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琦
【摘 要】“營改增”的實施給我國企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同時也有利于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本文為了分析“營改增”后企業財務管理狀況的變化,首先了解“營改增”后企業、經濟等方面的變化,然后從多方面深入分析了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最后依據分析結果得出了利用“營改增”改善企業財務管理狀況的措施。
【關鍵詞】營改增;財務管理;稅負壓力
一、“營改增”對于企業的優勢分析
(一)改變企業稅收模式,減輕了稅收負擔
國家的稅收制度與企業的發展息息相關,營業稅改增值稅前,一些大型的營業額比較大的企業有著非常沉重的稅收負擔,這種負擔嚴重阻礙了企業的擴大和進一步發展,實施“營改增”之后,企業的稅收負擔就大大減小了,據統計,僅僅在試點的第一年,試點企業就相對以往減輕了一百多億元的稅收負擔,因此,“營改增”的實施給觀望中的中小型企業帶來了發展壯大的信心,也提供了發展壯大的條件,同時,促進了第三產業的迅速發展,給產業結構調整也帶來了便利。
(二)推動企業內部結構整合,推動產業鏈融合發展
在營業稅改增值稅之前,企業為了避免高額的重復征稅,在生產和經營時采用的模式都受到很大限制,在內部結構方面,各部門一般都沒有進行明確的細分,產業鏈也沒有做到上承下接、融合發展。進行“營改增”試點后,企業開始在內部分工方面下功夫,為企業的發展壯大做準備。例如,對技術要求比較高的新興產業,在進行內部分工優化時首先就是要建立獨立的技術部門,并且努力推動技術部門的發展。在產業鏈融合發展方面,“營改增”的實施也帶來了相當大的便利,營業稅改增值稅后,企業間可以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在產業鏈的不同階段發揮自身企業的優勢,而不用擔心重復征稅損害自身的利益,長此以往,產業鏈內分工自然明確,從而達到融合發展的目的。
(三)吸引第三產業,便于企業集聚效應的形成
除營業稅變為增值稅這一明顯的政策稅收優勢外,還有國家為了順利推進“營改增”發展所提供的各種優惠政策和便利條件,有利于第三產業的開展,容易形成集聚效應,創造更大的優勢,使得此地更加吸引企業的入駐,企業形成集聚效應后,該地區的基礎配備會更加完善,在區域內產業鏈也比較完整,信息傳播速度也相對較快。
二、“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
(一)對不同企業的稅收壓力有著不同的影響
營業稅改增值稅的最終目的是推動我國企業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因此,對大多數企業來說,“營改增”后企業的稅收壓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減小,對于整個產業鏈來說,由于“營改增”的實施充分避免了重復征稅,整個產業鏈的壓力減小,對推動產業鏈以及產業鏈內每一家企業的發展都有著重要作用。但是,“營改增”并不能減少所有企業的稅收壓力,“營改增”改變了征稅方向,同時,對于不同行業、不同階段所征收的稅率也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在這種情況下,部分企業可能會產生稅收不降反增的情況。因此,企業的財務部門一定要做好準備,及時根據具體情況來調整企業的財務管理狀況。
(二)加深了發票管理的難度
營業稅改增值稅后,對企業征收的主要是增值稅,增值稅不同于營業稅只以營業額作為標準,在出具發票時也比較麻煩,企業財務部門管理發票的程序也更為復雜。征收增值稅時,只是對本企業所獲得的產品的增加價值進行收稅,避免對同一產品在不同階段進行重復收稅,因此,在管理增值稅發票時,不僅僅是要進行本階段發票的管理,還要做好上階段與下階段發票的管理,以免出現差錯。
(三)對會計核算處理的影響
