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曉蕓
身心層面的代入式體驗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精神心理狀況的影響
彭曉蕓
目的分析身心層面的代入式體驗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以及精神心理狀況的影響。方法選擇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202例COPD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1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身心層面的代入式體驗干預。比較兩組肺功能水平、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及癥狀自評量表(SCL-90)的差異性。結果觀察組干預后FEV1、FEV1%、FEV1/FVC水平高于對照組;RV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SCL-90評分除人際關系敏感外,軀體化、強迫、敵對、精神病性、抑郁、焦慮、恐懼、偏執評分低于對照組(P<0.01,P<0.05)。結論身心層面的代入式體驗干預有利于COPD患者肺功能水平的改善,減輕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生活質量,促進身心健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體驗干預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experienceintervention;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以氣流受限、呼吸困難為主要特征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該疾病在臨床上常見,并以咳嗽、咳痰、喘息和呼吸困難為主要臨床表現,可反復發作[1]。研究表明,COPD無論在急性期或緩解期,對患者均可產生明顯的心理障礙,如抑郁、焦慮、恐懼等[2]。目前,COPD干預主要針對原發病,對心理精神狀態重視不足[3]。因此,COPD的護理干預,不但要重視疾病癥狀的改善,而且不能忽略消極的心理狀況對疾病預后的影響。身心層面的代入式體驗干預是從身心層面出發,實施全方位代入式體驗干預,對于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本研究通過對我科COPD患者202例進行對比分析,發現身心層面的代入式體驗干預對COPD患者的肺功能水平、精神心理狀態均有所改善,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5年9月~2016年9月我科收治的COPD患者202例。納入標準:符合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COPD診斷標準,經胸X線檢查和肺功能檢查后,結合其癥狀體征確診。排除標準:存在其他嚴重心、肝、腎等疾病或其他部位惡性腫瘤;存在精神病史;存在認知障礙,語言溝通異常。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1例。觀察組男性76例,女性25例,年齡53~78歲,平均(64.6±7.2)歲。對照組男性72例,女性29例,年齡55~77歲,平均(63.4±7.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進行身心層面的代入式體驗干預。
1.2.1代入式體驗方案 將8名護理人員分為2 組, 分兩次進行。一組3人臥于病床后, 給予心電監護等, 在體驗期間制造呼吸機、監護儀的報警聲, 體驗時間為12 h。依據護理人員體驗后的感受,提出問題并制訂具體的護理實施方案。著重注意環境、舒適體驗方面。環境方面:創造舒適的住院環境;心理方面:允許患者家屬探視次數增加,并播放舒緩音樂,且醫護人員與患者溝通注意控制語調、語速、語氣等。舒適度方面:減少對患者的約束,依據病情調整檢測血壓時間等。
1.2.2干預方法 (1)加強呼吸功能、耐力鍛煉:呼吸功能鍛煉包括縮唇腹式呼吸和呼吸操。縮唇腹式呼吸:以鼻吸氣,縮唇呼氣,吸氣時腹肌放松,膈肌收縮,腹壁脹大,呼氣時反之。注意吸氣為2s左右,呼吸以勻速延長至10s或更長。呼吸操包括深呼吸(類似縮唇腹式呼吸)與全身性體操運動。呼吸操從臥位開始鍛煉,熟悉掌握后轉移到坐位和立位,每次15min,2次/天。耐力鍛煉需根據個人情況而定,如步行、登梯、游泳、打太極等運動。注意循序漸進、適可而止,以防運動損傷。開始每次堅持約10min,每日3次,逐漸延長至每次30min,每日2次。(2)建立正確的認知體系:由于COPD具有療程較長、療效較差、醫療費用高等特點,患者對疾病存在較多疑慮和擔憂。通過健康教育、講座討論的形式,修正患者的不合理認知,建立理性觀念,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和勇氣。健康教育:向患者講解COPD的相關知識,包括病因、病程、臨床表現、治療方案與效果、可能的并發癥、疾病轉歸及預后,注重心理調節在COPD康復治療中的作用。講座討論:講座討論側重成功事例講解,通過典型案例,加強患者正確面對疾病的認知。講座后電話隨訪,了解并指導患者護理實施情況。(3)加強心理疏導:COPD患者活動范圍小、長期身體不適、醫療負擔較重,易出現抑郁、焦慮、煩躁的現象。結合患者精神心理狀態評分,初步了解患者心理行為特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個體化指導,與家屬保持經常性長期聯系,通過家人配合進行心理輔助,同時獲取社會支持。心理疏導主要包括鼓勵患者表達并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指導患者進行放松訓練;通過角色互換,讓患者感受被關注、重視,讓患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啟發患者積極面對困難,正面評價接受自己,從而緩解心理壓力、減輕消極負面情緒。(4)合理生活、飲食習慣:指導患者戒煙、戒酒,合理安排日常生活與工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告知患者及家屬進行營養支持的要點,攝入均衡,少食多餐,以減輕疲勞。
(1)肺功能指標:1s用力呼氣容積(FEV1),1s用力呼氣容積占預測值百分比(FEV1%),1 s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殘氣容積(RV)。(2)精神心理健康狀況:分別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4,5],癥狀自評量表(SCL-90)[6]進行評估。
