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學超,郭艷萍
(內蒙古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外部審計治理效應對投資者保護影響的實證研究
付學超,郭艷萍
(內蒙古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本文以2012-2015年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的數據為研究樣本,分別選取類代理成本和公司績效作為投資者保護的替代變量,選擇審計意見類型和審計質量作為外部審計治理的替代變量,實證檢驗了外部審計治理效應對投資者保護的影響。研究發現,外部審計治理效應與兩類代理成本呈現顯著負相關關系,與公司績效呈現顯著正相關關系,即外部審計治理在投資者保護方面發揮了積極效應。本文基于實證研究的結論,主要從提高獨立外部審計機構審計治理能力和提高投資者保護水平兩方面提出對策和建議。
外部審計;審計治理效應;投資者保護;代理成本
市場經濟制度,從其建立以來,不斷引起中國人民生產生活方式的變化,作為其最重要組成部分的資本市場,已然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勁引擎。目前,我國的資本市場正向著多層次、全方位的目標體系發展方向邁進。多層次、全方位的資本市場發展,須以投資者積極有序地參與為基礎。投資者不僅僅是資本市場構成最重要的主體,同時也是其核心。2001年,美國LEVitt提出維護投資者對市場體系的信心,保護投資者之權益,是國家的首要經濟問題。投資者保護,不僅僅是指保護其利益不受損害,更是要保護其投資熱情和信心。然而,事情的發展并不盡如人意。上市公司對其擁有資源的不當使用已經成為阻礙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深層次隱患。從早期的瓊民源、銀廣夏、藍田公司造假案,到近期的博元投資因信息披露違法問題被終止上市,這些事件的發生說明我國資本市場仍舊存在許多嚴重的違規違法行為。這不但破壞了資本市場正常的運行秩序,給投資者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還使其產生對資本市場的質疑,傷害了投資者對資本市場的信心,從而給資本市場的健康發展帶來嚴重影響。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2016年初上任伊始就提出:“投資者保護重如泰山”。針對這種投資者保護失衡的情況,我國從國家層面上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力求改善。如2016年12月,證監會正式發布了42個與投資者保護相關的規章制度及規范性文件。這意味著在我國的資本市場對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制度建設日趨完善,對投資者權益的重視程度以及保護力度正在不斷加強。
外部審計作為有效的市場監管手段,已經被越來越多的學者及企業界人士所重視。目前我國對上市公司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力度較弱。在這種外部環境下,為減緩上市公司股東與其管理層之間的代理沖突,降低代理成本,獨立外部審計機構應強化對上市公司財務信息生成的過程審計,發揮其治理效應,以對后期上市公司的內部治理機制產生有益影響,進而起到保護投資者利益的作用。獨立外部審計機構對上市公司進行審計的過程以及執行情況的效果已經成為廣大投資者進行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指標之一。資本市場是由上市公司、眾多的投資者以及外部監管機構構成的。外部審計治理作為一種外部監管機構,通過對上市公司進行外部監督,保護投資者利益不受損失,最終對資本市場的有效發展起積極作用。如何發揮好外部審計的“守門人”和“監管人”的作用,如何更有效地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成為當前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本文結合我國的現實背景,對此方面展開實證研究,以期發現外部審計治理效應在保護投資者方面的影響。
(一)第一類代理成本