“營改增”之前,國家對企業征收營業稅,因此,在企業進行會計核算時不論從方式還是對象來說都是簡單的,“營改增”之后,會計核算開始變得復雜,總體來說,“營改增”對企業會計核算產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首先,從成本核算方面來講,對“營業稅”來說,成本核算是非常簡單的,只需分別出真正的成本和進項稅額。但是對于“增值稅”來說,因其又細分為進項稅和銷項稅,進行會計核算時就比較復雜,要對其供應商和銷售客戶所交易的產品金額都進行統計核算,因此,在這種核算時需要進行分類,核算方式也需有所改變。其次,從收入核算來講,類似于成本核算,對營業稅來說,收入核算只要根據進貨和銷售兩種發票就可以很好的進行核算,但是在增值稅實施后,核算收入就比較復雜了。在進行收入核算時,要從進項和銷項兩方面來核算,成本需要加上進項稅,收入需要扣除銷項稅,再加上各種各樣的小細節,計算非常復雜,核算方式也與以往有很大不同。最后,從跨區域核算來講,“營改增”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過程,在施行初期,部分地區還未開始進行“營改增”。對于跨區域的企業來說,進行會計核算時,需要按照不同地區的情況、不同的制度來進行核算,這是一份非常復雜的工作,對企業財務部門來說也是不小的挑戰。
(四)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影響
資產負債表是記錄企業各種資產與負債的重要報表,“營改增”后由于增值稅中有進項稅額抵扣,企業的投資、負債等因素變化會較以往比較大。因此,在進行報表制作時,影響的因素就增多了,信息更新周期也要相對縮短,進行報表分析時,能夠明顯感覺到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的比例提升了?!盃I改增”之后,企業的資產和負債都會提升,從而推動企業的發展和規模的擴大。
營業稅改增值稅后,明顯的就是大部分企業的稅后壓力減小,相對來說也就代表了利潤的增加,對企業的成長與發展也是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改革前后,企業的利潤因為稅收的變化不僅導致金額的變化,更重要的利潤結構發生了改變,因此,在根據利潤表分析時,一定要注意稅收有沒有包含在內,重要分析“營改增”帶來的利潤結構的變化。
現金流量表所反映的內容比較凌亂,“營改增”之后,企業各個方面的現金流量都會產生不小的變化,因此,在進行現金流量表分析時,要注意改革前后現金流向及數量的變化并分析其帶來的損益。
三、“營改增”后,如何加強企業財務管理
(一)科學進行稅務籌劃
第一,營業稅和增值稅的不同給企業賬目記錄和核算會帶來影響,對成本和銷售額的記錄會因為稅務的區別有很大變化,因此,在商品定價時,要充分考慮稅務變化的因素。第二,因為進項稅抵扣有著嚴格的標準,在企業進行原料采買時,要充分考慮進項稅能否抵扣的問題,避免不能抵扣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損失。
從以上不難看出,“營改增”后,稅務問題帶來的利益影響在企業的方方面面都有影響,因此,企業財務管理一定要進行合理的稅務籌劃。啟用專業人才,針對自身情況合理進行稅務籌劃。
(二)加強發票管理
“營改增”后,因為稅務不再是由企業自身的營業額決定,而是根據產業鏈上下游稅務情況做出一定的抵扣,因此,在發票方面,也必須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發票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企業需要對本公司內部發票的出具、保存、使用都作出合理的章程,對增值稅發票也要有專業的人才進行保管和開具,確保每一張發票都合法合理使用。
(三)提高會計人員的專業素養
會計人員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參與者,“營改增”給財務管理帶來的影響非常廣泛,因此,會計人員需要“營改增”,在了解的基礎上再結合企業實際情況進行管理?!盃I改增”后,稅務的繳納抵扣都與發票息息相關,且稅務部門對發票的監管非常嚴格,因此,會計人員需重視并合理使用增值稅專用發票。會計人員進行稅務核算時,要正確區分營業稅和增值稅,分清企業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確認計稅基數和稅率后再進行核算。
【參考文獻】
[1] 秦文. 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 財經界, 2013(33):253-253.
[2] 尹旭. 淺談營改增對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以及加強對策[J]. 經濟研究導刊, 2013(13):145-1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