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忻杪
馬爾卡寧永遠不會忘記,大概發生在六個月前的那一幕:比賽最后50秒,肖恩·奧瑪拉擺脫了他的繞前防守,在籃下閃轉騰挪投進了殺死比賽的一球。至此,他征戰NCAA惟一的一個賽季宣告結束,并即將要去到一個全新舞臺,那個所有隊友和對手都無比向往的地方。只是,以這樣一種方式告別,讓馬爾卡寧格外懊惱,因為最后關頭,正是他的防守失誤讓球隊失去了繼續在“瘋三”前進的機會。
勞里·馬爾卡寧
可是,事先有多少人能料到,他們對面的黑馬球隊澤維爾大學,會把最后一攻安排給內線,而不是自己全場最耀眼的明星特雷沃呢?包括馬爾卡寧。當然,這只是芬蘭小伙一整個賽季1140分鐘表演的一個短暫瞬間,卻也是他留給選秀大會的最后影像。它就像個“友情提示”一般,這名大個子在他出眾的天賦背后,防守端還存在著不得不被重視的隱患。
盡管這樣的“唯結果論”,它往往是片面的,可刻板印象這種東西,我們有時又確實無法回避。即便這樣是冤枉了這名亞利桑那大學史上最強新生之一,也是件無可奈何的事情了。

夏聯滑鐵盧
作為一名外籍白人內線,身居今年選秀大會名單中的馬爾卡寧有著幸福的煩惱。站在一群年輕的鋒衛圈子里,身高2.13米的他難免顯得有些突兀和另類,可這卻又并不會影響其成為2017屆新秀群體的內線擔當。
第一個能勝任五號位的大個子,被森林狼鎖定在了首輪第七順位,而隨后,以吉米·巴特勒為核心的一筆大交易,又馬上讓馬爾卡寧轉投公牛。芝加哥球迷聞訊,舉著牌子,上面一排并不算醒目的小字,寫著:勞里先生,歡迎來到風城。
與此同時,就在這筆交易發生第一時間,還有五名遠道而來的芬蘭記者正焦急地等在媒體采訪室。因為球隊變動緣故,馬爾卡寧現身時間足足延后了一個半小時——他必須要等到交易正式達成,然后戴上公牛隊球帽,單手抓球來組定妝照,才能騰出身來,去面對媒體長槍短炮。“真險,我們遠涉重洋來到美國,就只有勞里一個目標,好在最終還是見到他了。”其中一名芬蘭記者薩斯卡·薩里科斯基如是說道。
而彼時,記者們最感興趣的核心問題,自然是這名高位新秀剛一被選中又被打包交易。對此,馬爾卡寧欣然回答:“很榮幸,能夠成為公牛隊一員。眾所周知,芝加哥是邁克爾·喬丹締造六冠王朝的偉大之地。所以,我已經等不及了,真希望新賽季趕快到來。”此外,他還在社交媒體上上傳了自己跟全家人的合照,并寫道:“神奇的選秀夜!到現在我都還有點不敢相信這一切是真的,感謝我的家人朋友,以及所有支持我的人。”看來,對于這一最終結果,馬爾卡寧確是發自內心感到滿意。

只是,在表明決心后,自選秀夜開始,芬蘭小伙又好像被束住了手腳。芝加哥球迷都滿心期待著這寶貴的樂透簽能幫球隊在失去核心后盡快走出低潮期,畢竟,馬爾卡寧是那筆大交易里,有且僅有惟一的X因素,不確定性最強的一環。可沒成想,在拉斯維加斯夏季聯賽,被普遍定義為是大個投手,下一個歐洲內線天王的他,卻突然準星全無。三場下來,投籃合計41中12、三分球25中6,其中第二戰對老鷹更是13中1、三分球10中0,遠遜于過去一個賽季在亞利桑那大學的水準。“這個外籍新兵,他到底行不行?”先行交出這樣的成績單,也就不怪乎那些關心公牛隊前景的人,發出這樣的疑問了。