根據委托代理理論,兩權分離為公司股東與其管理層代理沖突之來源,而這種沖突引發了代理成本,即為Jensen和Mecking(1976)所研究的關于股東與管理層間之代理成本,即為第一類代理成本。根據信息不對稱理論,由于股東并不直接參與到公司運營管理活動之中,其對企業經營管理信息之了解并不充分,居于信息劣勢之地位。公司的管理層是公司經營活動的實際操控人,當公司內部缺乏有效的監督與激勵機制時,管理層為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會在經營管理過程中通過在職消費、非理性投資等行為,從而引發道德風險。由于公司管理層處于信息優勢地位,會通過粉飾財務報表來掩蓋損害公司股東利益的行為,從而產生較高的代理成本,損害了投資者的利益。
獨立外部審計機構出具的審計意見具有信息含量,而高質量審計報告能夠給相關利益者決策提供客觀的信息,同時會加快市場信息傳遞及獲取速度,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公司股東與其管理層間信息不對稱程度,從而降低了企業的代理成本。根據信號傳遞理論,當企業傳遞出利好的信號時,會獲得市場積極的反映,這對企業來說是極為有利的。獨立外部審計機構發布之標準審計意見,是對委托單位的財務報表信息具有客觀性的一種證明。說明企業經營活動效率高、資產安全率高、財務報告具有真實性與公允性。表示管理層在經營管理企業的過程中,高效合理的利用了企業的各項經濟資源,并不存在損害股東的非道德行為。同時,高質量審計報告的披露,可以增加企業信息披露的范圍、力度和效度,對管理層而言,促使其良好經營公司的信息被更快速傳播,對公司股東而言,可以保證其獲悉有關公司未失真的信息,這有效減緩了公司股東與管理層雙方信息不對稱之程度,從而降低第一類代理成本。同時,高質量審計表示其所具備的專業能力和獨立性會對公司內部的管理層產生威懾的作用,把他們的工作置于一種無形的監控下,道德風險得到抑制,可以緩和代理沖突且降低代理成本,從而有效維護了股東之利益。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1:公司股東與管理層間代理成本與外部審計治理效應呈現負向相關關系。
H1a:公司股東與管理層間代理成本與審計意見呈現負向相關關系。
H1b:公司股東與管理層間代理成本與審計質量呈現負向相關關系。
(二)第二類代理成本
委托代理理論還提到,在公司股權集中度較高時,中小股東與控股股東間的矛盾構成公司的代理沖突的主要內容,該沖突所帶來的代理成本為第二類代理成本(La Porta等1998,2000)。由于公司中小股東持股比率低,居于劣勢的地位,導致其缺少經營決策等重大問題上的話語權,這使得他們難以對控股股東和公司管理層予以有效監督,故在此方面更多表現為“搭便車”行為。公司大股東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之訴求,借助關聯交易等非道德方式“掏空”中小股東利益。若這種利益侵占被公司廣大中小股東意識到,他們就將采用“用腳投票”方式對其自身利益進行維護。此外,由于我國特殊的經濟制度環境,國內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股權過度集中的現象。股權過度集中往往導致大股東擁有絕對之優勢力量,牢固掌控公司之經營控制權。處于信息優勢方之大股東,有實力對公司內部董事會和管理層進行控制,并可獲取最有價值之信息,中小股東則不具備這種實力,兩者間信息不對稱由此產生。公司大股東對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追求最終導致中小股東之利益被侵害。高質量審計可以有效監控公司大股東對內部資源和財富的侵占行為,可以降低由此引發之道德風險概率,緩解信息不對稱的危害,維護中小股東之權益。同時外部審計機構發表的標準審計意見提高了公司披露的內部信息可信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中小股東被大股東與管理層通過合謀的形式侵犯其利益的可能性,由此代理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2:大股東與中小股東間代理成本與外部審計治理效應呈現負向相關關系。
H2a:大股東與中小股東間代理成本與審計意見呈現負向相關關系。
H2b:大股東與中小股東間代理成本與審計質量呈現負向相關關系。
(三)公司績效
