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分析地方本科高校在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中的缺陷,提出以行業協會或企業集團參資控股方式,將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為行業型本科高校。分析了這一類型的高校在培養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中的優勢。
關鍵詞: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行業型大學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1.209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加快現代高等教育體系建設,探索能適應行業企業轉型升級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2014年教育部提出了《關于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要“以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公共服務發展需要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為主要目標,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為主要路徑,通過試點推動、示范引領,引導和推動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校轉型發展,提高地方高等教育支撐產業升級、技術進步和社會管理創新的能力,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促進高等教育特色發展,推動學習型社會建設?!盵1]改革試點工作開啟三年來,大部分地方高校采用各種方式對“轉型發展”的內涵、方式方法進行了研究和改革探索,形成了一大批經驗和成果。[2-4]但是,在試點指導意見中要求的“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三對接,開展校企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針對這一問題,本文提出以行業或企業集團為主體,通過建設“行業型”應用技術本科高校,實現國家提出的轉型發展目標。
1 地方本科高校在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中的問題
地方本科高校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屬普通本科高校范疇。這一類高校在數量上占了普通本科高校的大部分,是我國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主體。但是,這樣類型高校中的一部分,特別是2000年以后由普通高等專科學校升本的地方本科高校,在培養“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層次技術技能人才”時存在較大的不足,其表現形式如下:
(1)辦學定位與培養目標沒有特色。部分地方本科高校(特別是新升本地方高校)在確定辦學定位與培養目標時,通常都借鑒了“研究型”或“教學研究型”本科高校的辦學模式與培養目標。在實際辦學過程中,雖然也根據自身的區域優勢提出面向“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培養人才”、“為地方社會經濟發展服務”等辦學方案。并且確實在辦學過程中采取了很多為地方經濟建設服務的具體舉措。但是由于地方本科高校在辦學過程中需要考慮以學科競爭力為主要考核標準的綜合排名,這與行業企業和社會對應用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存在較大距離,導致在辦學定位與培養目標上難以真正形成自己的特色。
(2)師資隊伍不能保障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的需求。地方本科高校在師資隊伍建設中,不得不考慮的主要問題是“博士的比例”、“教師獲得縱向科研課題的能力”、“教師的論文發表”等,這些因素直接影響學校聲譽和排名。因此,在進行人才引進時,往往過于注重學歷學位、過于注重教師的職稱;在考核教師時,往往看重申請國家級省部級基金課題,看重發表高深研究論文的能力。在這一導向下,教師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學歷學位、發表論文上,少有教師能將全部心身投入在培養學生技術技能的教學上面。
(3)教學平臺建設與行業企業和社會需求存在一定距離。近年來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地方本科高校在教學平臺建設上作了大量投入,先后建設了以示范實驗室、大學生創新訓練中心、校內外優秀教學實習基地為核心的一大批教學平臺。這些教學平臺的建設極大地改善了地方本科高校的教學條件,規范了教學實驗室的管理。然而,在這些教學平臺的建設過程中仍然存在所采購的設備和系統與企業實際生產設備有較大差距的缺陷。學生即使完成了實習實訓,進入行業企業后仍然需要經過至少半年以上的企業培訓才能勝任相關工作。這也是形成一方面存在企業“用人荒”,另一方面大學生“就業難”現象的一個原因。
(4)大學生的職業目標模糊。近幾年來,大學生厭學現象呈增長趨勢。最主要的表現是上課玩手機的現象較為普遍,調查數據表明[5]:大學生上課時,65%的同學偶爾玩手機、20%的同學經常玩手機,因“對課程沒興趣”而玩手機的學生占到了45%。在地方本科高校的大學生中,較為普遍地存在類似的學生厭學現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學生的職業目標模糊,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做什么、能做什么;另一方面是這些高校的課程體系還是沿用通識教育模式,存在不能適應我國社會經濟轉型和行業企業對人才的要求的缺陷。
2 通過地方高校的“深度轉型發展”建設行業型應用技術本科高校
針對以上問題,在地方本科高校深度轉型發展的背景下,考慮將條件成熟的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與相關行業協會或企業集團合作,發展建設成行業型應用技術本科高校是一種可行的選擇。
在1997年以前,我國曾出現過“部委辦大學”的體制。當時的華東紡織工學院、長沙鐵道學院、北京郵電學院等一批行業型高校的辦學定位清晰、培養目標明確、課程體系圍繞本行業的核心理論與關鍵技術,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工程技術骨干力量。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發展,再采用“部委辦大學”的體制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但是改革開放與經濟發展的結果,使得近年來,我國出現了在國際上處于前列的大型經濟體或稱為企業集團。據美國《財富》雜志公布的數據[6], 2017年,我國已有115家企業跨入了世界500強行業。這115家大型企業集團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如果由這些企業集團與地方本科高校聯合或參資控股辦學,將建設成新型“行業型應用技術本科高?!薄?/p>