當然,新人初來乍到、磨合必不可少,未來幾個月,馬爾卡寧注定將有段艱難的路要走,而如何盡快找回投籃手感,則是他首先需要去面臨的問題。
況且,跟參選前在NCAA錦標賽上的挫折、選秀夜作為籌碼被交易相比,這點波瀾出現在馬爾卡寧身上,還已經不值得大驚小怪了。因為,早在進入亞利桑那大學前,他就已經被視為是德克·諾維茨基的最佳接班人了。
馬爾卡寧同諾維茨基,兩人同屬歐洲白人內線,前者身上有很多后者早年間的影子。加上,上賽季常規賽末期,馬爾卡寧更還曾親臨現場,觀看了小牛客場挑戰太陽的比賽,并同諾維茨基在賽前進行簡短交流。
“我知道勞里,在電視上看過他比賽,天賦出眾、技術全面,確實很有潛力。”在談及馬爾卡寧時,諾天王毫不吝惜溢美之詞。只可惜,選秀夜,由于本屆高質量內線球員稀缺,馬爾卡寧根本沒可能掉到小牛所在的第九順位,他也因此失去了直接向模板前輩投師的機會。不過,能夠在更加靠前的順位被選中,實力早早便得到認可,這感覺對一名年輕人來說,應該也是相當不錯的。
每天訓練4.5小時
要想真正了解馬爾卡寧,就還是要把目光投向遙遠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于韋斯屈萊,這座芬蘭中部地區最大的城市,山巒、湖泊和森林為在那里生活或游歷的人們編織出一幅仙境式畫卷。冬天萬里繽紛、夏季秀美繽紛,這里就是馬爾卡寧從小生活的地方,也是一個體育世家世代繁衍的港灣。

不同于當地大部分人家,馬爾卡寧的成長環境有些特別,體育元素是他生活里最多的填充物。父親佩卡·馬爾卡寧,1990年時曾效力堪薩斯大學,回到歐洲后,還短暫入選過芬蘭國家隊。而母親米卡,同樣有一段籃球賽場上的職業經歷。且上一輩這些運動基因,還統統遺傳到下一代身上。馬爾卡寧有兩個哥哥,一個像他一樣,選擇了走職業籃球道路;另一個,現在則是瑞典足壇豪門AIK索爾納俱樂部的主力前鋒。
天賦的沿溪,總會被人羨慕不已,可偏偏,馬爾卡寧又是個不甘心生活在家族光環之下的孩子。所以,他骨子里存在著一種不起眼的叛逆情緒,從不服輸,不服那些比他年紀大、個子高的球員。“勞里,他從小就愛跟大孩子們對抗。”佩卡說起兒子,難掩自豪之情。“雖然很難打,輸多勝少,但他從不放棄,就是要變成最強者,為此更一度瘋狂訓練。”
而說起訓練,那又不得不提及一段珍貴的往事了。其實,馬爾卡寧從小便無差別熱愛各類運動,后來之所以專注籃球,正是因為那殘酷的“自我懲罰式訓練”。由于斗牛比賽經常落敗,他便強迫自己增加訓練量,其中投籃是練習最多的技能,以至于一度,佩卡夫婦心疼孩子,還必須限制其每天呆在球場上的時間。具體來說就是,早七點前和晚十點后,不得出門練球,且當時,佩卡還給出了個或有或無的理由來說服兒子:“勞里,你這樣做會影響周圍鄰里休息的!”