公司績效即公司經營狀況之效率效果,也是企業價值之體現。也有研究認為公司績效為公司治理被有效實施后所獲取的財務方面績效。對于廣大的投資者而言,公司績效良好代表其具有較高之投資價值。公司績效為投資者決定是否實施投資行為首要關注之指標。許多國內外研究顯示,高的公司績效可為投資者獲取高收益。Shleifer和Wolfenzon(2000)、Fan和Wong (2005)、胡秀梨(2007)、和王鵬(2008)均表明投資者保護水平和公司績效呈現出顯著正向相關關系。他們研究發現,高水平投資者保護可有效降低代理成本,增加其公司績效,也就是說,國家投資者保護水平愈高,公司績效也愈高,相應公司價值也隨之提升。委托代理理論發現,由股權結構變化所引起之委托代理成本越高,委托方越有追求高質量審計之動機。高質量審計可以有效減少大股東對企業資金之侵占行為,顯著提高公司之績效。而標準審計意見的發布表示上市公司的經營業績各方面是上升發展的,這對于投資者來說其基本利益是有保障的。
因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設:
H3:公司績效與外部審計治理效應呈現正向相關關系。
H3a:公司績效與審計意見呈現正向相關關系。
H3b:公司績效與審計質量呈現正向相關關系。
(一)數據來源
本文選用2012-2015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對投資者保護與外部審計治理效應相互關系進行實證研究分析。其中,衡量投資者保護指標的數據期間為2013至2015年。因為每年審計意見披露時間的問題和本文研究內容的問題,所以審計意見和審計質量的數據期間為2012至2014年。同時,為增強本文研究結論之可靠性,也為避免個別數據對本文實證結論的干擾,所以對初始數據進行了必要的篩選和剔除:(1)考慮到金融業公司與其他類型公司在財務報表以及治理結構方面差別較大,所以剔除金融業上市公司的數據;(2)剔除被ST、*ST和資產負債率超過100% 上市公司的數據;(3)剔除主變量和控制變量缺失的數據;(4)剔除部分極大、極小值的數據。對初始數據進行整理,得出實證研究樣本數為7426個。本文所有數據均來自Wind金融資訊。
(二)變量設計與定義
本文在研究過程中包含三種變量:被解釋變量、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F說明如下:
1.被解釋變量
(1)第一類代理成本(AC1)
被解釋變量為公司股東與管理層間代理成本,即第一類代理成本。當上市公司的股權較為分散時,股東之間是一種離散狀態,無法形成監督合力對管理層進行監督和控制。管理層認為自身工作效益最大化只會提高公司整體績效和公司股東的權益,而自身并未取得與投入價值相符合的回報。這時,掌握公司實際控制權和決策權的管理層就會通過瘋狂在職消費、非經營性投資等自利性行為,大量攫取公司資金,為自身牟利,這對公司股東的危害是極大的。由此形成公司股東與管理層間日益激烈的矛盾沖突。對這種沖突進行量化表達,即為我們所說之公司第一類代理成本。較早研究這類代理成本替代指標的是Angetal(2000)與Singh和Davidson(2003)。他們采用總資產費用率和經營費用率充當代理成本之替代變量。其中,經營費用率又有營業費用率、管理費用率和財務費用率三種衡量形式。這三種指標也可以單獨作為代理成本的替代變量。我國學者通過大量分析對比,發現經營費用率中的財務費用率以及營業費用率無法恰當的表示代理成本。財務費用率與管理層的自利行為無關,而營業費用率則主要是與銷售商品的費用有關。當企業現金流量充實時,管理層通過在職消費違規使用此類現金。故現在的研究中對于第一類代理成本的衡量指標通常采用總資產費用率和管理費用率。陳冬華等(2005)指出公司高管之在職消費大都計入到了管理費用這一會計科目當中?;诖?,本文采用管理費用率充當公司第一類代理成本的替代變量,其表示符號AC1表示。
(2)第二類代理成本(AC2)
被解釋變量為控股股東和中小股東間代理成本,即第二類代理成本。當公司股權集中度變高,控股股東掌握絕對之控制權,其與中小股東的利益沖突也會引發公司內部之代理成本 (Shleifer和Vishny,1986)。在我國,代理沖突主要表現為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間之利益沖突,控股股東為了謀求自身利益之最大化,往往通過利益“掏空”形式去侵占中小股東之利益,通常突出體現為公司資金被大股東所占用(李增泉等,2004)。姜國華等 (2005)指出廣大外部投資者利益之巨額損失主要由大股東資金占用所引起,其資金之占用通??杀粫嬁颇恐衅渌麘湛铐椖克从?。羅黨論等(2007)在研究中也選擇其他應收款在總資產中占比這一指標,對大股東資金占用率進行替代。故本文在參考前人相關成果基礎上,將大股東資金占用率作為第二類代理成本的替代變量,其表示符號為AC2。
(3)公司績效(ROE)