3 建設行業型高校有助于克服現有地方本科高校在辦學中的缺陷
由行業或企業集團參資開辦具有特色的新型應用技術本科高校,可以緩和平衡現階段我國高等教育中存在的某些矛盾、彌補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中的不足,使高等教育事業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產業轉型和社會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其優勢是:endprint
(1)行業企業主辦新型應用技術本科大學,可以在不違背一般高等教育教學規律的前提下,探索新型的、符合本行業企業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模式。行業企業辦大學的自主性相對靈活、培養目標更加明確,其辦學與管理方式、人才培養模式、師資隊伍的建設、課程體系建設等,均可以沖破普通本科高校模式的約束。比如:在學制與課程體系設置上可以更加靈活,可以將行業企業標準的學習貫穿到整個人才培養過程中,以適應本行業生產運行與經營管理活動的需要;在教學班級規模上,由于不需要考慮辦學經濟效益,可以實現10-20人以內的小規模班級教學,方便教師和學生的課堂討論與互動;在學生畢業實習組織與畢業設計(論文)環節,可以用行業或企事業的實際技改或經營難題讓學生真刀實槍的參與;在教師職稱晉升上,不再僅以發表論文和主持縱向科研課題級別來作為評判標準,可以更注重教師參與行業內企事業單位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其貢獻和為本行業企業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的效果。
(2)行業企業辦大學可以充分發揮本行業企業優勢,實現普通高等學校難以真正做到的教學、科研、生產三結合,培養行業企業需要的高層次應用型技術技能型技術人才?,F有普通高等學校在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過程中的最大不足是:企事業單位(實習基地)對實習實訓學生的去向未知,使得實習基地單位的熱情不高;由于實習學生對自己的發展定位模糊,從而對實習實訓的參與度有限。學生難以真正在企事業單位獲得“行業素質”的培養,難以真正參與企業產品的改進、研發和創新,難以和企事業文化形成真正的融合。由于行業型高校是行業或企業集團自己的大學,在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可以像行業內部培訓那樣,讓自己的學生廣泛參與行業企業的生產科研與經營管理活動,在生產一線培養人才。另一方面,行業型高校學生進入學校就可以完成自己的人生規劃,其發展定位十分明確。從而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在整個培養過程中參與企業生產、科研、和產品開發的興趣,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相信在把學生作為本行業企業員工培養的情況下,學生厭學的現象將大幅度減少。
(3)行業企業辦大學可以解決一方面普通高校畢業生專業不對口、難就業,而另一方面企業又缺少可用人才的矛盾。行業型高校的定位和培養目標十分明確,學生自己的人生規劃也相當清晰,因此在培養過程中,可以消除某些普通本科高校存在的“教師厭教、學生厭學”的現象。為了保證所培養的學生“行業對口、企業好用”,在教學運行與組織過程中,可從“社會需要和行業企業必需”的實際出發,因人施教、因需設科。學生修完所需課程和學分即可畢業,優秀者可以提前畢業,而未能完成學習任務、達不到行業用人基本標準的則不能畢業。大部分畢業生應直接進入本行業相關企事業單位工作。學??稍趯W生學習期間,設立綜合獎學金制度,包括學?;皙剬W金、企業獎學金、社會獎學金制和勤工儉學制、半工半讀制等,讓有困難的學生亦能完成學業成長為優秀人才,真正做到教育公平。例如,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優秀學生,可以參考國外私立大學的獎學金制度予以重獎,保證優秀學生在求學過程中無經濟上的后顧之憂;對于其他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可以采取暫停學業到本行業相關企事業單位的生產經營一線工作一段時間,待條件允許時再修學業等方式。
(4)行業企業單位的員工可以分期分批地進入行業型大學培訓充電,優秀者還可以授予學歷學位。這將不斷提高企業的人文素質和科學技術管理水平,提高行業和企事業單位的凝聚力,使企業盡快躋身國際先進水平的行業。
(5)行業企業辦應用技術本科大學,可以使國家將有限的教育資源集中辦好一流公立大學。行業企業辦大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將我國一部分地方高等院校轉型和分流。通過將普通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為具有“應用技術教育”特征的行業型大學,可以節約國家財政投入在普通高等教育中的經費。國家可將節約的這一部分經費集中投入到現有985大學和211工程高校,集中財力和精力做好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
4 結語
“行業型應用技術本科高校”由行業協會或企業集團牽頭建設和管理,采用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管理模式,可以按照行業或企業集團的發展目標,靈活自主地設置并建設課程體系、培養方案、教學環境條件等,培養適應本行業企業發展需要的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建設行業型大學的時候,抓住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契機,由部分條件合適的地方本科高校與行業協會或企業集團合作,轉型發展為行業型應用技術大學是一個雙贏的選擇。
參考文獻:
[1]南方網:地方本科高校轉型指導意見出臺.[EB/OL].http://edu.southcn.com/e/2015-11/18/content_137158709_2.htm.
[2]汪大喹.地方高校轉型發展中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J].中國成人教育,2015(22):22-24.
[3]江訓艷.地方高校轉型發展契機下的數學教師專業發展初探[J].山東工業技術,2014(10):248+253
[4]趙磊,王國軍.關于新升地方本科高校轉型發展的思考[J].亞太教育,2015(03):220-221.
[5]豆丁網:大學生上課時間玩手機情況調查報告.[EB/OL].http://www.docin.com/p-1139915156.html.
[6]財富中文網.2017年世界500強115家中國上榜公司完整名單.[EB/OL].http://www.fortunechina.com/fortune500/c/2017-07/20/content_286799.htm.2017-07-20.
作者簡介:李曉峰(1957-),男,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