2.1兩組干預前后肺功能水平的比較,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肺功能水平的比較
注:與干預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2.2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的比較,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SAS、SDS評分的比較 (分,
注:與干預前相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2.3兩組干預前后SCL-90評分的比較,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SCL-90評分的比較 (分,
注:與干預前相比,*P<0.05,**P<0.01;與對照組相比,#P<0.05,△P<0.01
COPD是呼吸系統常見多發的一種慢性氣道炎癥,患者由于呼吸困難、運動受限、痛苦,導致精神心理方面障礙;由于活動范圍減少,與社會脫離,孤獨、抑郁等不良情緒嚴重,導致其不能正確認識該病、實踐肺康復訓練,積極面對生活,從而使疾病轉歸困難,并形成惡性循環[7]。隨著醫學模式轉變,疾病治療方法的選擇及其效果的評價,由單純生存率、復發率等生物學指標逐漸轉向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等多方面的綜合性指標[8]。因此,目前對COPD的治療已不再局限于原發病臨床癥狀緩解,而是以患者保持健康身心作為治療護理的方向[9]。
對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身心層面代入式體驗干預,有效的溝通有助于患者認可,良好的醫患關系促進了患者治療的依從性,提高了治療效果[10];身心層面的代入式體驗干預改變了患者錯誤認知,通過對自己病情全面而客觀的了解,重新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勇氣[11];適當的心理疏導緩解心理壓力,消除了焦慮、抑郁、恐懼等消極情緒。此外,患者通過營養支持,呼吸、耐力訓練等行為干預,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改善生理機能[12]。同時,患者親友與患者建立起的社會支持系統,恢復社會功能,從而提高生活質量,促進疾病的好轉。
本研究中,通過對我科收治的COPD患者202例分別實施常規護理和身心層面的代入式體驗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肺功能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表明護理干預對肺功能的改善情況更好。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SAS、SD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SCL-90評分除人際關系敏感外,軀體化、強迫、敵對、抑郁、焦慮、恐懼、偏執、精神病性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P<0.01),表明身心層面的代入式體驗干預有利于減輕COPD患者的消極情緒,特別是焦慮、抑郁的精神狀態,與楊莉等[1]研究結果較為一致。
綜上所述,身心層面的代入式體驗干預通過從生理和心理兩個層面進行護理,強化患者對自身的認知度,提高其治療依從性,緩解不良心理情緒,有效預防其反復發作,促進患者身心健康。
1 楊莉,白引珠,來春艷.系統化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心理狀況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5,12(21):3221~3223.
2 沈智姹.認知行為護理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內科,2015,10(4):577~578.
3 楊碧珍,楊秋艷,劉鸞珠.聚焦解決模式在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中應用的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9):36~38.
4 黎玉冰,陳麗彩,周保玲.認知行為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方式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6,13(3):156~158.
5 岳曉香.合理護理干預對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醫臨床研究,2013,5(13):106.
6 陳青娥,孫昕,龍仕柏,等.心理干預對預備役參訓官兵心理健康的作用[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3,27(8):574~576.
7 達瑛.全方位、多層面個體化護理措施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J].甘肅醫藥,2015,34(6):475~477.
8 陳再明,梁勝翔,劉學員,等.認知行為干預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華南國防醫學雜志,2016,30(3):163~166.
9 王玲玲,周萍,賁艷麗.應用PDA對患者身份識別有關護理缺陷發生率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14,29(6):1~4.
10 李佳梅,成守珍,張朝暉,等.延續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7):603~606.
11 吳曉冰,鄧妙貞,李桂芬,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緩解期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及效果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31):19~22.
12 李艷麗.營養支持與呼吸操鍛煉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探討[J].中國臨床康復,2002,6(9):1260.
R563.8
2017-04-19)
10.3969/j.issn.1671-8933.2017.05.015
518104 深圳市寶安第二人民醫院(集團)總醫院 深圳 彭曉蕓,女,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