公司績效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學術界對于公司績效的衡量側重于財務指標方面,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采用賬面績效和市場績效,如托賓Q值等;但由于缺乏規范和完整之公司市場價值數據,托賓Q值不能很好地體現我國企業發展之實際情況。另一種則采用了財務報表中的收益率,如凈資產收益率、總資產收益率等等。以凈資產收益率充當衡量企業績效之指標,被認為是評判上市公司經營績效最合適的方式,相比總資產收益率來說,其代表及綜合性更高,在各行各業都具有普適性,所受限制也比較小。凈資產收益率值愈高,說明企業之獲利能力愈強,其投資者利益得到有效保護。故本文將凈資產收益率選作衡量公司績效之指標,其表示符號表示為ROE。
2.解釋變量
(1)審計意見(OPI)
審計意見由具備相關資質要求的從業人員以審計準則規定為準繩,通過采用相關審計程序,對委托其進行審計的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公司內部治理情況的一種意見說明。審計意見是一種信號傳遞機制,不同類型的審計意見可以向廣大投資者釋放出企業經營狀況的優劣、內部管理機制的合理性,以及是否存在侵害投資者的不道德行為的信息,能使資本市場上的廣大投資者更深入的了解企業的整體發展狀況,以便及時調整自己的投資策略,維護好自身利益。本研究中,將審計意見具體劃分成兩類:一類是標準審計意見,即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另一類是非標準審計意見,具體分為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保留意見、無法表示意見和否定意見四類。本文采納審計意見類型對外部審計治理予以衡量,其表示符號為OPI。當審計報告中出示標準審計意見時,OPI=1;若出示的是非標準審計意見,則OPI=0。
(2)審計質量(AUDIT)
審計質量,是具備資質要求的從業人員能夠識別財務報告里的錯誤事項之能力。Simunic(1980)指出,會計師事務所之規模、聲譽以及品牌與審計質量密切相關。眾多文獻的研究表明,大規模會計師事務所在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培訓和產業專業化審計上投入了較多的資源,這使其擁有更為專業的審計人員、更加成熟的審計技術和程序,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會計報表的可靠性,能夠減少代理成本。所以會計師事務所之規模大小在某種程度能夠充當審計質量之替代變量(DeAngel,1981;Francis和Wilson,1988;Teoh和Wong1993;Krishnan,2003)。以往研究選擇國際“四大”為審計質量之替代指標,但是在我國,利用其充當高質量審計之替代指標仍有爭議。蔡春等(2005)選取我國上市公司數據進行實證研究,發現國內“十大”有能力指出并且抑制不正確的會計行為,發揮有效的審計治理功能。本研究也仿照蔡春等指標選取方法,用國內“十大”作為高質量審計之替代變量,反之,“非十大”表示低質量之審計。本文依據我國注協歷年公布《會計師事務所綜合評價前百家信息》(簡稱《百家信息》)中給出的機構排名作為審計質量之替代指標。其表示符號為AUDIT。如果上市公司當年聘請的事務所處于當年發布的《百家信息》前十名,則視為國內“十大”,AUDIT取值為1,反之為國內“非十大”則AUDIT取值為0。
3.控制變量
在之前學者的研究基礎上,根據本文研究主題和研究假設,選取了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公司成長性三個方面的指標作為研究的控制變量。
公司規模(LNSIZE)。通常我們認為,公司從成立之初其規模會不斷增大,企業所面臨的經濟事物越復雜,經營管理難度越大,促使公司更加注重管理機制、運營機制、監督機制的建立與完善,公司治理水平較其成立之初有所提升,在一定程度上會縮減由兩權分離而產生之委托代理成本。相對而言,較小規模公司容易在謀求公司利益時忽視其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基于以上分析可知,隨著公司規模的不斷增長,公司更加注重治理水平的提升,從而促使代理成本下降、公司績效的提升。本文采用公司總資產自然對數表示公司的規模,其表示符號為LNSIZE。
