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楓
(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全程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肺癌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價值觀察
馮 楓
(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0)
目的:觀察肺癌手術患者實施全程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的臨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選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肺癌手術患者,將其分為觀察組(實施全程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和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服務干預模式),各40例。對比兩組不同時間消極情緒評分、護理依從程度、護理滿意程度、應激反應情況及生活質量評分。結果 觀察組護理依從率、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不同時間消極情緒評分及應激反應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全程優質護理服務在肺癌手術患者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肺癌;手術室護理;全程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生活質量;滿意度
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居癌癥首位[1],早期癥狀具有隱匿性,并不明顯,多數患者一經確診易屬晚期,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不僅增加了疾病治療難度,還使患者飽受折磨,嚴重損害了患者的身心健康。基于此,本文選擇肺癌手術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分別實施不同的手術室護理干預服務,以便選擇最佳的肺癌手術患者手術室護理方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肺癌手術患者,其中男53例,女27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實施全程優質護理服務:①術前護理。肺癌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提供舒適、整潔、安靜的治療環境,幫助患者盡快熟悉醫院環境和病房環境,幫助患者消除緊張感,主動與患者及其家屬進行交談,拉近護患距離,取得患者及其家屬的信任和理解,構建良好的護患關系。在進行手術治療前,做好術前訪視工作,組織淺顯易懂的語言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主動做自己介紹,耐心向患者介紹手術室環境,講解手術治療的優勢,手術步驟及術后常見并發癥等[2],以及術前及手術日的相關注意事項,例如術前1天洗澡更衣,術前6~8 h禁食,4 h禁飲,術前排盡大小便,不佩戴腕帶等。給予患者足夠的時間做好心理準備,預防應激反應的發生,列舉成功病例,提高患者的治療信心。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協助患者完成術前相關檢查,判斷心、肺等臟器功能的臨床指標,如頭部CT、腹部B超、胸部CT掃描等,判斷有無遠處轉移、腫塊的性質等。②術中護理。肺癌患者
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需要協助和指導患者完成術前準備工作,術中通過肢體接觸或言語溝通予以患者支持和鼓勵。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心率等指標變化情況進行嚴密監測,并高效的配合手術醫生完成手術治療,結合手術進度,幫助患者調整體位,保證手術視野的充分暴露,安置體位時使用合適的體位墊,注意支撐物的放置位置,緩解局部壓力,安置后,對受壓部位進行檢查,確保安全后再行手術治療,預防壓瘡。③術后護理。肺癌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護理人員需要采用生理鹽水清潔手術切口和血跡[3],待患者生理指標平穩后護送患者返回病房接受觀察,及時連接監護儀,與病房護士做好患者的交接工作,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麻醉方式、手術方法、術中生命體征、各種導管及術后可能發展的并發癥等。核對患者交接信息,對患者進行妥善安排和固定,檢查導管位置、刻度,局部傷口情況及全身皮膚狀況等,隨時觀察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并做好記錄,適時詢問患者的主觀感受,一旦發現異常,需要立即通知主治醫生。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干預服務[4]。
觀察組實施全程優質護理服務前后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的改善程度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實施護理干預后,觀察組護理依從率及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消極情緒評分對比(±s,分)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消極情緒評分對比(±s,分)
組別(n=40) 焦慮評分抑郁評分護理干預服務前 護理干預服務后 護理干預服務前 護理干預服務后觀察組 64.35±5.62 45.32±4.21 64.15±6.32 46.63±5.62對照組 65.43±4.25 54.73±5.14 63.42±5.63 55.32±4.74 t 0.9694 8.9575 0.5455 7.4756 P>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護理依從程度及護理滿意度對比(n,%)
觀察組實施全程優質護理服務后,在血壓、心率、皮質醇方面的應激反應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情況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應激反應情況對比(±s)
觀察指標 觀察組(n=40) 對照組(n=40) t P舒張壓(mmHg) 87.36±4.24 93.42±5.13 5.7587 <0.05收縮壓(mmHg) 121.25±3.83 143.74±3.64 26.9199 <0.05心率(次/min) 67.32±1.42 80.53±2.53 28.7969 <0.05皮質醇(ng/L) 502.25±134.63 583.42±142.72 2.6165 <0.05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表4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分)
組別(n=40)生活質量評分軀體功能 心理功能 社會功能 物質生活觀察組 82.15±5.62 85.63±4.25 83.14±4.74 81.24±4.53對照組 73.83±5.25 76.42±5.14 74.25±5.03 72.42±5.14 t 6.8421 8.7337 8.1351 8.1419 P<0.05 <0.05 <0.05 <0.05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的改變,我國肺癌的發生率呈現出逐年升高且年輕化的趨勢[5]。手術作為臨床治療肺癌的有效方式,由于大部分患者對手術治療的認知不足,在手術治療期間易產生焦慮、煩躁、抑郁等消極情緒[6],甚至喪失治療信心,極大的影響了手術效果及預后效果。有報道指出[7-8],全面、高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對平穩患者消極情緒,提高其依從性具有十分理想的指導意義。本次研究也進一步證明了這一觀點,兩組肺癌手術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前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差異不顯著(P>0.05);實施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焦慮評分和抑郁評分明顯偏低,護理依從性、護理滿意度及生活質量評分明顯偏高,各項應激發應指標明顯更趨近于正常范圍(P<0.05)。
綜上所述,全程優質護理服務模式為臨床手術治療肺癌損害提供了行之有效的護理方法,更加符合臨床治療及患者的身心需要,且預后效果更有優越性,值得臨床推廣和實施。
[1] 王麗軍,王朝娟,宋潤珞,等.個性化護理對放化療肺癌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3,29(1):135-137.
[2] 沙永生,孔輕輕,何 浩,等.個體化音樂干預對ICU肺癌患者術后睡眠質量影響的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6):1451-1453.
[3] 汪 浩,項東陽,孟 穎,等.階段性認知行為干預對肺癌化療患者情緒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5,30(24):2266-2269.
[4] 王 惠,劉歡歡,陳建輝,等.全程綜合護理對肺癌術后輔助放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5,36(21):3418-3420.
[5] 詹勝丹,王明艷.人性化護理對肺癌根治術患者心理狀態及護理滿意度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1):2454-2455.
[6] 關義雨,許少蓉,吉云玲,等.臨床護理路徑在肺癌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4):47-49.
[7] 王海靜.全程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肺癌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信息,2015,(44):243-244.
[8] 茅祥芬.全程優質護理服務模式在肺癌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7,11(1):218.
R472.3
B
ISSN.2096-2479.2017.40.118.02
本文編輯:張 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