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龍?
摘 要:長安畫派是20世紀產生的重要的繪畫流派之一,開創了具有西部地域特色的西北畫風,為當代美術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但與其在山水畫,人物畫方面的影響力相比,大多數人對長安畫派花鳥畫關注度不是很高。文章以長安畫派代表人物石魯、方濟眾、康師堯等人為代表淺析長安畫派花鳥畫風格,同時從歷史傳統、時代特色、人文地理、民族性格四個方面分析長安畫派花鳥畫獨特風格的成因,以期為當代花鳥畫更進一步的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長安畫派;花鳥畫;藝術風格成因
中圖分類號:J9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7)10-0174-02
長安畫派的形成可謂是20世紀中國美術史上極為重要的篇章,它是這個特殊時代的產物,他的出現影響著整個中國美術史的進程。長安畫派作為一個藝術流派被廣泛承認,始于1961年10月中國美協西安分會國畫教研室的“習作展”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成功展出,展覽在當時美術界引起了巨大的反響。長安畫派遂以強烈鮮明的時代性、渾樸厚重的地域性在現代繪畫史上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其花鳥畫方面更是與“海上畫派”“京津畫派”“嶺南畫派”組成了20世紀花鳥畫壇的整體格局。
一、長安畫派花鳥畫藝術風格
長安畫派以趙望云、石魯、康師堯、何海霞、方濟眾等人為代表,繪畫題材以西北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為主,致力于對中國畫傳統的繼承與創新,堅持“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生活”的創作理念和藝術主張。長安畫派在山水畫、人物畫方面取得了不凡的成就,花鳥畫成就似乎被掩蓋遮蔽,但作為長安畫派的有機組成部分,其作品在審美、立意、影響等方面均不落下風,展現出了較高的水平?;B畫以石魯、方濟眾、何海霞、康師堯為中堅力量,堅持立足傳統,走向生活,將關陜一帶的自然景物與人文情懷融入花鳥畫創作中,開辟當代花鳥畫嶄新的局面,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學畫錄·生活章》中,石魯提出:“為畫而生活則畫死,為生活而畫則畫活,當有生活而求畫,不當欲畫而討生活”,明確闡述了生活在藝術創作中的重要性。從石魯的畫論中我們可以看出長安畫派花鳥畫的創作理念堅持藝術源自生活,只有具備對生活的感受,對自然的體悟才能創造出有生命、有精神、有新意的作品。
本文在此處以石魯、方濟眾、康師堯為代表淺析長安畫派花鳥畫的風格特點。
石魯作為長安畫派的創始人之一,也一直是一個極具爭議的焦點人物,個人經歷非??部?,帶有強烈的傳奇色彩。他的作品總體來說歷經“寫實—寫意—寫神”三個階段的轉折,其中花鳥畫題材的作品能更強烈地體現出這三個階段的轉折變化。早期的《豆角花》刻畫細致入微、造型精準、兼工帶寫,寫實功力可見一斑。中后期石魯“以神造型”的思想理論逐漸明確,“以神造型,則可變形;以形求神,則神微”,在這思想影響下他的作品出現了蒼辣與秀潤、粗野與內秀,狂怪與理性的高度有機統一,這也使得他后期的作品中幾乎找不到效仿古人的痕跡,更多的是自我創造性的藝術語言。畫面中多表現為更為強烈的黑白對比以求帶來強大的視覺沖擊力。
石魯花鳥畫作品整體來說繪畫語言豐富而多樣,既有慷慨激昂的雄壯大勢之筆,亦有雅秀野逸的委婉含蓄之墨,于是在他繪畫語言的表達上出現了兩種不同審美趨向并存在作品中。整體表現為兩種風格:一種為抽象的沒骨潑墨,一種為寫實的線描勾勒。兩種風格各異的藝術語言在他花鳥畫作品中占據了很大的比例,給人帶來的感受則是粗獷沉渾的厚重與剛勁鐵骨的峭拔。兩種藝術語言在石魯的作品均有體現,前者代表有石魯創作的荷花系列作品《荷風》《白荷》《肥春荷色》等,《豆角花》《采桑圖》則是是充分體現后者特點的藝術作品。
方濟眾是長安畫派的領軍人之一,他曾師從趙望云,后受到石魯花鳥畫革新的影響較深。繪畫創作以林澗山溪的小景為長,富于生活氣息,自然而真摯。他筆下的林間小鹿、巖畔山羊、形象活潑可愛,讓人愛不忍釋。“不到生活中就找不到藝術”正是在這藝術理念的支持下他長期注重收集寫生素材,深刻領悟生活帶來的美感。同時方濟眾特別重視對傳統經典的臨摹學習,在真正意義上做到了傳統與生活的結合。正是出于這種重視傳統,結合生活的創作理念,他筆下的作品愈見真情實感的筆墨流露。方濟眾同樣注重書畫同法,將書法用筆融入繪畫當中,所以他的筆墨就不單單是對傳統對生活體悟的呈現,則更多的是加入了對書法用筆的內悟。
康師堯幼年時期來到陜西,很早就開始學習中國畫,早年崇尚徐黃,以工筆花鳥為主,他也是長安畫派中唯一以花鳥畫為主的畫家??祹焾蛏瞄L兼工帶寫的小寫意花鳥,在寫生的基礎上同時注重創造自己的個性,運用傳統的筆墨語言結合真實生活創作出一種全新的畫面。其賦色兼顧清韻與濃麗,風格清新典雅,和諧統一,對中國現代花鳥畫的創新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康師堯的創作范疇除了傳統文人畫題材外,還經常以大眾常見的農作物和山花野草入畫,油菜花、玉米、山丹丹、迎春花在其筆下生動真實,充滿生活樂趣。《山丹丹花開紅艷艷》《翠浪金濤》《神州處處魚米鄉》中均是這些題材的代表作。
二、長安畫派花鳥畫藝術風格成因
1.歷史傳統