資產負債率(LEV)。公司資產負債率越高,反映出全部資產中債權人資產占比加大,公司外部再融資能力就會下降,企業內部管理層持股比例增大,導致其與公司股東利益一致,第一類代理成本隨之降低。同時,由于大股東對公司資金的侵占,企業為經營發展只能通過外部債務融資導致資產負債率的升高。但如果資產負債率過高,一旦企業償債能力降低,就會導致其融資渠道受限,最終會引起公司績效的降低。故本文的觀點為:資產負債率愈高,第一類代理成本愈低,而第二類代理成本愈高,同時公司績效降低。本文資產負債率用符號LEV表示。
公司成長性(GROWTH)。一般認為,公司成長性愈好,其發展前景就越廣闊,發展潛力也愈大。公司管理層出于穩定發展的考慮,就越不可能實施利潤操縱,這在某種程度上使股權代理成本有所減低。所以公司成長性愈高,公司之代理成本就會愈少,其公司績效也會隨之提高。本文采用當年營業收入增長率來代表公司成長性,其表示符號為GROWTH。
本研究提及相關變量說明見表1。

表1 變量符號與定義
(三)模型設定
為了檢驗外部審計治理效應與投資者保護間的相關關系,本文設計了如下三個模型:
(1)第一類代理成本與外部審計治理效應的計量模型:針對假設1
AC1i,t=α0+α1OPIi,t-1+α2AUDITi,t-1+α3LNSizei,t-1+α4LEVi,t-1+α5GROWTHi,t-1+ε
(2)第二類類代理成本與外部審計治理效應的計量模型:針對假設2
AC2i,t=α0+α1OPIi,t-1+α2AUDITi,t-1+α3LNSizei,t-1+α4LEVi,t-1+α5GROWTHi,t-1+ε
(3)公司績效與外部審計治理效應的計量模型:針對假設3
ROEi,t=α0+α1OPIi,t-1+α2AUDITi,t-1+α3LNSizei,t-1+α4LEVi,t-1+α5GROWTHi,t-1+ε
其中,α0為常數項,α1-α2為回歸方程中解釋變量的相關系數,α3-α5為回歸方程中控制變量的相關系數,ε為回歸方程中的隨機擾動項。
(一)變量的描述性統計

表2 描述性統計量
從表2的統計結果中可以看出:第一類代理成本(AC1)的替代變量:管理費用率,其平均值0.1182,最小值0.0017,最大值竟高達18.1907,可見各個上市公司在費用處理問題上差異較大,表明有個別公司在費用方面存在異常現象,導致代理成本非常高。大股東資金占用率為第二類代理成本(AC2)之替代變量。平均值0.0174,標準差0.0316,表明國內各個上市公司間的大股東資金占用率相差不多。最大值0.7557,由此可知個別公司的大股東資金占用率竟高達76%,第二類代理問題異常嚴重。公司績效(ROE)的替代變量,平均值0.0441,標準差0.1569,說明凈資產收益率的變化幅度相對較小,且分布也較為均勻。最小值-0.6448,說明個別上市公司出現業績下滑的情況,企業的獲利能力變差。審計意見(OPI),平均值0.98,標準差0.155,表明國內上市公司被出具的審計意見類型多為標準無保留審計意見,這也反映了我國現有上市公司之財務狀況良好,內部信息披露愈加規范合規。審計質量(AUDIT)平均值0.59,標準差0.491,表明我國有將近60%的公司由國內排名前十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審計質量總體來說相對較高。公司規模(LNSIZE)的標準差1.3092,這表明我國各個上市公司在規模上相差很大。資產負債率(LEV)的平均值為0.4358,這表明我國國內上市公司負債水平偏高。公司成長性(GROWTH)平均值0.2201,這表明我國上市公司整體上呈現出上升趨勢。但其最小值-0.9912,最大值71.2345,標準差1.5794,表明我國各個上市公司成長水平參差不齊,發展不平衡,有個別企業出現倒退的情形。
本研究中,因解釋變量為啞變量,所以本文采用Spearman相關系數法對模型中的變量進行相關性分析,各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如表3、4、5所示。
從表3可以看出,審計意見與第一類代理成本在0.01水平上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審計質量與第一類代理成本在0.05水平上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即外部審計治理效應與第一類代理成本在0.05水平上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說明外部審計治理效應有效發揮,降低了公司股東與管理層間代理成本,符合本文預期。
