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仿制藥的重復研究必須打破藥品注冊與生產許可捆綁模式。”
——全國人大代表、亞寶藥業董事長任武賢如是說。任武賢認為,藥品研發機構和科研人員無法確認藥品的批準文號,新藥研發機構獲得新藥證書后只能將相關藥品急速轉給藥品生產企業。這種藥品注冊與生產許可捆綁模式嚴重阻礙了藥品的創新,造成仿制藥的重復研究,也給政府審評帶來了壓力。

▲插畫/張珍珍
◎“只有先看病后付費才能爭取救命的最佳黃金時段。”
——我國著名心血管醫學家胡大一如是說。胡大一認為,先看病后付費模式值得提倡。目前,很多醫院還在實行先交費后看病。作為一名治療心血管疾病的醫生,胡大一最不能接受的就是急性心肌梗死也得先收費后救命。因為此時“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本來可以起死回生,而現實往往延遲治療使效果大減或丟失救命的最佳黃金時段,甚至失去性命。
◎“提升國內藥企的國際競爭力關鍵在于縮短審評時間和擴大審評渠道。”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泰州醫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陸春云如是說。陸春云認為,國家應出臺一系列政策提高政府審評仿制藥一致性評價、藥品技術轉讓和專利授權仿制藥品的速度,與此同時,加快產品創新,從而更好地彰顯國內企業在國際舞臺上的競爭優勢。否則,國內企業在與國外企業的賽跑中很可能會輸在政府審評的時間和渠道上。
◎“只有政府加大的投入用來解決中國事業單位改革與發展所面臨的獨有問題,才能真正促進中國公立醫院的發展。”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顧昕如是說。顧昕認為,在推進公立醫院的改革中,我國政府確實應增加政府對公立醫院的經濟支持,但是新增的政府投入不是用來補貼公立醫院的日常運營,也不是大力增加對公立醫院的資本投入,從而形成對民營醫院的不公平歧視或對社會資本投入的不正常擠壓,而是用來解決中國事業單位改革與發展所面臨的獨有問題,譬如事業單位編制內人員的養老保障。只有這樣,新增的政府投入才能真正促進中國公立醫院的改革與發展。
◎“缺少系統的理論研究,是中國健康品各種產品的標準、理論基礎和國際脫軌的真正原因。”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葵花藥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關彥斌如是說。關彥斌認為,從健康營養品市場的實際情況看,我國對健康營養品系統理論研究的缺乏,使國家和有關部門對這一方面投資、主導、組織遠遠不夠,使中國健康品各種產品的標準、理論基礎和國際脫軌,這不利于此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