藝術的形式風格與歷史傳統積淀是息息相關的。長安作為十三朝古都,具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幾乎云集了各朝各代文藝領域最為杰出的人才。思想上有董仲舒、范仲淹的等大家;文學上有柳宗元、韓愈等文人;詩詞上的名人更是數不勝數,僅唐朝就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王昌齡等著名詩人。繪畫在此地亦是空前繁榮,成為中國繪畫發展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特別是在唐朝,出現眾多書畫流派與優秀書畫家,如人物畫家閻立本、吳道子、張萱、周昉;山水畫家李思訓、李昭道、王維、張燥,花鳥畫家韓滉、韋偃、邊鸞、韓干;書法家歐陽詢、顏真卿、褚遂良、柳公權等,到五代兩宋時期,又有李成、范寬、關仝,許道寧等山水畫家,這些都為長安文化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基礎。在如此濃厚的人文歷史底蘊作用下,“長安畫派”畫家無不傾心于傳統,從傳統出發,推陳出新,創造出既有深厚傳統性又有強烈時代感的長安畫派。endprint
2.人文地理
地理人文對藝術風格往往有直接的影響,由于不同的地域環境、民風民俗等多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使得不同地域的本土畫家在審美情趣、題材選取、表現技法的呈現上產生各不相同的影響和效果。
首先,表現在審美情趣上,在特定的地域文化,民族風韻的背景下生活的人們必然會形成具有本地域特色的審美愛好,濃厚的地域特色和本土的審美偏好因素就會潛移默化地融入到花鳥畫家的審美體驗當中,創作出造就具有濃厚地域特色審美的佳作。關陜地區有著自己獨特的地域風貌和自然風光,川流不息的黃河,粗獷綿延的黃土高原,勢壯雄強的華山與連綿不絕的秦嶺等等,無不給人一種厚重感與蒼茫感,無疑也給畫家藝術創作中注入大量屬于本地的獨特血液,在他們的作品中也出現了大氣磅礴、渾厚拙樸、勢壯雄強等西北特有的地域性藝術風格。
其次,表現在繪畫題材的選擇上,花鳥畫家在取材選擇上隨地區的差異而各有不同,在寫生中一般就會“就地取材”。比如在陜西境內黃土地上的高粱、小米、驢、羊,以及居民住的陜北窯洞,這些只有在西北才有的風景自然而然是“長安畫派”畫家們首要表現的對象,比如石魯先生的作品《種瓜得瓜》《小米加步槍》《秋高圖》都是取材于陜北境內特有窯洞、南瓜、小米、高粱等。又如方濟眾先生的作品圖《雙羊圖》《寨上風雪情》里的山羊、驢、大樹、無不體現著獨特的西北地域風味和特色。
最后表現在創作技法上,在不同的地貌、自然萬物中,畫家所要繪制的對象特征各有不同,因此面對物象各自所選擇的技法自然也有一定的差異,所追求的筆墨語言也必然“因地制宜”。比如,大寫意大潑墨的手法相對而言更適合表現北方雄渾樸厚、豪放質樸的地域風情,而精工細寫的手法則更適宜于描繪南方的清麗秀潤、典雅溫秀的自然生態。大西北連綿不絕的秦嶺、雄渾樸厚的黃土高原,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平原,無不展現出北方雄渾壯闊、豪放質樸的地域特征,在技法上更適宜用澀辣的走筆,淋漓的潑墨來描繪。比如石魯先生的作品《石榴五月紅似火》,此畫大小寫意并用,其中石榴樹干運用大寫意潑墨手法表現,濃淡干濕并用,用筆剛勁爽快,用墨用色淋漓酣暢;細枝與石榴葉則以小寫意手法繪制,用筆蒼辣拙樸、遒勁有力。在用色上多以赭石、硃磦、土黃、花青等近似于黃土地上的固有色為主,從而使得畫面更加生動質樸,更貼近生活,更富有地域特色。
3.民族性格
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性格各有特點,例如我國北方地區,環境多高山草地,氣候干燥寒冷。北方漢子一般體質粗獷強壯,性格憨厚淳樸。而南方地區環境上多江河湖沼,氣候溫和舒適,人民性格上亦顯得較為細致文靜,溫文爾雅。比如表現在文藝方面的區別如“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蒼茫大氣、慷慨激昂,自是出自塞北壯士豪客之口。而像“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婉約細膩、情深意綿,多出自南方文士閨秀之手。一般來說,剛強豪爽的性格,適宜于揮灑亂頭粗放的大寫意,文靜細膩的性格則更適宜描繪精工細麗的工筆,以利于個性特長的發揮。西北人特有憨厚樸實、豪放不拘的性格體現在繪畫上就是生動豪放,灑脫飄逸的大寫意風格。長安畫派中雖然有很多畫家不是土生土長的西北人但生活在這片黃土地上性格特征自然而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融入到其作品創作當中,就形成大氣、狂放的格調。比如,石魯、方濟眾、趙望雲、康師堯等在藝術手法上,都是運用大寫意較多,用筆粗獷狂放,雄強老辣,展現出具有濃厚的西北民族特色的花鳥畫風格。
參考文獻:
[1] 梁鑫喆.長安畫派研究[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2.
[2] 王鑫.長安畫派花鳥畫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
[3] 屈健.“長安畫派”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07.
[4] 古林峰.現當代花鳥畫地域性風格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0.
[5] 秦金根.長安畫派三代寫意花鳥畫家概說[J].書畫世界,2008.
[責任編輯:艾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