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摘 要】在進行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差異時空格局演變特征分析時,可將人均GDP看做是測度指標,并將各國的經濟發展劃分為不同階段,進而能加強對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時空特征的了解。本文圍繞時間特征、空間格局演變特征、空間聯動發展分析、空間變異性四個方面展開討論,詳細分析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差異時空格局的演變特征,進而加強對經濟區域空間差異性變化規律的掌握。
【關鍵詞】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差異;時空格局
前言:
絲綢之路經濟帶是在中國現階段政治經濟格局較為復雜的背景下提出的,并將產業和人口作為經濟發展得根本動力,而信息、交通等則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基礎框架,是一項重要的戰略構想。區域經濟發展存在差異性是一種不平衡的地理現象,應該在加強對這一特征有效掌握的基礎上,制定合理的經濟戰略,進而促使絲綢之路經濟帶在國家發展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研究對象及數據
(一)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影響范圍
現階段,學界對絲綢之路經濟帶作用范圍并沒有明確的判斷,因此可以針對絲綢之路主干線的基礎上進行研究,進而確定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涉及范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總面積達5540萬平方千米,并且占據實際經濟總量的大部分。因此,有必要加強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研究,并根據經濟區域性的差異特點,加強各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聯系。
(二)研究數據
在進行經濟差異時空格局的劃分時,可將國家作為研究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基本單元,并且考慮到大多數國家與絲綢之路經濟帶想聯系的時間,可將研究時間劃分為不同的時間段。經濟發展具有長期性以及復雜性的特點,因此,需要針對經濟發展階段性的劃分有一明確的測度指標,同時要求該指標能體現經濟發展過程中的豐富信息。而人均GDP能有效體現各個國家經濟發展情況,并包含了人們的經濟能力以及需求組成,已經是目前用于代表各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因此,可將人均GDP作為研究區域經濟差異性的測度指標,而研究的數據主要來源于世界銀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據。
二、研究方法
經濟發展階段的確定是開展經濟差異區域格局演變研究的重要前提,可根據人均GDP的經濟階段性標準,進行發展階段的劃分,確定不同發展階段各個國家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另外,需要進行探索性數據分析,主要采用的是在運用地理信息系統基礎上的數據分析方法,從而計算各地區不同經濟發展時間段的空間差異性以及依賴性,并進一步確定經濟活動聚集的類型。馬爾科夫鏈是應用在絲綢之路經濟帶研究中的重要部分,主要用于對無后效條件的分析中,并且時間和狀態都處于離散狀態。大多數地區的經濟演變過程都體現了無后效性特點,因此,可將馬爾科夫鏈作為分析地區經濟增長的有效手段。馬爾科夫鏈的實際應用過程是將不同地區具有的經濟發展情況對應時間點的屬性值進行離散化處理,并將數據劃分為不同類型,通過測量不同種類數據的分布以及轉化情況等,能保證對各地區經濟發展情況的了解。
三、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差異時空格局分異
(一)時間特征
絲綢之路經濟帶涉及眾多國家,根據國家的經濟發展特征可將經濟發展階段分為三類,分別是初級產品的生產階段、工業化階段以及經濟快速發展階段,并且可根據人均GDP在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標準,明確各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并將這些體現經濟發展的數據通過矩陣的形式表現出來。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數據矩陣中對角線數據相對非對角線數據相比較大,表明不同經濟發展時間內不同國家之間的經濟轉移概率較小。另外,通過分析對角線上數據的具體值,能有效判斷國家在不同階段的經濟發展狀況,并能確定國家各個經濟發展階段之間的關聯性。通過對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情況進行判斷,可發現發展中國家在后期的經濟發展優勢較為明顯,而對于工業化國家來講,在其不斷發展為發達經濟的過程中容易受到中等收入陷阱的不利影響[1]。
另外,對于矩陣中數據變化不大的國家,表明其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這些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不容易實現經濟的跳躍式發展。在利用具有空間數據統計分析功能軟件的基礎上,將實現空間權重矩陣的建立,進一步分析各地區經濟活動聚集或者擴散的情況,并可利用空間權重矩陣來判斷絲綢之路經濟到國家的經濟發展趨勢,如果出現矩陣中數據變化較小的情況,表明各地區經濟發展較為穩定,但是通常情況下,相關指數在某些特定的經濟發展階段將出現較大幅度的變化。這一現象反映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趨勢具有不平衡的特點,而從經濟發展的時間特征來考慮,這種不平衡趨勢將隨著時間的不斷推進而逐漸弱化。
(二)空間格局演變特征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經濟發展區域差異性主要體現在東部、中部以及西部這三個區域,其中東部和東亞經濟圈相連接,西部和歐洲的經濟圈相關聯,而中亞以及南亞地區將結合形成經濟凹陷帶,并且東中西這些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較為明顯的差異性。東部區域包括較多的新型經濟體,并且經濟發展保持持續發展的趨勢。西部地區主要分布者較多的發達國家,經濟的增長主要依靠技術驅動的作用,因此,相關技術的發展將對該區域的經濟發展造成顯著影響。中部地區的國家主要分為兩類,一種是依靠石油輸出來獲取高收入的國家,另一類為資源儲備不足,而經濟發展相對較差的國家,這三個地區國家之間的經濟發展屬于相互補充的關系。
