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虹+++譚詩賞+++趙青
夏秋交替時節,走進美麗的平湖萬州區,隨處可見黨員們忙碌的身影:他們有的穿梭大街小巷訪民情解民憂,有的深入園區企業送政策建陣地,有的揮汗如雨奮戰在重點項目建設一線……
一件件黨建實事,既是群眾心中的一個個“計分器”,也折射出這座城市黨建工作的“亮度”。
近年來,萬州區立足自身實際,創新體制機制,轉變方式方法,積極探索和推動城市基層黨建由“街道社區黨建”轉向“區域化黨建”,從相互分離走向相融共生,構建起組織共建、資源共享、機制銜接、功能優化的城市區域化黨建工作新格局,匯聚起砥礪奮進的磅礴力量,助推三峽庫區這顆明珠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立足“高站位”:統籌協調城市黨建
每天清晨,萬州區百安壩街道天臺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居委會主任周官萍都會提前來到辦公室。不管多忙,他都會到社區去巡查一次。
除了各個居民小區、農貿市場等地方,周官萍不時還會到轄區內的重慶三峽學院、重慶三峽醫專等單位,與這些單位的負責人交流反饋巡查中發現的問題。
“如今,在城市區域化黨建的引領下,有街道統籌指導,有駐區單位協助支持,還有黨員群眾志愿服務,社區工作開展容易多了!”周官萍面露喜色地說。
然而,提到探索城市區域化黨建的初衷,天臺社區黨總支書記張朝坤坦言:“這都是被逼出來的。”
原來,天臺社區作為萬州區的移民搬遷大區,人員構成復雜,駐區單位眾多,各類資源和力量難以統籌協調,導致矛盾糾紛不斷。
天臺社區發展所遭遇的“陣痛”,在萬州城區并非個例。
隨著萬州城市化進程加快,傳統的城市基層黨建工作開展起來越發顯得力不從心。該如何化解城市基層黨建的“尷尬”局面?
對此,萬州區委組織部經過深入調研和實踐探索,給出了相應的答案。
“大力推進城市區域化黨建工作,堅持高起點謀劃、‘一盤棋布局,構建和完善區、街道、社區三級聯動的城市區域化黨建工作領導體制,做好全區城市區域化黨建工作總體規劃、組織實施和督查指導,著力解決重點難點問題,提高城市區域化黨建工作整體效應。”萬州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說。
為此,萬州區委組織部出臺了《萬州區加強街道社區區域化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指導文件,在全區各個街道和社區建立了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形成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有機聯結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的城市黨建網格化、網絡化體系。
打造“升級版”:夯實筑牢基層基礎
走進陳家壩街道陳家壩社區的江南黨員服務中心,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民政社保、衛生計生、黨群服務等多個一站式便民服務窗口。在一樓走廊的兩側,健身室、舞蹈室、非公黨組織工作室、志愿者工作室、法律援助室等依次排開。
服務中心二樓還有黨史長廊、圖書室、電子閱覽室、會議室等。黨史長廊是全區獨創的革命事跡展覽廳,展示了萬州區黨史述要、三峽移民工程資料、優秀共產黨員事跡和名單等內容。
江南黨員服務中心設施設備齊全,功能配套完善,吸引了大批黨員群眾前來。
“服務中心人氣旺得很,我平時沒事就喜歡到這里看看書、跳跳舞。”居民程地芳說。
過去,流動黨員想參加黨組織活動,家門口卻沒有固定的場所,居民平時也只能選擇在社區的空地讀書看報、下棋打球。
針對社區黨建陣地缺失、社區服務功能弱化等問題,在區委組織部的指導和幫助下,陳家壩街道整合資源、豐富載體、拓寬渠道,重點打造便民服務中心和黨群服務中心,建立片區基層黨組織、社區服務中心聯動機制,用心用情服務黨員群眾,逐步恢復和完善了社區陣地建設,進一步夯實了城市黨建根基。
提升“統合力”:激活用好各類資源
“住在天臺安逸得很喲!平時和節假日文體活動多,老人有耍事,娃娃放學有去處,社區的‘黃馬甲也經常開展志愿服務。”說起現在的生活,百安壩天臺社區居民夏元香語氣中帶著自豪。
