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筱珊,張瑞玲*
(山西省呂梁市人民醫院,山西 呂梁 033000)
醫護一體化在超早期腦梗死患者靜脈溶栓中的應用效果
閆筱珊,張瑞玲*
(山西省呂梁市人民醫院,山西 呂梁 033000)
急性腦梗死(ACI)是常見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疾病,具有發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殘率高和復發率高等特點。溶栓治療是治療急性腦梗死最有效的辦法。研究表明[1],目前對急性腦梗死的治療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重組組織型纖溶原激活劑(rtPA)早期靜脈溶栓治療,很大程度減少腦組織缺血時間,盡可能降低腦組織所受梗死的損傷。
醫護一體化;超早期腦梗死;靜脈溶栓;效果
本次研究隨機選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80例進行相關研究,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本院收治的接受溶栓治療的超早期腦梗死患者82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男25例,女15例;年齡40~72歲,平均年齡(49.2±5.6)歲。對照組男28例,女14例;年齡43~73歲,平均年齡(47.2±6.7)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梗死面積、病程、梗死部位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流程,即按照每位醫生的經驗,按照常規程序實施治療和護理,開展溶栓工作。觀察組采用醫護一體化模式,具體方法:
(1)組建醫護一體化團隊,團隊成員包括主診醫生和責任護士,以及相關醫護人員。負責該患者全程的治療,每日醫護共同交班、共同查房,早晚各兩次。如有特殊病情變化,及時溝通和相互反饋,共同調整患者的治療方案。
(2)溶栓中護理:在患者實施溶栓治療期間,依醫囑量身定做患者合理的治療,有效地觀察溶栓藥物的滴注速度,床旁備各種急救藥物、吸痰器及心電監護儀等急救儀器,注重觀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體征、血氧飽和度等,如有任何異常情況,采用改良預警評分,對于改良預警評分達3分以上的患者,立即通知主管醫生,與醫生共同制定護理干預措施。
(3)溶栓后護理:溶栓完畢后,密切觀察患者的神志、瞳孔、生命體征及血氧飽和度、臨床表現等,重點做到前6 h內每30 min測量1次血壓,之后每60 min測量1次;當患者呈現出意識障礙、頭痛癥狀及惡心嘔吐等癥狀時,立即通知醫師,選擇有效降壓干預措施[2]。給予患者取合適的體位,保證維持頭高腳低位,定時進行翻身,對患者實施拍背及按摩,確保次數為1次,之后針對患者的受壓位置皮膚認真護理,避免腦梗死患者出現壓瘡現象。此外,護理人員還應當觀察患者有無出現出血前兆,指導患者及其家屬對患者肢體進行按摩,強化患肢肢體功能訓練,有效促進機體血液循環,防止引發深靜脈血栓。
結合NIHSS量表評分對患者護理效果進行判定,痊愈:評分降低在91.0%~100.0%;顯效:評分降低在46.0%~90.0%;有效:評分降低在18.0%~45.0%;無效:評分降低不足18.0%或評分增加[3]。
滿意度評分:臨床對所有腦梗死患者合理創建滿意度調查問卷,評價總分為100分,隨著統計分數的增高,表示患者的滿意度程度越高。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治療效果方面,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腦梗死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在護理滿意度評分方面,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腦梗死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急性腦梗死是老年患者的常見病,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該病在老年人群中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的常規方法是溶栓治療,在這個過程中護理水平的高低將直接影響患者的康復水平、治療效果、并發癥等,也將體現出醫院的診療水平和服務質量。因此,患者入院后,醫護一體爭取溶栓治療的黃金時間,從而大大的降低患者各種并發癥的發生[4]。這就要求護士在護理過程中,要有嫻熟的基本操作技能,為患者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干預性護理措施,確保護理精準、到位。本研究中,將患者與醫護人員視為一個整體,全程為患者實施一體化醫療、護理干預措施,使護理能夠達到連續性、完整性和系統性,增進護患者溝通,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進而促進了全面護理服務水平的不斷提升。
醫護一體化模式改變了傳統醫療和護理相分離的醫護模式,改變了部分患者及家屬對護士工作持懷疑態度,凡事只相信醫生,某些方面患者更愿意得到醫生的教育。采用醫護一體化工作方式,以組為單位協調同步地完成臨床工作,醫、護、患共同參與,相互協作,增進溝通,可使醫、護、患的關系更進一步融洽,使護理工作更加貼近患者、貼近臨床。從表1中顯示,研究組總有率為,對照組總有效率為,研究組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將醫護一體化模式應用到腦梗死早溶栓中,將護理過程融入溶栓治療的全過程,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醫護一體化模式的構建打破了原有的醫患、護患兩條平行線的格局,重建醫、護、患三位一體的嶄新工作格局。從而使醫護之間形成同步一致的整體,能夠提高病人的療效,減少并發癥,提高了患者對醫生和護士的信任度和滿意度。
[1] 李靈萍.中醫護理在改善32例肺癌患者不良情緒及化療不良反應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4,23(13):118-118.
[2] 王紅群.急性腦梗死患者早期溶栓治療的臨床觀察及護理體會[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3,21(9):149-150.
[3] Kowalska-Brozda O,Brozda M.A patient with acute aortic dissection presenting with bilateral stroke-A rare experience[J].Neurol Neurochir Pol,2015,49(03):197-202.
[4] 蔣 艷,曹 華,彭小華,等.醫護一體化模式在優質護理服務中 的應用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5):405-407.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40.43.02
張瑞玲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