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芹
摘要:加強對城市園林景觀的設計規劃,科學的進行園林植被配置,要堅持從整體著眼,重視細節,通過對植被地形的考察,因地制宜,本著生態和諧,自然歸真的原則,由點到線,由線到面,由平面到立體等多視角設計和配置,實現既追求設計規劃的新穎獨特,又具有地方特色,既滿足人們需求,又實現生態和諧的最終目的。
關鍵詞: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植物配置
引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讓節約化成為了生態園林景觀建設工程所表現出來的一種新特點。以最少的成本獲取最大的生態效益,是節約型生態園林工程的一大重要目標。從園林景觀設計工作的開展情況來看,景觀設計和植物配置,是影響園林景觀藝術性的兩大重要因素。對于園林景觀工程而言,生態設計主要指的是在構建多樣性園林景觀的基礎上,通過對整體的生態空間進行優化配置的方式對其自身的生態功能進行發揮的園林景觀設計形式。
一、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內涵
1.具有觀賞性和藝術美,能美化環境,創造宜人的自然景觀,為城市居民提供游覽、休憩的娛樂場所。
2.具有改善環境的生態作用,通過植物的光合、蒸騰、吸收和吸附,調節小氣候,防風降塵,減輕噪聲,吸收并轉化環境中的有害物質,凈化空氣和水體,維護生態平衡。
3.具有生態結構的合理性,通過植物群落的合理配置,能夠滿足各種植物的生態要求,從而形成合理的時間結構、空間結構和營養結構,與周圍環境組成和諧的統一體。
二、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原則
(一)適度性原則
事物的變化存在一定的界限,在界限之內量的增減并不會改變事物的質,一旦超過界限就會引發事物的質變。在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實踐中,必須遵循適度性原則,要實現景觀與其他各個方面之間的相互協調,通過適度性原則創造節約、美觀、適用的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
(二)因地制宜原則
在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實踐中,要依據城市原有的立地條件、地域文化等進行景觀設計。只有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才能創造出滿足人們需求的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為人們所接受與歡迎。
(三)經濟性原則
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的主要目的是為人們創造更加舒適與愉悅的空間環境。因此,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的設計并不是一味地追求豪華消費,不能以過度開發環境與資源作為創造景觀效益的代價,應該遵循可持續發展觀點,對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利用。在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的設計過程中,要盡量采用綠色材料,同時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有效利用。
三、生態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要點
(一)物種多樣性
首先,要不斷提高品種意識,選擇一些地帶性植物品種,對具有區域特色的綠化景觀進行構建,同時還要謹慎的選擇國外特色物種,將重點放在我國原產物種上。其次,城市中的引入植物品種較多,但是種群規模比較小,這與人們追求完美的思想直接相關。為了強調適應性、色彩豐富,很多人會選擇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拋棄慢生植物,輕易否定綠化不足的品種,所以應增加綠地的適應性,將綠地中的物種比例調整好。第三,按照物種演替規律,對耐陰植物進行合理選擇,充分開發綠化空間資源,不斷豐富林下植物,通過這一系列的方式使自然更新物種具有生存與繁衍的空間。例如Minawaki在景觀設計的時候充分利用演替的規律,對當地的潛在植被進行快速的恢復與重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種間關系的協調
園林設計人員需要根據生態環境對植物進行種間關系的協調,控制住群落的演變情況,從而達到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建設的要求。若園林中出現植物種類單一時,設計人員需要立即查明植物單一的原因,并在最短的時間范圍內找出科學有效的解決辦法,進行控制調整。而按照已有的研究調查,發現園林景觀中出現植物結構單一的原因在于設計人員對于綠色觀念掌握不夠牢固,綠化投資也不夠全面,使得植物逐漸呈現出單一生長。要想使得植物種間關系協調發展,設計人員就必須要明確植物的種間關系,確保植物良性競爭,維護園林景觀的多樣性[3]。根據植物的適應能力、植株大小以及植物的耐陰性來對綠地植被來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比如說樹冠層由于樹枝龐大,可以給樹下的植物提供適應的生存環境,因此可以將耐陰性植物種植在樹冠層下面。采用此種方法可以將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的共存性調配到最大,值得相關人員的注意。
(三)保護與節約自然資本
1.保護
