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肖小丹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天圣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群談醫改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日前,關于醫師多點執業、藥品多點流通票據的管理、醫改的路徑和解決制度等問題,再次引起醫藥衛生部門、醫藥企業熱烈地討論。醫改取得哪些進展?如何改進醫療制度建設?醫生、醫院、藥企和國家政府如何從全方位進行改革并取得重大突破?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天圣制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群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劉群說,衛計委曾在一次小型座談會上討論如不突破醫師多點執業,醫療服務就解放不了醫生,進而無法打破醫療的供給側改革。2017 年2 月28 日,國家衛計委表示已刪除醫療機構在職,因病退職、停薪留職的人員不得申請醫療執照的規定,個人認為這項醫改是一次重大的突破,非常值得稱贊和表彰。
對于衛生系統而言,醫生多點執業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和革命。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藥品流通制度改革上,推出了藥品全局溝通和票據監管。無論其他制藥企業和醫藥企業怎么看待此事,劉群都認為這是一次重大的改革和突破。多年以來藥品生產和藥品流通的混亂主要體現在票據監管方面。票據監管不到位,倒賣發票問題一直存在。但是從去年開始,國家食藥監管總局和國家稅務總局發文,明確提出要加強藥品全流通票據監管。國務院法制辦相關領導表示,2017 年還要繼續推進藥品全流通監管。劉群表示,自己對此事抱支持態度,其實醫師多點執業的放開和藥品多點流通票據的管理就是“一防一管”,這次重大的突破也為醫改發展指明了方向。

▲全國人大代表劉群
劉群說,針對醫改問題,宏觀上應進一步明確醫改的路徑。醫改目的越明確,就越清晰目標在哪。醫改的目的就是要讓人人享有健康,而人人享有健康的概念就是讓全體人民病有所醫、病能所醫。病有所醫就是有醫療機構為百姓看病,病能所醫是醫療技術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這就是衛生部門要抓好的問題。而醫師多點執業的突破就實現了病有所醫,越來越多優秀的醫生可以開診所,患者在什么時候都可以預約和看病。病能所醫在于醫療技術的重大改革。醫療技術的提高是一個過程,它需要用心培訓并提升醫生的水平,并且要重視基層醫生的培養。劉群強調,在醫改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考慮到政府應該怎么做,患者在里邊處于什么角色。如果醫改不以患者為中心,那么醫改很難做好。實際上,一定要意識到醫療費用的高,不單是藥物價格高帶來的,醫療費用高和藥價沒有本質的必然的聯系,甚至與藥價關系不大,更多的是由各種不合理的醫療行為導致的。
此外,宏觀上應抓制度建設,重視解決制度方面的問題。醫師多點執業其實就是一種醫療制度,醫師可以自由執業,就是對制度的突破。劉群說,他去年在全國兩會上曾公開提出過在醫保中應用一些常用的藥、普通的藥。他發現今年人力社保部門在醫保用藥里就加了很多常用藥,多種兒童用藥也進了醫保,劉群表示人力社保部門在這些方面都取得長足進展。關于兒童用藥短缺問題,劉群說,兒童用藥短缺有兩個方面的基本原因。一方面是藥企在招投標過程中把兒童用藥給招沒了,導致無藥可用;另一方面,國家有很多兒童用藥沒有進入醫保。
劉群還表示,結合我國衛生計生部門2017 年工作的責任難點,他提出應促進我國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關于國家衛生計生部門促進我國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的重點。他表示核心突破在于居民構成醫療信息健康大數據的互享、互用、互聯、互通。如果此項能突破,不管百姓到哪一個醫院去看病,醫生都可以通過大數據了解到百姓的信息。劉群直言,大數據的共享是國家衛生計生部門應該突破的重大改革。
對于老百姓醫保方面,劉群表示,據他調查老百姓醫保卡個人消費部分,習慣性地隨便買點藥就花掉了,而這一環資金是非常大的,等他們得了重病的時候又沒有足夠的錢用。然后又到處發消息說,他重病了,并且需要社會救助。劉群建議醫保卡個人消費部分拿出60%~80%的資金用于建立重大疾病統籌基金。從制度上去引領,凡是轉入重大疾病統籌基金,無論是家庭整體轉入或個人出現重大疾病,國家都可以給你按10 倍、20倍的標準予以報銷。特別是遭遇重大疾病,當個人無能力支付的情況下,可以申請90%,甚至100%的報銷。如果百姓平時把醫保個人統籌基金拿來亂消費了,那么,得了大病就得自己負責任。劉群強調,此項應該有重大突破。
