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軍
黑莓,夏普,兩個響當當的品牌,在手機江湖都曾擁有一席之地。它們在同一天舉行了新品發布會,正式“回歸”中國市場。
在功能機時代,黑莓和夏普有著輝煌的過去,不過在智能手機的浪潮中風光不再。如今卷土重來,它們也跟昔日市場霸主諾基亞一樣,將重心放到了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希望能在此浴火重生。
與諾基亞手機改換門庭到HMD(成立于2016年5月,主要創始人均來自諾基亞公司)相近,夏普改姓鴻海,黑莓則被TCL招致麾下。
這些昔日沙場老將雖然有著類似的經歷,但是每一家在重回中國市場時背負的使命卻不盡相同。
老品牌改頭換面,中國市場已“物是人非”
老品牌們競相回歸,試圖在中國市場獲得新生。但是如今的中國市場,早已不是當年它們“叱咤風云”的那個年代的景象。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已經走過比拼產品配置和性價比的年代,營銷、渠道以及差異化是當下關鍵點。
對于黑莓、夏普以及諾基亞來說,新東家首戰選擇中國市場,不僅僅是因為它們曾經擁有的品牌價值,還有來自各自東家賦予的優勢。
在被鴻海收購前,外界對于夏普的記憶,更多是“衰退”和“連年巨虧”后,最終無奈選擇出售。不過,鴻海收購夏普之后,采取了一系列重組和調整措施;同時為更好地提高夏普內部運營效率,引入了更為嚴格的考核機制。
夏普在鴻海的“提攜”下很快實現逆襲。據夏普公布的財報顯示,截至6月份,夏普實現利潤 144.8 億日元(約 1.3094 億美元),而去年同期虧損 274.5 億日元。
電視和液晶面板業務的復蘇,似乎讓夏普對手機業務重新燃起了希望。前不久夏普表示計劃投入約 2000 億日元,用于 2018 年初開始量產 OLED 面板。在這一領域,夏普依然面臨三星電子的強大挑戰,特別是在小屏OLED面板方面。迎難而上,夏普無疑是希望重新發展手機業務,為其在小屏OLED市場爭取更多的機會。
來看優勢。一方面,在被鴻海收購后,夏普依靠富士康在手機生產、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能很好地把控供應鏈,以最高效率和較低成本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這不是沒有可能。另一方面,夏普手機在中國市場曾經幾進幾出,雖然留下的粉絲基礎不那么厚重,但其基因里仍保留了日系品牌的精致和名氣。
再看看難點。第一,如今的中國手機市場,基本格局已經形成,華為、小米和OV(oppo和vivo)占據了大半壁江山,連蘋果、三星這樣的超級巨頭都逐漸被超越。市場硝煙彌漫,夏普在線下渠道的縱深、用戶口碑的建立、性價比方面的比拼都面臨巨大壓力,要想“殺出一條血路”,面臨空前挑戰。
第二,此次夏普發布的新機AQUOS S2,自然是希望成為一只殺手锏。作為全面屏設計的鼻祖,從2013年到2016年的這幾年里,夏普總共研發了28款全面屏機型。目前業界比較看好全面屏的設計方向,而去年小米MIX將全面屏概念推上風口之后,主流廠商的高端系列都將主打全面屏。差異化上,夏普很難拿到高分。筆者統計了下半年各廠商的高端機型預告(曝光),很有可能會是滿大街飄滿全面屏的景象,夏普所謂“全所未有驚艷”的第29款全面屏手機,前景堪憂。
或許換個思路,先放低姿態,將自己放到一個行業新兵的位置上,不盲目奢求一鳴驚人的銷量,站住腳跟后活下去,應該是夏普手機的重要目標。
夏普是錦上添花,黑莓則是想畢其功于一役,它的市場機會更多但挑戰也不小。
新東家TCL在國內手機市場的表現卻并不好。據TCL集團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產品銷售數據顯示,通訊業績繼續下滑,旗下手機類產品共銷售2117萬部,同比下降36.16%;其中第二季度銷售1062萬部,同比下降33.40%。
作為本土品牌,TCL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國內用戶對其品牌的固有認知。由于其在家電領域的突出優勢,導致一提到TCL,用戶往往首先想到的會是電視機,而不會想到它還是一個手機品牌。
為了擺脫這一尷尬的處境,曾經被譽為世界上最安全手機、高端商務機鼻祖的黑莓,肩負著相當艱巨的任務。
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手機市場里,差異化確實成為了一個稀缺事物。黑莓標志性的全鍵盤設計、強大的安全功能,都曾經在一部分特定用戶群中牢牢地抓住過很多鐵粉。從小眾化開始,將這個切口放大,是黑莓最大的機會。
但是,當年黑莓以高端、安全的品牌定位鎖定住的極客群體、商務群體,多為70后、80后。而目前智能手機主流消費群體,是85后至00后,對于黑莓的印象相對薄弱。加之黑莓在國內的行貨一直走高端路線,價格多在5000元以上,產品普及會成為一道難題。
復古的全鍵盤設計、優良的硬件配置、較高售價的定位,國行版的黑莓KEYone或許正是要從小眾化切入,讓對于安全和差異化設計敏感的群體,再次被自己的獨特所吸引。
面對這塊大蛋糕,千萬別再拿情懷說事
大市場,高需求,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吸引著眾多新玩家和老品牌。去年以來,名氣最大的回歸者當屬諾基亞,但是諾基亞回歸之后的表現似乎正在成為一個反面教材。
諾基亞6在國內首發已有大半年時間,這期間還推出了一款充滿情懷的復刻版3310。盡管諾基亞的新機引起過市場關注,但雷聲大雨點小,關注和討論很多,銷量卻不理想。
主力機型諾基亞6國內開售至今,在其國內戰略合作伙伴京東的產品頻道里,評價也僅為8.8萬條。至于復刻版的3310,則更加慘不忍睹,在京東旗艦店的商品評價僅為可憐的2600條。要知道,京東可是諾基亞回歸后的核心渠道呀!看一下今年京東618手機大促火爆的場景,再看看近期各大調研機構所公布的上半年國內手機銷量排行榜,真心為諾基亞感到遺憾。
老品牌最大的優勢,就是相比一個完全的新生品牌,其擁有一定的知名度,擁有一些曾經的粉絲。但諾基亞的市場表現告訴后來者,即使“信仰加成”如諾基亞,一旦只會揮霍情懷,也難得到用戶認可。想要在這片紅海中殺出生天,必須要拿出有足夠競爭力的產品。
黑莓、夏普發布的新機型,都有足夠的差異化和吸引力,但是這些特點能否打動國內用戶還是未知數。
最后,借用羅永浩打動錘粉的那句話,“偏執于有用的細節,偏執于無用的細節,偏執于甚至不會被發現有用還是無用的細節”,這個市場一直在為偏執狂敞開大門?;貧w中國市場的老品牌,是否會找到撬動市場的支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