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為他們腦子里充滿了灌輸給他們的種種不切實際的幻想。他們一旦同現實接觸,總是碰得頭破血流。”
成熟的人從失敗中總結出原因,幼稚的人卻習慣把責任推卸給世界。
失敗者最常用的感言就是“我都這么努力了,為什么還不行?”
你不是努力,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已。
我們身邊總是不乏這樣的人,每天都能看到他們在朋友圈花式秀努力:昨天是加班到十二點的公司外景,今天是七月份長長的書單,明天是一本嶄新的單詞本,后天是健身房里揮汗如雨的身影。
他們的存在時刻激勵著你,好像自己是朋友圈里最不上進的那個人。
可是朋友圈一片烈火烹油奮斗景象的背后往往是這個樣子:
加班到半夜是因為白天一直刷手機,從不按時完成任務;
列的每月書單,是在書店促銷時一次性買回來,卻只是拍照發個微博;
每次一曬完單詞本,就扔開英語書去回復朋友圈里的點贊和評論;
為了鞭策自己多讀書買個kindle,用了三天就放著積灰;
看到別人的馬甲線心生羨慕,下了全套鄭多燕視頻,買了一個瑜伽墊,過了一年還是嶄新的;
這可能是很大一部分年輕人最普遍的痛苦:“為什么我已經這么努力了,還是不行?”
可能他們沒有意識到,他們眼里的努力,只是在感動自己罷了。
沒有行動的規劃和無效的努力,就像集體里的癌細胞,難以剝離卻危害致命。
你要知道,努力不是通關的進度條,而是下一環節的入場券。在人生的游戲中,有目標地前行,有選擇地堅持,有效率地打拼,才能多一分成功的可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