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杰
【摘 要】本文總結了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推進模式并進行研究分析,認為農村電商的推進模式主要分為政府主導型、企業主導型和村民自發創業型三種推進模式。三種推進模式在農村電商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共同促進農村電商的發展。
【關鍵詞】農村電商;電子商務;推進模式
一、引言
電子商務作為一個新興的行業,在經歷了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后,目前已進入了一個短暫的瓶頸區。在經歷過各大電商企業的猛烈攻勢后,傳統的B2C、C2C等商業模式在城市的發展正面臨著競爭者數量眾多、市場趨于飽和和缺乏創新等發展困境,而在廣闊的農村市場,電子商務正面臨著巨大發發展空間和發展商機。
2015年11月9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全面部署指導農村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中國農村網民網絡購物用戶規模為7714萬,年增長率高達40.6%;同期農村網民網絡購物使用率為43.2%,使用率較上年增加12.1個百分點。阿里研究院預計,2016年全國農村網購市場規模有望增長到4600 億元,農村電子商務成為市場的新增長點。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依然較大,發展農村電商對促進消費、擴大內需能發揮“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從以往的經驗和模式來看,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既可以是將農村視為廣闊的市場空間,利用電子商務的平臺,讓農民可以進行網上購物,來起到拉動內需,刺激消費增長的效果;也可以將農民視為生產者,通過政府和電子商務企業搭建的平臺,為農民提供相關信息,幫助農民進行生產決策以及將農產品進行網上銷售,從而促進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二、推進模式分析
(一)政府主導型的推進模式
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很大程度上都受基礎設施不完善和經濟欠發展的限制,在政府主導型的推進模式中,各級政府都在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從2015年開始,中央政府就將電子商務作為精準扶貧的重點工具,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來助力電子商務在農村地區的發展。地方政府響應中央的號召,也將電子商務作為重點扶貧的工具。政府主導型推進模式的主要工作包括:(1)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寬帶基站等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以及三農電商平臺建設。(2)政策支持和引導:包括將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作為專題提出;提倡使用4G網絡和運營商提速降費;推進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3)建立電子商務示范縣。通過財政資金投入建設縣鄉村電子商務服務網點網絡,著力解決制約農村電商的物流瓶頸問題。
(二)企業主導型的推進模式:
對于電子商務企業來說,農村電商仍然是一個廣闊的藍海區域,有著范圍廣,消費群體大,競爭者少等眾多優勢。為了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和利潤,各大電商企業也在加緊布局農村電商的發展戰略。從各大電商企業的推進模式來看,電商企業更多的是將農村地區視為一個巨大的電子商務消費群體。企業主導的推進模式主要可以區分為電商企業向農村布局和原有的以農村為基礎的企業向電商發展。
電商企業向農村布局的推進模式以阿里京東為代表。2014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將啟動“千縣萬村”計劃,在未來3至5年內,投資100億元,建立1000個縣級運營中心和10萬個村級服務站,力圖將其電子商務的網絡覆蓋到全國1/3的縣以及1/6的農村地區。京東也利用鄉村推廣員將京東渠道下沉。通過在農村地區開設服務中心,將自有的配送體系布局到農村地區,目前全國約3000個行政區縣中,京東已經覆蓋了1700多個區縣,90%以上的訂單由自有配送員配送。
傳統企業基于農村基礎向電子商務發展的模式以郵政蘇寧為代表。蘇寧將各地原有的200家鄉鎮服務點升級為可提供代客下單、最后一公里配送、售后維修、批發銷售等服務的“新式鄉村服務站”,并計劃在5年內將這些服務站擴大到1萬家,覆蓋全國1/4的鄉鎮。除銷售商品外,服務站還將同時具備品牌推廣、購物消費、金融理財、物流售后、便民服務、招商等六大功能。中國郵政將發展農村電商作為在農村市場的戰略重點,依托郵政網點著力打造“郵掌柜”農村電子商務平臺,至2015年2月中旬,已在全國21個省份上線了5.6萬個服務站點,交易總額超過16億元。郵掌柜以郵樂網為基礎,通過搭載多項業務功能,以利于郵政切入農村電子商務市場而形成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綜合服務。
(三)村民自發型創業模式--淘寶村模式
在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的同時,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和在城里打工的農民工紛紛返鄉進行電子商務創業。他們利用農村的閑置的資源優勢,在淘寶等電子商務平臺上開設網店,銷售農產品和特色商品。隨著他們創業的成功,帶動了許多當地的村民紛紛加入,從而形成了一個個農村電子商務的產業集群——淘寶村。在2013年的時候,全國就有20多個淘寶村,而一年之后,國內的淘寶村數量達到了211個。淘寶村的發展不僅帶動了當地的經濟,還帶動了周邊其他村鎮和其他產業的發展。淘寶村的發展模式可以主要分為兩類:從無到有的發展模式和以傳統產業為基礎的電商發展模式。
“傳統產業轉型”類型的淘寶村,通常與當地原有的塊狀經濟相結合,如義烏小商品市場周邊衍生的淘寶村、天臺縣的淘寶村全部從事汽車用品經營、永嘉縣橋下鎮的淘寶村則全部圍繞當地原有的早教玩具產業展開。成熟的傳統產業基礎,為淘寶村的成長提供了強大的支撐,有利于淘寶村迅速做大做強,同時淘寶村也促進了傳統產業的升級轉型,“互聯網+產業集群”得到了最佳詮釋。
“從無到有”類型的淘寶村,則展現了另外一種發展路徑。和傳統的工業經濟相比,電子商務對于自然資源的依賴度更低,對信息和人才的要求更高,自然資源貧乏的農村,只要具備了應用互聯網的能力,其電商發展潛力和爆發力并不遜色于具備資源稟賦優勢的地區。例如,浙江縉云北山村的戶外用品產業,就是在原有產業基本為零的基礎上,通過信息和人才的匯聚,形成了上億元的新興產業集群。
三、農村電商推進模式總結
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發展,是社會各層面共同推動的結果,不同的組織和個人在農村電子商務發展過程中都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在農村電商發展的過程中,政府起到了一個建設者和領導者的作用。政府通過對政策的調整,基礎設施的建設等措施,為農村電商發展營造了一個良好的政策和基礎環境。通過政策的引導作用,鼓勵更多的企業去開發農村電商市場,鼓勵更多的村民走上電商創業就業致富之路。
企業是農村電商發展的建設者,也是主力軍。企業的電商布局,能夠帶動農村地區電子商務的建設和發展,農村電商服務站和物流體系的建設,有利于進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企業與村民合作,能夠共同促進農村電商的穩步發展。
村民是農村電子商務發展中最基層的力量,也是農村電商的主力軍。通過電商創業和電商就業等途徑,農村地區的資源得到了利用,農民的經濟收入得到了提高,農民的購買力也不斷增強。農民既是電商人,同時也是電商消費者,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參考文獻】
[1]趙萍. 阿里巴巴開啟農村電商“大戰”[J]. 決策, 2014(12):68-69.
[2]張喜才. 電子商務進農村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 農業經濟與管理, 2015(3):71-80.
[3]龐彪. 農村電商成藍海[J]. 中國物流與采購, 2014(23).
[4]黃筱. 電商:下一片"藍海"在農村[J]. 決策探索, 2015(22):33-3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