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冬梅
摘要:許多人都聽說過“刻意練習”這個方法,實際上《刻意練習》本身是是學習領域的一本非常經典的著作,它不僅幫助人們理清了許許多多關于學習中模糊的概念,甚至還顛覆了我們關于學習的一些傳統的認知,我們不妨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也來試試看看是否有效。
關鍵詞:中學信息技術 ;刻意練習 ;教學法
我們作為教育者,很多時候都在尋找著一個具有普適性的學習和教學方法,一時之間,百家爭鳴,似乎很難有一個確定的方法,但是我發現,那些信息技術成績優異的學生,往往對于這門學科傾注了大量的練習時間,所以我嘗試著讓自己的學生們采用一種“刻意練習法”進行學習并取得了效果。
我偶然看到《刻意練習》的書,有了靈感,這本書的作者艾利克森是一位相當知名的心理學教授,從教于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同時他也是“刻意練習”這個學習的法則的研創者。他不僅僅專注于一個方面,而是對于各個方面如研究體育、數學、音樂、英語、國際象棋、藝術、臨床醫學、甚至軍事等等不同領域中的杰出者,是怎樣來獲得杰出表現的,并且深入地考量了“刻意練習”法則在其中的作用。
首先,天才不是天生的,而訓練可以鑄就天才。在這個教學方法的例證中首先就講述莫扎特的學習鋼琴的經歷,莫扎特看上去的確是天賦異稟,并且卓爾不凡,但是他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了長久的練琴生涯,聯系到我們的信息技術教學,這同樣是需要我們進行不斷地練習,才能夠面對著實際的操作要求的時候能夠在腦海中尋找到適合的模板并且將其編寫出來的,所以實際上人人都可以是莫扎特,我發現,自己的學生經過這樣有節奏的強度訓練之后,與其他班的學生們進行比較,可以獲得和類似于天才一樣的表現。所以莫扎特的天賦也是訓練的結果。
而這在數年前就已經被日本心理學實驗證實:科學家們通過一年的訓練時間讓24個幼兒具備了和莫扎特一樣的完美音高。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得出天才不是天生的這樣一個對傳統認知的顛覆的結論:我們可以通過高強度訓練,能夠改造學生身體和大腦,讓他們產生像天賦一般的奇跡能力,從而鑄就在學習上的熟練程度和掌握和理解的深入程度。比如在書本當中的一個案例:美國人21小時做46001個俯臥撐就能夠證實反復的刻意訓練讓人們的身體機能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同樣的一個案例:倫敦出租車司機的海馬體,經過高強度訓練后比之前增大不少,從而改善了自己的記憶能力,在開車進行拉客的時候對于辨識路線表現出來與沒有接受訓練的出租車司機的優勢。
其次,雖然是刻意練習,但是我們還是不能夠進行盲目地訓練,只有進行有目的的訓練,那種能夠讓我們專注的,并且可以及時獲得反饋的,不斷確定一個可以達到的目標并且跳出舒適區的訓練,才能夠讓我們的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學習當中快速的進步。正因為訓練分為有效訓練和無效訓練,所以才有我們的學生反復學習也沒有學好的,原因是因為訓練方法不對。大多數學生常常進行的是無效的訓練。而我們作為老師顯然應該是明白這門學科的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所以我們需要對于學生的學習做出一個良好的引導。
在良好的引導之前,我們應該首先確定訓練的三個誤區,并在這個過程當中有意識地避開這些誤區,從而讓我們的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取得一個良好的訓練效果,那么,是怎樣的誤區呢?
1.認為刻意地練習沒有太大的作用,因為一個人的能力受到基因限制。但事實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通過正確的訓練來改變自己,而其中的關鍵是要有一個正確的心態。
2.只要我們的練習的時間足夠長,學生的能力就能變得更強。但事實上,在真正的學習過程當中,訓練時間的長短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沒有太大的影響,因為沒有一個正確方法而反復去練習,只會讓我們的學生們停滯不前,并且使原本具有的優勢的能力水平緩慢地下降。
3.只要我們的學生們足夠的努力刻苦,就能提高信息技術的成績,然而事實上,除非我們找到了信息技術這門課的專門的并且恰當的練習方法,否則即使讓我們的學生們加倍地進行努力也不會有太大的進步。
最強大的學習方法“刻意練習”。如果想讓我們的學生們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當中,取得高效的訓練成果,光是有目的的訓練還不夠,還要讓他們進一步使用刻意練習的方法。因為刻意練習也是“有目的訓練”中的一種。那么信息技術這門課程刻意練習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我們的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能夠建立起來一個更為強大的心理表征來思考信息技術當中的那些問題,而刻意練習是迄今為止我們發現的最強大最高效的訓練方式。而所謂的“心理表征”是認知心理學上的一個名詞,就是一個人在思考某件事物時對應的心理結構是怎樣。因為一個新手和專家看待同一個問題的深度和高度是有差別的,而這種差別就是心理表征的不同導致。在明確了以上這些問題的基礎上,我們還要明確刻意練習的兩個標準,那就是我們所訓練的領域是合理發展的,并且是已經有一整套成熟的評價標準和高效的方法的,所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成為一個能夠給學生們布置和訓練作業和及時反饋的優秀導師。
最后,只有具備這兩個條件,我們進行的訓練才是真正嚴格意義上的刻意訓練。比如小提琴家的訓練,就遵循著我們刻意練習的四個原則,所以我們可以用刻意練習的原則來訓練。并且要明確學生們面對這門課的高績效的目標,即應該讓學生們實現哪方面能力的提升。目的是能夠讓我們和這個領域高水平的心理表征進行這個對比,獲得高質量的反饋。研究在這門課取得杰出成績的學生們的背后可能的成功的原因,之后讓學生們汲取這個經驗不斷地投入時間和精力去訓練。
刻意練習可以讓我們的學生們掌握自己的潛力。并且要在這個過程中告訴他們,如果沒有進步,并不是因為缺少天賦,而是因為沒有用正確的方法練習。在傳統的教學理念里,我們一直致力于是先找出關于正確方法的信息,然后再考慮讓學生運用哪些知識。而刻意練習則只聚焦于信息技術學習績效和表現,以及怎樣提高績效和表現。所以有著非同一般的學習和教學的效果,我們不妨在自己的實際教學當中采用這種方法來試試自己的學生們。
參考文獻:
[1]明達.《中學信息技術重點教學》[J].《論教》,2008(3):20
[2]劉永才.《論中學教學之刻意練習法》[J].《中學》,2005(5):35
[3]楊再軍.《淺析刻意練習法》[J].《教學方法》,2000(4):4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