闞佳偉
【摘 要】隨著時代的進步,動畫電影逐漸被搬上熒幕,以另一種方式和觀眾見面,在產生巨大的經濟價值的同時,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教育意義,蘊含著引人深思的哲學道理,而且折射出時代的審美文化,技術和文化的發展給予了動畫電影無限的展示空間,無論在表現力和傳播方式上都帶有新時代下的藝術氣息,《鬼媽媽》這部動畫電影是更傾向于真實電影拍攝的定格動畫,保留了手工制作的那種最原始的美感,在感受視覺震撼的同時也收獲了來自心靈深處的觸動。
【關鍵詞】動畫電影;定格動畫;鬼媽媽
《鬼媽媽》講述了小女孩卡洛琳在搬進新家之后發生的一系列的故事,該故事腳本改編自英國作家尼爾·蓋曼的同名作品《鬼媽媽》,從原著看,我們就能真切的體會到全篇充斥著詭異的世界觀和獨具特色的景物描寫,此外,導演亨利·塞利,一位非常“懷舊”的導演,以《鬼媽媽》為平臺,來完成另一個驚人的夙愿,即:完成第一部以3D表現手法拍攝出來的“定格動畫”。
一、故事的內容介紹
小女孩卡洛琳在爸爸媽媽的帶領下,搬到了一個名叫“粉色城堡公寓”的新家,在這里卡洛琳認識了新的鄰居,一切對她來說,都是新鮮的、充滿好奇的。由于爸爸媽媽忙于劇本創作,沒有足夠的時間去照顧她,讓她獨自一個人去打發時間,在新家里,她無意間發現了一扇神秘的門,用一把鑰匙通過了那扇門,進入了一個與現實平行的世界,她還碰見了自己的另一個媽媽,與現實中那個整日坐在電腦前忙于劇本創作的媽媽截然相反,無意間讓卡洛琳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更向往這種有人關愛的生活。但是,在細心的相處下來,卡洛琳發現,這種令人向往的生活的面紗之下,隱藏著一個可怕的秘密,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這位“媽媽”要把卡洛琳的眼睛也變成紐扣,永遠的和他們一起呆在這個平行世界里,為了讓卡洛琳妥協,這個“媽媽”用盡各種辦法,但是,卡洛琳的勇敢最后戰勝了這個由怪物蜘蛛變成的“媽媽”,當然,故事的結局都是大團圓的,現實中的爸爸媽媽回到了卡洛琳的身邊,并且完成了工作,爸爸有時間和卡洛琳一起玩耍,在卡洛琳進入夢鄉前,媽媽小心翼翼的把禮物放到了床邊,讓卡洛琳感受到了愛的味道,全家人也有時間和“粉紅城堡公寓”的鄰居們一起栽種郁金香花,一起品嘗匹薩和檸檬水。
二、創作內容的分析
(一)在該動畫電影中的動作設計
壞比——卡洛琳新家的鄰居,豐富的面部表情,以及靈活的肢體動作,在遇到危機情況的時候,總是沖鋒陷陣式的沖到最前面,是卡洛琳值得深交的小伙伴。
另一個“媽媽”:卡洛琳在與現實平行的世界當中的“媽媽”,用偽善的面具隱藏恐怖的外表,夸張的動作幅度,在性格和心靈上與現實中的媽媽有很大的偏差。
在拍攝過程中,女主人公也就是卡洛琳的身影貫穿于每個情景之中,所有的故事情節也都是圍繞卡洛琳這個角色為基礎展開的。
(二)背景與角色色彩的關系處理
該動畫電影背景色大多明度、純度很低,畫面整體營造的氛圍很昏暗,基本沒有高純度的物體顏色出現,作為配角的人物,例如媽媽、爸爸、小男孩壞比的衣服也總是能和背景融合到一起,女孩卡洛琳的衣服色彩總是純度明度較高,活躍在每一個場景當中,更加把作為主角的卡洛琳的想象凸顯出來。
(三)畫面冷暖對比的處理