從表4可以看出,審計意見與第二類代理成本在0.01水平上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審計質量與第二類代理成本在0.05水平上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即外部審計治理效應與第二類代理成本在0.05水平上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說明外部審計治理效應有效發揮,降低了公司內部控股股東和中小股東間代理成本,符合本文預期。
表5顯示審計意見與凈資產收益率在0.01水平上呈現出顯著正向相關關系,審計質量與凈資產收益率在0.05水平上呈現出顯著正向相關關系,即外部審計治理效應與凈資產收益率在0.05水平上呈現出顯著正向相關關系,說明外部審計治理效應愈有效,企業的盈利能力愈強、績效愈好,符合本文的預期。

表3 AC1模型Spearman檢驗的相關性分析
注:**表示在0.05的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表示在0.01的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表4 AC2模型Spearman檢驗的相關性分析
注:**表示在0.05的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表示在0.01的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表5 ROE模型Spearman檢驗的相關性分析
注:**表示在0.05的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表示在0.01的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公司規模與第一類代理成本在0.01水平上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相關系數-0.290;與第二類代理成本呈現出負向相關關系,相關系數-0.006,與本文預期相符,與凈資產收益率在0.01水平上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063,與本文預期不符。資產負債率與第一類代理成本在0.01水平上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相關系數-0.220,與本文預期一致;但其與第二類代理成本在0.01水平上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相關系數-0.178,與本文的預期相反,原因可能是:負債之提高并沒有對企業的外部融資渠道產生明顯干擾。與凈資產收益率在0.01的水平上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相關系數-0.360,與前文預測一致。公司成長性與第一類代理成本在0.05水平上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039;與第二類代理成本呈現出負向相關關系,相關系數-0.021,與凈資產收益率在0.01水平上呈現出顯著正向相關關系,相關系數為0.118,與預期相符。
根據以上相關性分析之結果,研究中各個變量的系數均未超出0.65,這表明本文研究模型中解釋變量和控制變量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這些變量都可以納入統一的方程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二)多元回歸分析
為了檢驗前文提出的假設,檢驗外部審計治理效應對第一類代理成本、第二類代理成本和公司績效的影響,將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公司成長性這三個指標作全部控制,將審計意見、審計質量作為解釋變量來代替外部審計治理,第一類代理成本、第二類代理成本和公司績效為被解釋變量。將以上各變量代入模型1、模型2和模型3,對模型進行多元回歸分析,表6顯示了具體的回歸結果。

表6 模型的回歸結果
注:*表示在0.1的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表示在0.05的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表示在0.01的水平(雙側)上顯著相關.