設計者在進行生態設計時必須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保護足夠重視,特別是優秀自然文化遺產,例如自然水系、山林、濕地系統及文化古跡等。保護不可再生資源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生態設計要求設計必須建立在保護、合理利用不可再生資源的基礎上,過度使用甚至破壞是絕對不允許的。對于可再生資源,雖然其具有一定的再生能力,但是這種再生能力并不是無限的,因此對它們也不能無限制地使用,應該采取保本取息的利用方式,適度開發利用[2]。
2.再利用
生態設計要求重視對廢棄物的重新利用,使其服務于新的功能,這樣即可以減少能源的消耗,又可以有效地處理廢物,做到一舉兩得。
3.再生
在現代城市園林系統中,“源-消費中心-匯”構成的物質和能量流動是單向流,因而產生了大量的垃圾和廢物,造成了嚴重的城市污染。而生態設計的要求是使其形成閉合循環流,充分利用可再生資源,對不可再生資源實施循環利用的策略,最大限度地發揮園林系統的生態效益。
(四)因地制宜
城市環境多樣,系統脆弱和脅迫深刻,生態園林景觀設計中應根據土壤、環境、位置和功能等綜合因素、適應性和利用城市特殊小氣候、地下環境,促進栽植植物及建成群落與城市環境的適應性和穩定性:改善以土壤為核心的立地條件,推廣以人工介質為基礎的種植土,創造適生環境,提高綠地維持機制。重視植物與建筑物的協調、遮檔、修飾和彌補功能,將建筑物空間和綠地景觀融為有機整體。植物造景中除基調樹種外,應選用觀賞花木、宿根花卉和草坪等,創造豐富的景觀空間針對植物生長發育規律,因時制宜,保持群落的相對穩定和季相變化。特別是應重視鄉土植物的運用,過分強調奇花異草,尤其是外地植物的無序引入,往往因氣候突變而遭滅頂之災;盲目照搬異地和他國綠地模式,跟風趕時髦,長官意志,代價極大,生態和景觀功能也得不到保證,應特別引起重視。endprint
(五)植物群落的穩定
綠地植物群落結構是一個有序而漸進的系統發育和功能完善過程,設計的群落結構和物種組成如果合理,可能達到具有穩定性的目的。生態設計中植物應盡量選用與當地氣候、土壤相適應的物種,能在當地降雨條件下生存和生長,推廣少灌和免灌的植物配置形式,利用綠地掉落物和綠肥等土壤適宜物進行再循環和再利用,形成植物結構自肥的良性循環機制,減少施肥、除草和修剪等非再生能源的使用。
四、節約型城市生態園林景觀的植物配置
(一)根據植物的不同特點選擇植物,合理配置
植物的特性很多,有觀花的,如紫薇、夾竹桃、石榴、桅子、廣玉蘭、醉魚草、木本香蕾、糯米條、云南山茶、冬櫻花、月季等。一些花形奇特的,如鶴望蘭、兜蘭、飄帶蘭、旅人蕉等。賞花時更喜聞香,如木香、月季、菊花、桂花、梅花、白蘭花類備受歡迎。不同花色可組成的絢麗色塊、色斑、色帶及圖案,在配植中極為重要,有色有香則更是極品。根據上述特點,在園林設計時,可配植成色彩園、芳香園、季節園等。很多植物的葉片很有特色。巨大的葉片如恍榔,直上云霄,非常壯觀。其它如董棕、魚尾葵、巴西棕、高山蒲葵、油棕等都具巨葉。亞馬遜王蓮,浮在水面上巨大的王蓮葉猶如一大圓盤,可承載幼童在水面上游蕩,吸引眾多游客。還有具有奇特的葉片如軸擱、山楊、羊蹄甲、馬褂木、蜂腰灑金榕、旅人蕉、含羞草等。
(二)高度搭配要適當
上層喬、灌木分枝點較高,種類較少時,下層地被植物可適當高些,種植區面積較小時,要選擇較為低矮的種類,花壇邊緣選擇一些更為低矮或蔓生種類,會更加襯托出花的艷麗。
(三)配置植物要有明顯的季節性
植物配置要避免單調、造作和雷同,形成春季繁花似錦,夏季綠樹成蔭,秋季葉色多變,冬季銀裝素裹,景觀各異,近似自然風光,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機及其變化。按季節變化可選擇的樹種有早春開花的迎春、桃花、榆葉梅、連翹、丁香等;晚春開花的薔薇、玫瑰、棣棠等;初夏開花的木槿、紫葳和各種草花等;秋天觀葉的楓香、紅楓、三角楓、銀杏和觀果的海棠、山里紅等;冬季翠綠的油松、檜柏、龍柏等。總的配置效果應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綠,即所謂“春意早臨花爭艷,夏季濃蒼不蕭條”的設計原則。也可選用一些藥用植物、果樹等有經濟價值的植物來配置,使游人來到林木蔥蔥、花草繁茂的綠地或漫步在林蔭道上,感受滿目青翠心曠神怡而流連忘返。
(四)適當使用鄉土植物進行造景
例如湖南具有非常豐富的資源,植物品種非常多,為當地的園林綠化景觀設計創造了非常完美的自然條件。在園林景觀設計的時候,可以將當地的樹種作為園景樹,以其為核心構件特殊的植物景觀,將不同樹種的特點結合在一起,發揮出當地樹種的優勢。在湖南,多數城市的中行道樹都選擇當地的鄉土樹種,很多道路還以植物的名字來命名,用花果樹營造一種點綴色彩的氣氛,為園林造景增強了無窮的生氣。鄉土樹種在園林造景中的應用,還可以起到分割空間的作用,利用景物起到防范性的功能。
結語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逐漸提高。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節約型生態園林也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建設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它是衡量綠化工程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的建設影響著城市綠化工程的質量和水平。因此,要最大限度的建設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充分利用資源,減少成本,最大限度的利用資源創造城市利潤。
參考文獻:
[1]胡力.城市小區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分析探討[J].中外建筑,2015,08:152-154.
[2]史永紅.節約型生態園林景觀設計與植物配置分析[J].中國園藝文摘,2015,07:166-167.
[3]易婧璇.基于生態節約型視域的園林景觀設計及植物配置[J].江西建材,2016,22:18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