關于醫保報銷,劉群建議,國家應該側重解決大病醫保報銷。他很支持分級治療,但對于轉診轉上去的重大疾病報銷,分級治療應該給予80%~90%的大幅度報銷,這個問題還需進一步突破。因為我國目前分級治療報銷標準在小醫院是80%~90%,縣級醫院60%~70%,市省級醫院20%~30%。基層醫院醫治不了,并轉診到上層醫院的大病,能不能給百姓報80%~90%?劉群認為,這需要通過分級治療來推動。此外,醫保報銷應進一步清理騙保騙費行為對騙保騙費實施零容忍。劉群坦言,其實他也支持國家開設的貧民醫療機構建設,支持發展民營醫療機構,但是他不支持民營醫療機構通過拉人來坐床位以增加收入,他對此持堅決批判態度。
劉群認為,國家針對仿制藥一致性評價提出的政策非常好,但是他覺得要求很多企業都去做一致性評價,這是對資源和資金的浪費。他建議國家應該從標準建設入手,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標準,而不是每個企業做一次一致性評價。也就是要求國家把藥品的標準提高到原產的標準,達不到原產的標準就不許生產。
劉群表示,支持國家推行公立醫療機構兩票制。但是推行兩票制的過程中,他認為應使藥品招標和掛網相結合,要糾正以前招標掛網中存在的問題。廉價藥品、急救用藥,孤兒用藥要更加注重產品的質量,恢復以前的價格。此外,他建議國家應該繼續發文廢除一些以前單獨定價藥品的價格,以促進合理用藥。當國家對藥品標準完全確立以后,國家藥品的標準就是唯一標準,不存在你的藥品要比別人價格高幾十倍和幾百倍的情況,這樣會造成醫藥企業的互相打壓,可能會產生一些違法的不合理的行為。在各個地方招投標中也應該廢止單獨定價的藥品價格,藥品質量就是以國家檢驗的質量標準為標準。國家還應發文禁止醫院在藥品采購中收取返點、返款和建立賬外賬。不管從法律的角度還是從醫藥企業本身的角度,都無法處理這種賬目管理。從法律的角度是收取賄賂,從醫院企業角度是違法處理賬目。
劉群說,前不久他在衛生部的座談會就表示二次議價會再一次誘導醫院使用高價藥品,再一次推高醫療費用。因為只有價格高的藥才能立得下來,那么醫院會使用價格更加高的藥,所以需要國家慎重地處理二次議價。十年前,剛開始招投標就提出消滅廉價藥的行動,企業果然就把廉價藥消滅了,醫院全用高價藥,醫療費用高與這個招投標有關系,所以國家應該發文支持制藥企業以及醫藥企業在全國各地布局倉儲中心。
對于衛生部提出落實“兩個允許”以推動公立醫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方面的建議,劉群表示,醫療改革的兩個核心就是醫院和醫生。醫院和醫生不參與進來,都是白改。他認為應當調整“醫師服務費”,目前國家制定的“醫師服務費”非常低。如果調整好“醫師服務費”,醫生也滿足了。如果醫生不看病,就會把病人往上層醫院推,推到上層醫院的病人越來越多,而基層醫院、鄉鎮醫院沒人看病。所以“我們在工作中就是要抓調查研究,要把問題搞透”。只要“醫師服務費”問題調整到合理的程度,他認為能夠解決基層醫生愿不愿意看病以及解決醫生按病種、按人治病獲取收入和績效的問題。
關于結核病的問題,劉群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調查發現結核病人大部分都是窮人,大多數是因為生存環境惡劣才生病,所以他建議結核病全免費治療,并納入慢性病統籌。二是加大對結核病治療預后的研究,對結核病的專項用藥予以全部報銷。
關于推動社會辦醫有序健康發展的問題,劉群認為應遵循六條。一是社會辦醫要明確制定標準,規范辦醫行為。二是要加強醫保費用管理和醫療過程發票管理。三是提倡衛生部門將社會辦醫、公立醫院進行統籌管理,只有營利和非營利的區別,沒有公辦和私辦的區別。四是要與推動醫師多點制相結合。五是要開辦農村基層醫生培訓,分期培訓農村基層醫生。國家應該加大力度推出更多的政策措施來培養農村基層醫生以提高基層醫生的服務水平和人力。加強對基層醫生醫療知識和基礎的培訓,可以通過設立一些全國性的定級基層培訓中心與全國幾個大省建立基層培訓中心進行分輪制的培訓。六是推動家庭醫院簽約服務,目前形式做得太多,實質性效果太差,建議簽約服務交給社會辦醫人來辦。
劉群建議,藥品招標既要降低藥價,又要保證常用藥不消失,廉價藥、孤兒用藥和急診用藥的正常使用。對于廉價藥,國家要引導生產,從價格和原料供應方面要予以保障。還要突破廉價藥直接掛網政策的落地,原料上放開批文發放,緊缺藥品直接報批。因為目前我國大量的原料藥被壟斷,只有放開原料用的批文才能解決壟斷,使原料藥不納入藥品管理。
此外,應加快推動藥品企業兼并重組整合,只要符合企業職業的要求,集團內的產品才可實現跨地區轉移,這樣就能培育出一批具有國際精神的企業,才能使中國的制藥企業越來越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