模型1的結果顯示審計意見與第一類代理成本在0.01水平上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假設1a得證;同時審計質量與第一類代理成本在0.05水平上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假設1b得證;從而假設1得到論證。外部審計效應之有效發揮可以抑制第一類代理成本發生,提高外部審計治理效應可以降低第一類代理成本。模型2的結果顯示審計意見與第二類代理成本在0.01水平上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假設2a得證;同時審計質量與第二類代理成本在0.05水平上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假設2b得證;從而假設2得到論證。這表明外部審計效應之有效發揮可以抑制第二類代理成本發生,提高外部審計治理效應可以降低第二類代理成本。模型3的結果表示審計意見與公司績效在0.01水平上呈現出顯著正向相關關系,假設3a得證;同時審計質量與公司績效在0.05水平上呈現出顯著正向相關關系,假設3b得證;從而假設3得到論證。這說明提高外部審計效應能夠提高公司績效。
本文通過綜合閱讀及系統梳理有關國內外學者關于外部審計治理效應與投資者保護相關理論基礎上,以我國2012-2015年的滬深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對象,以審計意見、審計質量作為解釋變量,研究外部審計治理效應對投資者保護之影響,即基于投資者保護的外部審計治理效應。通過運用實證研究方法,得出如下結論:(1)通過對公司股東和管理層間第一類代理成本與外部審計治理效應相關關系實證檢驗得出,外部審計治理效應與第一類代理成本在0.05水平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假設1成立。說明外部審計治理效應越好,公司股東與管理層間代理成本越低。因此,提高外部審計治理效應可有效緩解資本市場信息不對稱之程度,遏制管理層憑借其自身信息優勢地位,借助其在職消費、非經營性投資等手段侵占公司股東權益,從而降低了公司股東與管理層間代理成本,保護了股東之權益。(2)通過對大股東與中小股東間第二類代理成本與外部審計治理效應相關關系的實證檢驗得出,外部審計治理效應與第二類代理成本在0.05水平呈現出顯著負向相關關系,假設2成立。說明外部審計治理效應愈好,大股東與中小股東間代理成本愈低。因此,提高外部審計治理效應可有效緩解控股股東與中小股東間信息不對稱之程度,遏制控股股東利用權力優勢聯合管理層侵害中小股東之權益,從而降低了控股股東和中小股東間代理成本,使廣大中小投資者利益得到保護。(3)通過對企業績效與外部審計治理效應之間的相關關系的實證檢驗得出,兩者存在明顯的正向相關關系,在0.05水平顯著正相關。說明提高外部審計治理效應可提高公司績效。較高公司績效可以給投資者帶來更多回報,使得投資者收益權得到保障。
經本文實證檢驗發現,提高外部審計治理效應可以降低兩類代理成本并提高公司績效。因此,本部分將依據實證檢驗結果提出如何增強外部審計治理效應之政策及建議。主要從提高獨立外部審計機構審計治理能力和提高投資者保護水平兩方面提出對策和建議,主要包括:(1)提高審計從業人員的職業素養及道德水平。審計從業人員,是影響外部審計治理效應發揮之重要因素。就提高職業素養而言,會計師事務所要制定合理培訓規劃,定期組織審計人員培訓。審計人員自身應不斷更新審計方面的專業知識和與工作相關知識,積累審計實踐經驗,熟練運用審計之技術,提高鑒別相關信息的能力。就提高職業道德而言,樹立依法審計觀念,加強職業道德的學習。(2)加強獨立外部審計機構對審計質量的把控。審計質量是獨立外部審計機構賴以存在的生命線。審計質量之優劣關系到獨立外部審計機構的興衰成敗。我國獨立外部審計機構應樹立提升審計質量戰略意識,對審計質量進行全面把控。通過加強獨立外部審計機構和審計從業人員獨立性、建立且健全審計質量之控制制度和保障機制,對審計過程進行嚴格管控。(3)推進監督機制的建設與完善。首先,應加強行業自律和完善內部建設,改善獨立審計機構的內部治理結構,建立多層次監督體系。其次,注重審計相關法律法規體系之完善,有效提升相關法律法規的執行效力和威懾力。再次,增強公眾的對審計工作監督的意識,對違反法律、審計準則等的不道德審計行為及時檢舉揭發,肅清審計隊伍中的毒瘤,保持審計行業健康有序的發展。(4)重視股權激勵,提升經營效率。適當的股權激勵能夠使管理層更加積極主動的關注公司的經營管理狀況,發揮自身最大效能實現企業的良好經營效果,最終實現公司股東利益最大化。(5)優化股權結構,防止股權失衡。股權的集中度較高是我國的上市公司普存性問題,該問題必將導致股權制衡度的降低,其突出表現為大股東試圖通過控制企業資源和財富達到侵害中小股東利益之目的。因此,為了防止高股權集中度所帶來的問題,我國應該對股權分置之改革,調整公司股東間持股比例構成,使公司股權結構呈現多元化特征,便于眾多股東參與到公司治理中去,使股東之利益得以最大化。其次,通過定向增發等融資方式引入或培育特定的機構投資者。第三,設置員工(包括管理層)持股制度,并將管理層持股與公司業績掛鉤,實現管理層和其他公司股東雙贏。第四,有針對性的培植競爭性股東,可以對大股東之行為產生約束,不僅可以有效抑制上市公司高股權集中的現象,還能夠提高股東大會決策效率,抑制大股東對中小股東權益的侵占。
[1] 陳小林,孔東民.信息環境、審計治理與投資者保護[J].公司治理評論,2009,(3):99-121.
[2] 廖義剛,楊宣.投資機會集、代理沖突與審計治理效應——基于過度投資視角的經驗證據[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5,(5):28-38.
