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迎春,劉丙麗*
(徐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江蘇 徐州 221009)
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
趙迎春,劉丙麗*
(徐州市中心醫院神經外科,江蘇 徐州 221009)
目的探討臨床護理路徑在腦出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隨機選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接受治療的腦出血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抽簽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25例,常規護理對照組的患者采取傳統護理干預,而對觀察組的患者,給予基礎護理的同時,加強臨床護理路徑干預,分析對比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住院時長及護理滿意度評分。結果 路徑護理觀察組的患者的住院時長(13.59±2.72)d明顯低于常規護理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長(19.57±2.68)d,而護理滿意度評分(96.42±2.28)分、Barthel指數(84.42±3.53)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82.32±2.45)分、Barthel指數(54.56±3.29)。結論 對腦出血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Barthel指數,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促進患者疾病的好轉,縮短住院時長,促進友好護患關系的建立,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狀況,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臨床護理路徑;腦出血患者;護理應用價值
隨著社會水平及經濟的發展,我國老年人口數量日趨上升,腦出血[1]患者的人數也在逐漸上升,該疾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具有起病急驟、病死率高等特點,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生命健康,在患者接受臨床治療的同時,及時的加強護理干預尤為必要。本次研究中,通過對觀察組的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分析對比其效果。
選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我院接受治療的腦出血患者5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27例,女23例,根據兩組采取的護理方式的不同,按患者就診的先后順序分為常規護理對照組及路徑護理觀察組,年齡57~79歲,平均年齡(67.49±3.19)歲。本次研究中的患者,均屬于臨床診斷腦出血疾病的標準,將存在嚴重意識障礙、肝腎等重大器官疾病的患者排除,參與本次研究的患者屬于自愿參與,經醫學倫理會批準,對本次實驗研究中的工作自愿配合參與。兩組患者的臨床基礎性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常規護理對照組的患者,對其實施傳統的護理方式,對觀察組的患者,實施傳統護理的同時,給予臨床路徑化護理,具體措施如下:由護士長組織,在科室成立臨床路徑小組,由高年資護理人員擔任組長[2]。小組成員多與患者進行交談,了解患者的一般資料,根據患者的一般資料與臨床病情,為其制定路徑護理計劃,計劃的制定應以患者為本,應包含對患者的入院指導、用藥護理、健康教育、飲食護理等措施,在患者住院的不同時期,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3]。護士長每日對計劃的實施進行監督,并及時的給予指導,對計劃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處理,以降低護理工作中不良事件的發生率[4]。
在實驗研究結束后,護理人員采用Barthel指數評分表[5]對患者的生活能力進行評估,分數越高,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強。同時,讓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服務態度、與患者的關系、護理操作技術、護理質量等進行評定,滿分為100分,>80分為非常滿意,60~79分為比較滿意,<60分為不滿意。在患者即將出院時,統計患者的住院時長,并將評分表收回并對50名患者的數據資料進行分析記錄。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在實驗時間結束后,25名觀察組的患者的住院時長(13.59±2.72)d明顯低于常規護理對照組患者的住院時長(19.57±2.68)d,而護理滿意度評分(96.42±2.28)分、Barthel指數(84.42±3.53)高于對照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評分(82.32±2.45)分、Barthel指數(54.56±3.29)。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數據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的數據對比(±s)
組別 n 住院時長(d) 護理滿意度評分(分) Baethel指數對照組 25 19.57±2.68 82.32±2.45 54.56±3.29觀察組 25 13.59±2.72 96.42±2.28 84.42±3.53 P值 <0.05 <0.05 <0.05
腦出血具有極高的致殘率及致死率,而絕大多數的患者在接受臨床治療后,預后效果不佳,如果對患者實施全面有效的護理干預,則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Barthel指數,患者的生活能力得到提升。在針對腦出血患者的護理干預措施中,臨床護理路徑是以人為本,規范護理工作程序,為患者實施更為細致的護理干預措施,有效的促進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取得了較為滿意的護理效果,促進了疾病的好轉。
綜上所述,對腦出血患者采取臨床護理路徑,能有效的提升患者的Barthel指數,改善患者的生活能力,促進患者疾病的好轉,縮短住院時長,促進友好護患關系的建立,提升患者對護理人員工作的滿意狀況,值得在臨床上推廣。
[1] 胡耀芬.腦出血患者護理工作中展開臨床護理路徑對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改善作用探討[J].健康周刊,2017,57(4):21-22.
[2] 王 麗,李存珍.1例以腦出血為首發癥狀的上矢狀竇血栓形成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7,16(4):151-153.
[3] 韓愛玲,于慧臻,郎方源.綜合護理干預在腦出血患者微創錐顱血腫清除術的 應用效果及并發癥、滿意度影響[J].當代醫學,2017,23(13):130-131.
[4] 韓芳朵,詹陳菊,李碧珍.重癥腦出血患者微創錐顱術后兩種腸內營養護理方式的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0,8(10):129-130
[5] 吳嘉娣.前瞻性護理對高血壓性腦出血患者經微創手術治療后便秘的防治效果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7,15(8):256-257.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40.94.02
劉丙麗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