在天臺社區,經常可以見到社區黨員和志愿服務者到轄區困難黨員、孤寡老人和殘疾人家中走訪慰問,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每周二下午2點到5點,三峽醫專的大學生志愿者自發來到社區開展義診活動;每周一到周五下午4點半,大學生志愿者會為社區的留守兒童輔導功課,陪他們玩游戲……
蔚然成風的志愿服務,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也打造出萬州新名片——2017年,天臺社區被評為“全國最美志愿服務社區”。
“這得益于社區堅持以推進區域化黨建工作為紐帶,從而有力撬動了轄區內各類黨建資源,點燃了駐區單位黨組織的參與熱情,也贏得了居民群眾的真心點贊。”張朝坤說。
為了打破以往條塊分割、封閉運行的城市黨建工作體制,天臺社區積極對接轄區各單位,成立了“天臺社區區域共建支部委員會”,吸納駐區單位黨組織負責人成為社區黨支部成員,共同擔負加強基層黨建、推動區域發展、創新社會治理的責任。
“敲開駐區單位的‘大門并不難,只要找準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就能把街道、社區一家獨奏變成區域化大合唱。”張朝坤說。
隨著天臺社區黨建工作扎實推進,轄區單位互動更加頻繁,彰顯了區域化黨建共建共贏的魅力。
一方面,社區的貼心服務讓駐區單位更省心。針對高校學生每年必須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剛性要求,社區黨支部主動協調共建單位,在社區設立了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同時,“大支部”還積極為轄區高校調解相關矛盾糾紛、推薦臨時用工人員等。
另一方面,區域化黨建提高了街道黨工委的威信和凝聚力,促進了各單位之間的交流合作,也讓駐區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找到了存在感、歸屬感。
近年來,轄區單位積極參與社區建設,每年舉辦的“送文娛節目進社區”“學雷鋒進社區”等活動都在十次以上,還為小區安裝路燈和休閑座椅,增設不銹鋼大門和健身器材等……
天臺社區“大支部”成立以來,通過不斷探索,初步形成了“轄區群眾高興、駐區單位滿意、社區建設順利”的良好局面。
依托“主陣地”:充分發揮功能作用
建好場所、夯實基礎只是第一步,發揮城市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創新功能和服務功能才是核心和關鍵。
在太白街道復興路社區,說起社區里的無職黨員,群眾無不豎起大拇指。
社區五號樓曾一度出現裂紋,令居住在這里的100余戶居民十分恐慌。
社區的無職黨員知曉情況后,自覺前去疏散、安撫居民,并在社區干部的組織下,晝夜值班,監測險情。與群眾及工程人員一起連續奮戰一個多月后,最終排除了險情。
無職黨員的積極作為,得益于復興路社區黨委實行了黨員輪值參事制度和黨員積分制管理模式,從而激發了黨員履行義務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同樣,位于太白街道的徐皮匠皮革有限公司自建立黨支部以來,充分發揮黨支部的政治核心作用,堅持夯實黨建基礎,通過開展“標兵評比、技能比武”等活動,讓企業形象深入人心。公司被萬州區委授予“萬州區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成為重慶市工商系統“小個專”非公黨建工作示范點。
太白街道黨工委還創新方式,因地制宜,推動傳統社區黨建與新型領域黨建融合發展。通過夯實黨建基礎,不斷創新黨組織設置方式和活動內容方式,系統謀劃、整體推進商務樓宇、商圈市場等黨建工作。
在距離太白街道不遠的萬州星海大廈11樓大廳的榮譽墻上,掛著一塊“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的牌子。
“我們事務所是全國唯一一家同時獲得‘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全國優秀律師事務所榮譽稱號的區縣級律師事務所。”重慶渝萬律師事務所主任張興安介紹說,“如今,在渝萬律師事務所,每一個黨員都是一面旗幟,他們真正發揮了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影響和帶動了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