[3] 孟鋼.高成長機會公司外部審計選擇及其治理效應研究——基于中國A股市場的經驗證據[D].上海:上海財經大學,2009.
[4] 王克敏,陳井勇.股權結構、投資者保護與公司績效[J].管理世界,2004,(7):127-133.
[5] 王艷艷,陳漢文,于李勝.代理沖突與高質量審計需求——來自中國上市公司的經驗數據[J].經濟科學,2006,(2):72-82.
[6] 夏冬林.受托責任、決策有用性與投資者保護[J].會計研究,2015,(1):25-31.
[7] 曾穎,葉康濤.股權結構、代理成本與外部審計需求[J].會計研究,2005,(10):63-70.
[8] C Leuz,D Nanda,PD Wysocki.Earnings Management and Investor Protection:A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2002,(3):505-527.
[9] Joseph P H Fan,T J Wong.Do External Auditors Perform a Corporate Governance Role in Emerging Markets?Evidence from East Asia[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2005,(1): 35-72.
[10] Jensen M C,Meckling W 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4):305-360.
[11] La porta,Rafael,Florencio Lopez-de-silanes,Andrei Shleifer.Agency Problem and Dividend Policies around the World[J].Journal of Finanee,2000,(1):1-33.
[12] Ross L Watts,Jerold L Zimmerman.Agency Problems,Auditing,and the Theory of the Firm:Some Evidence[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3):613-633.
AnEmpiricalStudyoftheEffectofExternalAuditGovernanceonInvestorProtection
FU Xue-chao,GUO Yan-ping
(School of Accounting,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ohhot 010070,China)
In this paper, the data of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between 2012 and 2015 in Shanghai and Shenzhen Stock Exchange are studied. The agency costs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 are selected as the alternative variables of investor protection, the type of audit opinion and audit quality as the alternative variables of external audit governance. Through using analytical methods,the empirical study is conducted on the effect of external audit governance based on investor prote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xternal audit governance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first kind of agency costs and the second kind of agency costs, an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external audit governance has played a positive role in investor protection.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empirical research,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rom two aspects of improving the audit governance capacity of independent external auditors and improving the level of investor protection are put forward.
external audit;audit governance effect;investor protection;agency costs
2017-04-26
付學超(1989-),女,內蒙古呼和浩特人,內蒙古財經大學會計學院助教,碩士,從事社會審計研究.
F239.0
A
2095-5863(2017)05-0103-10
[責任編輯張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