬演示拍背排痰,并傳授拍背排痰技巧[8]。鼓勵患者進行腹式呼吸鍛煉。術后2~3d,患者按照術前呼吸功能鍛煉方法進行鍛煉,并鼓勵患者積極咳嗽、排痰。術后第4d,根據患者恢復情況,適當加強呼吸鍛煉頻率,并保持鍛煉強度。鍛煉期間如有不適,患者及家屬要立即告知責任護士或主治醫師,根據實際情況以調整鍛煉頻率。
比較兩組術前及術后7d肺活量、最大通氣量和1s用力呼氣量。記錄兩組術后胸管留置時間、肛門排氣時間。記錄術后1周并發癥發生率(肺部感染、氣胸、肺不張以及其他并發癥)和住院時間。
2.1兩組術后胸管留置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的比較,表1

表1 兩組術后胸管留置時間、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的比較
2.2兩組術前、術后7d肺功能的比較,表2

表2 兩組術前、術后7d肺功能的比較
注:與術前比較,aP<0.05
2.3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表3

表3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的比較 n(%)
注:χ2=4.414,P<0.05
3.1綜合呼吸功能鍛煉促進了食管癌患者術后恢復
食管癌根治術往往會破壞患者胸廓完整性,導致術后易發生肺功能下降、肺部感染、氣胸等,從而影響肺部擴張,不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呼吸功能鍛煉有利于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手術耐受性,并為改善患者預后提供更好的生理條件[9]。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胸管留置時間、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17.02%,顯著低于對照組36.1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通過綜合呼吸功能鍛煉,促進食管癌患者術后恢復,降低了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與張文惠[10]報道結果相一致。張文惠[10]認為,綜合呼吸功能鍛煉不僅能讓患者在思想認識方面提升呼吸功能鍛煉的重要性認知,而且還可以改善呼氣肌和吸氣肌功能,提高呼吸肌群力量和耐力。呼吸肌群力量和耐力的提升,又能取得咳嗽排痰效果,有效預防術后并發癥。
術后肺功能下降是影響食管癌患者康復的主要原因[11]。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術后7d肺活量、最大通氣量和1s用力呼氣量均低于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為食管癌手術患者提供綜合呼吸功能鍛煉,可以顯著改善患者術后肺功能,與翁慧等[12]報道結果一致。翁慧等[12]研究表明,為食管癌手術患者提供綜合呼吸功能鍛煉,可以改善患者血氣指標和肺功能狀況,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常規的呼吸功能鍛煉,以護士說教為主,鍛煉主要依靠患者的自我理解和領悟,而且鍛煉方式較少。但通過綜合呼吸功能鍛煉,患者能夠較為熟練的掌握各類呼吸功能鍛煉方案,提高了呼吸功能鍛煉的技巧。同時,在呼吸鍛煉中,還可以減少無效腔,減緩呼吸頻率,增加肺通氣,提高患者的肺功能,為取得更理想的恢復效果奠定生理基礎。
綜上所述,相比于常規呼吸功能鍛煉,為食管癌患者提供綜合呼吸功能鍛煉,能夠促進患者恢復,改善肺功能狀況,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
1 何曉琴,陳志明,程鵬,等.食管癌術后腸內營養支持的臨床效果及其耐受性觀察[J].中華全科醫學,2016,14(6):959~961.
2 許慶珍,宋瑰琦,任玉珍,等.應用品管圈降低食管癌術后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率的實踐[J].中國護理管理,2014,14(1):73~76.
3 王振榮,曹成俠.失效模式和效應分析在預防老年食管癌術后肺栓塞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4,29(8):32~34.
4 黃瓊珊,黃少蘭,李詠梅,等.臨床護理路徑在食管癌術后病人呼吸功能鍛煉中的應用[J].現代臨床護理,2014,13(7):40~43.
5 欒琳琳,殷靜靜,段紅香,等.個體化心理干預對食管癌患者術后疲勞綜合征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3,28(2):86~89.
6 邵長卿,韓嘉嘉.術前強化肺功能鍛煉對食管癌患者術后咳嗽排痰的影響[J].中國腫瘤外科雜志,2012,4(3):180~181.
7 米麗麗,王偉,張國亮,等.圖文指導加強呼吸功能鍛煉對食管癌患者術后恢復及肺功能的影響[J].河北醫藥,2013,35(8):1266~1267.
8 戴佳鴻,程輝,呂強聲,等.老年食管癌患者圍手術期綜合呼吸功能鍛煉的意義[J].江蘇醫藥,2013,39(15):1832~1833.
9 孫興國,Curtis Hightower,劉方,等.心肺運動試驗評價食管癌患者化療后整體功能變化的臨床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6,19(17):2046~2052.
10 張文惠.綜合呼吸功能鍛煉在食管癌患者中的應用及效果[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3,30(7):41~42,66.
11 黃麗,王曉霞,張娟.回饋教學對食管癌開胸手術患者呼吸功能鍛煉依從性的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6,51(1):26~28.
12 翁慧,陳曉玲,翟玲玲.綜合性呼吸功能訓練對老年食管癌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22(3):104~106.
R735.1;R455
2017-03-10)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5.012
223000 江蘇省淮安市第二人民醫院胸外科 淮安 王紅英,女,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