當然了,即便如此,自十歲開始,馬爾卡寧還是能保證每天訓練至少4.5小時。哪怕是溫度低至零下30度的寒冬,他依然會穿足外衣戴上手套,以永不疲憊的姿態堅持下去。
并且,當十年過后,再去回憶這段經歷,芬蘭人還忍不住大笑了起來。“其實,也不止我自己,我們家鄉那邊的人都這樣,好勝心十足。可能是我競爭意識過強了吧,所以總是逼迫自己,努力些,再努力些。”
不過,正是得益于這樣年復一年的訓練,讓馬爾卡寧逐漸在籃球界嶄露頭角。高一那年,他就接到了赫爾辛基籃球學院的入隊邀請,只不過那里隊員基本都要比他大至少兩歲,而且多數參加半職業聯賽,每隊還有三名美國外援。馬爾卡寧開始與成年球員直接對話,跟各路籃球天才切磋學習,很快,便在芬蘭青年隊站穩了腳跟。待到2015年,他參加U18歐洲籃球錦標賽,場均砍下18.2分,榮膺賽事得分王。僅僅一年后,來到U20歐錦賽賽場,又以場均24.9分這一更加優異表現,再度摘下得分王桂冠。
是的,這個繼漢諾·莫托拉(2001至2002年間曾效力老鷹,場均得到4.6分、2.9個籃板)后,芬蘭走出的第二名NBA球員,他正在成為芬蘭,乃至歐洲籃壇一面冉冉升起的旗幟,再沒人可以輕易將其擊敗了。
NBA是惟一目標
在芬蘭讀高中那段時間,馬爾卡寧成長迅速,很快,家人們發現,國內漫無邊際的半職業聯賽道路,已經很難讓孩子再有上升空間了。于是,曾經感受過美國大學籃球氛圍的佩卡,他當機立斷,為把兒子天賦最大可能挖掘出來,美國還是惟一選擇。況且,在這之前,通過莫托拉介紹,還已經有好幾所名校將目光聚集在了馬爾卡寧身上,這件事就更容易辦成了。
應該說,能夠最終登陸NCAA,乃至NBA,馬爾卡寧的機會,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他的前輩莫托拉。那些遠隔千里,多所籃球名校教練們看到的比賽視頻,全部是由莫托拉提供。盡管作為職業球員,自己在NBA打拼的經歷并不算成功,但莫托拉卻衷心希望芬蘭籃球能夠后繼有人。

可不成想,就在馬爾卡寧幾乎鎖定赴美目標之后,一家來自西班牙的俱樂部突然出現,讓一家人重新陷入抉擇之中。對一個還不到20歲的孩子而言,對方開出一紙七年長約極具誘惑力,即便前兩年有保障工資少得可憐。只是,這人生第一次重大機遇,佩卡夫婦跟兒子思慮再三,還是決定放棄。“我不想勞里這么早便去打職業聯賽,他的想法也一樣。”佩卡說,“勞里說他還想再學點東西,這也是促使其選擇放棄的最重要原因。誠然,那份合同雖然開價不高,卻很出人意料,還是要感謝比利亞雷亞爾隊。”
那亞利桑那大學又是如何俘獲馬爾卡寧芳心的呢?2015年9月,正當芬蘭小伙繼續留在國內,等待時機的時候,亞利桑那大學主帥肖恩·米勒突然空降赫爾辛基,來親自招募。要知道,就在這之前,“野貓隊”已經對馬爾卡寧展開過強烈攻勢,此番米勒教練又親自前來,這番誠意著實讓佩卡感動。本來正努力運作,想讓兒子加盟堪薩斯,接過自己衣缽的他,也產生動搖了。
米勒教練說:“一直以來,人們對大個白人投手總是存在偏見,認為他們只會投籃,無法進行身體對抗。但勞里不同,他不止是個射手,身高和靈活性決定了他還能干很多其他事情。”
正所謂,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這次邂逅,為馬爾卡寧日后加盟亞利桑那深深埋下了一顆種子。
不久之后的十月,佩卡又陪著兒子報名參加了美國高校游,在旅程中,他們著重考察了北卡羅來納和亞利桑那兩所名校。原本計劃回國后再跟家人細細商量的父子二人,卻在半途臨時改變了主意。因為亞利桑那大學教練組邀請他們在一家地道歐洲餐廳用餐,飯后又去了米勒教練家中一起打臺球,也許是覺得聊得來,又或許是被對方誠意徹底感動,第二天早起用餐后,馬爾卡寧突然嚴肅對佩卡說:“爸爸,我想成為野貓隊一員,加入他們,如果你沒有異議,下賽季我就要去到這個集體了。”
如今,事實證明馬爾卡寧是做了個多么正確的決定——上賽季,他在亞利桑那大學場均出戰30.8分鐘,每場轟下15.6分、7.2個籃板,是NCAA賽場最耀眼的內線明星之一。這片地處美國西南部,有“沙漠之地”之稱的大峽谷之州,他成就了更好的馬爾卡寧,米勒教練一年來更對其教誨良多。以至于,當最好的選秀機會在緣分遠意猶未盡時出現,他毫不猶豫便支持愛徒投身到這片浪潮之中。
而如愿登陸NBA,只用一年時間便完成這“惟一目標”,接下來馬爾卡寧要面對的,是公牛隊急需更新換代,以期盡早完成重建。眼前舞臺從未如此寬廣,注定這只正等待展翅的小鷹,今后每一次翱翔,都將是歷史性的。就像其自己所說:“一切都是嶄新的,可籃球依然是老朋友。只要有它陪伴,我便不會畏懼、不會緊張,只會一直堅定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