其中東部的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已經逐漸發展完善,進入工業化的中期階段,而對于一些發達國家來說,他們已經開始邁入后工業時期,但是由于這些國家主要依靠技術的作用來實現自身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因此,將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出現經濟發展緩慢的現象,中部地區則將呈現經濟發展兩極分化的情況,并且這些國家經濟發展具有經濟結構單一、易受外界環境影響的特點。從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的空間分布角度來說,將發現經濟發展水平達到發達國家標準的主要分布在歐洲,例如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對于一些依靠石油貿易來實現經濟發展的地區主要包括以海灣合作組織為基礎的一些區域,另外,例如以色列以及新加坡等面積較小的城市經濟體的人均GDP同樣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標準[2]。通過加強對空間格局演變特征的研究,能有效加強對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經濟發展的了解,并促使這些國家根據空間特征來實現各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互相促進作用。endprint
(三)空間聯動發展分析
為了加強對不同國家之間經濟發展聯動性的研究,可以通過制作相關的散點圖來實現這一目的,針對各個國家之間鄰接性的不同,可將各國經濟的發展水平主要分為四類:第一,高高型。指的是某國家自身經濟發展水平以及相鄰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并且雙方具有相互促進的作用,將在某國家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促進相鄰絲綢之路經濟帶國家的經濟發展;第二,低低型。該經濟關聯與高高型相反,指某國家自身與其它相鄰企業的經濟發展水平存在一定不足,并且兩者呈現正相關的關系,即是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降低, 將導致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水平有所降低;第三,低高型。指的是某國家的自身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但是相鄰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高,這時將出現各地區經濟發展情況存在中心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度,周圍國家經濟發展較好的特點,并且雙方存在負相關的特征關系;第四,高低型。該種類型是針對某國家自身經濟發展水平較高,而周圍國家經濟發展水平差這種情況而產生的,并且雙方呈現明顯的負相關的關系,空間特征上即表現為中心高而四周低的情況。另外,雖然國家經濟發展之間存在一定的關聯性,但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整體區域經濟發展仍然存在不平衡的現象。例如,阿聯酋在一定時間段的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在同一發展階段將發現緬甸的人均GDP較低,并且兩者相差較大。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均GDP數值最高或者最少的國家都將發生改變,并且之間的差異發生顯著變化[3]。這種現象充分表明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的不確定性,而且這種經濟發展格局將不會隨著時間變化而發生實質性的改變,經濟發展水平較好與較差國家之間的將保持較大差異。另外,通過分析空間聯動性可以發現,不同類型的國家將呈現塊狀的經濟活動聚集分布現象,充分體現了不同區域的趨同性。
(四)空間變異性
想要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差異時空格局分異進行全面的解析,不僅要針對上述三點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還要這對絲綢之路的空間變異性進行全面的分析。將人均GDP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采用數學思路形成變差函數,進而對絲綢之路在六年間的經濟發展變化進行全面的分析。其中包括步長大小和步長數等參數數值,根據對最大距離的估算,最終選擇步長為7217千米,在這個步長內,步長大小和步長數之間的乘積約等于二分之一的最大距離,在此基礎上,利用線性關系、指數關系以及相應的模型進行模擬結合,形成了最終的空間變異模型,進而根據絲綢之路的經濟差異系數進行計算[4]。通過對絲綢之路經濟帶不同年份之間的經濟變差函數的變化觀察可知,早年間,絲綢之路西北方距離歐洲地區較近的位置,經濟較為密集,而中部地區的經過東南亞的國家經濟相對較差,東部地區,僅有幾個位置較為密集,比如香港和新加坡。
隨著時間的發展,絲綢之路的經濟情況逐漸發生變化,西亞地區的經濟逐漸提升,到了近幾年,絲綢之路的總體格局逐漸平緩,曲面較為光滑,沒有明顯的凸點,高低點之間的差異性逐漸縮小。經過相似的觀察和計算后可知,絲綢之路在不斷的發展過程中,因為經濟的變化,不同空間之間的差異性也在不斷地擴大。在進入二十一世紀后,這種因為經濟造成的空間差異性進一步增大,受到不同時期的指標和經濟的影響,產生了一些隨機影響因素,雖然,空間變異性受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并不明顯,但是利用最小二乘法形成的絲綢之路空間變差擬合模型可以更加清晰的看出在不同年份中,GDP的在固定的步長之下沒有明顯的變化,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和推移,各國經濟發展中的隨機因素不斷增強,不同地區空間內的結構也更加的明顯,而空間組織性在相對減弱。
四、結論
綜上所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實質是體現一種經濟活動的區域性,由于外部經濟的變化而引發各區域經濟活動的聚集,如果外部經濟發展不明顯將導致經濟活動產生擴散現象,當聚集和擴散這兩種經濟活動存在動態平衡時,將導致經濟帶呈現帶狀的空間格局。通過加強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差異時空格局演變的研究,能有效加強各區域經濟之間的共同發展,并最終實現經濟共同體的有效建立。
【參考文獻】
[1]高新才,殷頌葵.絲綢之路經濟帶人類發展指數差異的時空演變透視[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44(06):69-75.
[2]單楠.亞洲絲綢之路經濟帶土地退化時空格局及驅動力[D].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2016.
[3]潘竟虎,胡艷興.絲綢之路經濟帶經濟差異時空格局演變特征[J].經濟地理,2016,36(01):10-17.
[4]魏曉旭,趙軍.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國段經濟發展時空演化特征[J].干旱區地理,2015,38(06):1300-13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