分別通過冷光和暖光表現卡洛琳在兩個家里的生活狀態,在現實中的爸爸媽媽很忙,沒有時間照顧卡洛琳,甚至連一頓豐盛的晚餐都沒有時間做,所以,在真正的父母和家的用色上使用了冷色;相反,女巫營造的家富麗堂皇,使用了暖色,兩處場景形成了鮮明的顏色對比。
(四)黑白與色彩的綜合運用
導演用不同的色彩表現真實與虛幻的世界,在卡洛琳徘徊于現實的家與平行世界的家之間,現實的媽媽非常忙碌,不能傾聽卡洛琳的自言自語,甚至連頓像樣的晚餐都滿足不了孩子,而另一個世界的“媽媽”給予卡洛琳一切關懷,兩個世界項城鮮明的對比。
影片的亮調子和暗調子的運用:在卡洛琳走出房間朝向院子的場景,整個鏡頭畫面都屬于偏灰的枯黃調子,卡洛琳的黃色雨衣也沒先前那般明亮,隨之而來的是暗淡的黃色,與枯黃的背景在同一的調子下統一在一起。
(五)明暗對比
整部影片的畫面背景多為沉悶壓抑的陰雨天氣,作為配角的人物們也都使用灰暗的顏色表現,特別是男孩壞比和那只穿梭于現實與平行世界的黑貓,他們的身影幾乎完全融合于背景當中,而卡洛琳明亮的服裝,即使在故事情節發生在黑暗的夜里,也能很快的捕捉到這一明快的顏色,與其背景形成明顯的明暗對比,很輕松的吸引觀眾的注意,達到導演預期的效果。
(六)音樂的運用
影片在音樂上的處理采用了很獨到的表現手法,針對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情節發展譜寫了相應的音樂,值得我們斟酌的人物配樂就是那個活在平行世界里的另一個“媽媽”,當謊言沒被拆穿前運用舒緩、優雅的音樂塑造人物;當謊言暴露后運用刺耳、沙啞的音樂塑造人物,除了卡洛琳和那只游走于兩個世界的黑貓之外,影片里所有人物在那個平行世界里都有著另一個自己,所以這個虛幻的空間配樂給我們的第一感覺是充滿矛盾的,不安的情緒、緊湊的節奏,在音樂中蘊藏著大量的黑色基調,讓真實的世界充滿灰暗、平淡樸實,而幻境卻充滿誘惑力,讓人無法拒絕。現實世界始終有著暖音色烘托,平行世界充斥著由電子樂器營造大量不和諧音,運用這種兩種對立的配樂從另一個角度描繪整部影片的世界觀。
三、蘊含的哲學道理
這部動畫影片給所有人包括我們這些正在成長的的大孩子們提出了一個讓人深思的現實問題。在忙碌、看似平淡無奇的現實生活中,大人為生活而忙碌,全部精力都投入了工作中,慢慢忽略了對孩子的關愛,特別是源于孩子幼小心靈的那種及其簡單的渴望,他們渴望爸爸媽媽的關心和關注,渴望爸爸媽媽能夠給予他們充足的時間來聆聽,在孩子的眼里,爸爸媽媽就是他們心靈的港灣,所有有關快樂和悲傷的點滴都應該和爸爸媽媽一同分享,更希望爸爸媽媽能放下工作多陪陪自己,在大人的世界里,由于要應付來自生活和工作各方面的壓力,漸漸的忽略了生活中的細節,怎樣關心和融入孩子的世界成了一個很嚴峻的問題,那么怎樣能夠及時的接收到孩子心靈的召喚成了一件難題,父母在撫養孩子的過程中,除了物質上的給予,還要注意精神食糧的給予。
【參考文獻】
[1]魏輝.淺析音樂在影視動畫中的藝術功能——以久石讓的動畫配樂為例[J]. 電影文學, 2007(18).
[2]菲尼斯,莫林譯.動畫概論[M].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
[3]經典動畫作品解析[M].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4]馬里.中國動畫角色設計民族化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