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終究會從父母的懷抱中脫離,他或許還小、還不成熟、還依依不舍,但當他穿起勇敢的鎧甲時,你便不必擔心。
從5歲到15歲這10年間,如果讓你選擇一個詞作為孩子最美好的品質,并教會他這個詞的真正奧義,你會選哪個?
我選擇的是—勇敢。
5歲的時候,什么是勇敢
當孩子開始嘗試一個人獨自睡覺,不哭鬧,就算害怕也能強忍著不去找媽媽,第二天早上,你可以豎起大拇指說:“你真是個勇敢的小戰士!媽媽為你點贊。”
當孩子能夠自己穿衣、刷牙、疊衣服、穿鞋,上學能夠自己清理書包,短途旅行能夠自己收拾行李,能夠主動幫助父母做簡單的家務活兒……
這個年齡的勇敢,就是邁出獨立的第一步。
7歲的時候,什么是勇敢
孩子上了小學二年級,期末考試的分數不太理想,孩子自己也不開心。他悶悶不樂地回到家,主動對你說:“媽媽,這次沒考好,我已經仔細看了錯的那幾道題,分析過原因了,我下次一定努力。”
這個時候,你可以摸摸他的頭說:“寶貝加油,只要努力,我相信你一定行的。”
當班上的孩子陸續加入了少先隊,但他還沒有入選。參加宣誓儀式的時候,孩子十分羨慕,在臺下為同學們鼓掌:“我要做到更好,這樣我也能加入少先隊了!”
這個年齡的勇敢,是可以不哭不鬧地坦然面對挫折和失敗。
9歲的時候,什么是勇敢
“摔跤了疼嗎?”“疼!”
“還要繼續嗎?”“要!”
孩子參加學校運動會的短跑接力賽,在跑道上突然摔了一跤,他馬上爬了起來,即使步伐不再輕快,他還是堅持把自己的這一棒傳給了下一位隊友。運動會結束后,媽媽對他說:“你真勇敢!”他擦擦汗說:“我不能給集體拖后腿。”
跌倒了,爬起來,為集體榮譽拼盡全力,這就是勇敢。
10歲的時候,什么是勇敢
帶孩子一起爬山,臺階又陡又高……還沒走到一半路程,大家都開始累了,孩子癱坐在地上,想要休息。但喝了幾口水之后,孩子還是堅持上路,和家人一起爬到了半山腰。
看著騰空的白霧,仙境一樣的美景,孩子又有了繼續下去的動力。經歷了4個小時的努力,終于爬到了山頂,孩子在作文里這樣寫道:“我不怕困難,我很勇敢,只要我們持之以恒地往上爬,總會到達山頂的。在山頂上雖然感到非常累,但心里非常自豪。我覺得我是勇敢的男孩。”
這個年齡的勇敢,是堅持不懈,是永不言棄。
11歲的時候,什么是勇敢
孩子獨自在家,突然有陌生人敲門:“我是你爸叫來擦油煙機的。”孩子從貓眼里看到,這人帽檐低垂,并沒有帶工具箱,于是產生了懷疑。
孩子沒有跟男子繼續對話,而是回到屋里用顫抖的小手給老爸打電話,詢問是否有這件事。在得到否定回答后,就悄悄反鎖屋門,躲進衣柜里,再也沒理過門外的男子,直到警察趕來。
這個年齡的勇敢,是懂得分辨危險,敢于保護自己。
15歲的時候,什么是勇敢
英國電影《跳出我天地》講述了一個小男孩比利破除重重阻礙追求夢想的芭蕾之路。比利的家人是英國底層的礦工,掙扎在貧困的生活中,家人認為比利應該學些男人的拳術,然而比利卻如癡如狂地愛上了芭蕾。比利的家人全然不理解兒子為何愛上女生的玩意兒。面對高昂的學費、家人的成見,比利依舊沒有放棄,在電影的結尾,他在燈光璀璨的舞臺上,勇敢地跳出了心中的芭蕾之夢……
這個年齡的勇敢,是遵從內心,堅持夢想。
長大了,什么是勇敢
蔡康永說:“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18歲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18歲覺得英文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人生前期越嫌麻煩,后來就越可能錯過讓你動心的人和事。”放過自己容易,讓生活放過你很難。
勇于嘗試,善于學習,是勇敢;做人要知世間復雜,卻保持自己簡單,是最無畏的勇敢;知道什么是正義,并堅持做正義的事,是勇敢;有了相愛的人,愿意用一輩子來保護他,也是勇敢。
10年過去了,當你教會了孩子這些,我相信,他一定是個勇敢、堅毅、善良、正義的孩子。就算再過去幾個10年,這些優秀品質也能伴隨他一生,受益一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