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甲凡
半世紀前的歌詠比賽
◎劉甲凡

1965年春節期間,我們城關公社舉行了一場文藝歌詠比賽,60幾個村全部參加。比賽的結果大大出乎人們的意料之外:我們這個70多戶人家、各方面實力都相對落后的小山村,居然高票奪得第一名。這是怎么回事?簡簡單單說幾句,那就是我們表演的節目迎合形勢,接地氣……如果要說清楚的話,還是得從頭說起。
天上布滿星,月牙兒亮晶晶,生產隊里開大會,訴苦把冤申。萬惡的舊社會,窮人的血淚恨,千頭萬緒、千頭萬緒涌上我的心,止不住的辛酸淚,掛在胸……
這是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很有名氣的一首歌,名字叫做《不忘階級苦》,是配合當時“社會主義教育”運動而創作的。不但是農村生產隊,舉國上下,各級政府,都把唱好這首歌當做重要的政治任務來抓。其紅火程度,不是現在那些流行歌曲可以相提并論的。在我們村,它不但是文藝宣傳隊的主打演唱節目,每逢村里開大會之前,唱第一首歌是《東方紅》,第二首歌就是《不忘階級苦》。那年,當接到公社要舉行文藝歌詠比賽的通知后,村黨支部就決定排練這首歌參賽。
村黨支部領導心里清楚,用我們村現有的文藝班底參賽,和牟平城里那些傳統文藝強村較量,無疑是“秀才扯麻布——包書(輸)”。便決定獨樹一幟、出奇制勝,因為我們村曾經用這種方法打過一次勝仗。
那是成立高級社那一年,也是春節期間,當時的牟平十區組織文藝匯演。我們村俱樂部上報的節目是秧歌劇《打井》,在這之前,誰也沒把我們村俱樂部放在眼里??僧斘覀兊难輪T在臺上一亮相,所有在場的人全都傻眼了——那天,天上飄著紛紛揚揚的雪花,北風嗖嗖地刮著??裳輪T們呼啦啦把上衣都脫光了,“嗨吆”、“嗨吆”地喊著打井的勞動號子,載歌載舞,一下子把觀眾的情緒都帶入了紅紅火火的勞動場景,贏得了太多的掌聲。就這樣,我們村的節目在最后的評比中,得了狀元。
排練這次參賽的節目,為了再打個漂亮仗,村領導們確實動了腦筋。除了再三斟酌領唱和樂隊的人選,又精心挑選了20個年輕演員和10個貧苦出身的老爺爺和老奶奶。請來了學校的老師當導演,認認真真排練了好多天。
比賽那天,當大幕緩緩拉開,我們村的演員一亮相,其模仿《收租院》雕塑般的集體造型,就讓在場的人耳目一新?!恫煌A級苦》這首歌共分五個唱段,領唱的是村團支部宣傳委員。從第二個唱段開始,她就輪換攙扶著老爺爺、老奶奶和她共同領唱,中間還有幾句其他人都打住,要老人們自己清唱。雖然老人們的動作僵硬笨拙,唱腔嚴重跑調,可還是贏得了全場熱烈的掌聲。
演出剛告結束,那些坐在前排的公社領導和評委們,一齊起立帶頭鼓掌。就在這時,令人們萬萬想不到的一幕發生了:一個60多歲的王姓老爺爺,突然沖到臺前中央,“撲通”一聲雙膝跪地,振臂高呼:“共產黨萬歲!”“毛主席萬歲!”這一切發生得是那么突然,連我們自己村的演員也都愣住了,因為排練時根本沒安排這個情節。整個劇場瞬間變得悄無聲息,大約過了5秒鐘,轟然一聲,劇場爆發起震耳欲聾的掌聲和口號聲。不用說,這次比賽我們村又得了第一名。村黨支部為了給演員們慶功,破天荒地炒了兩大鍋花生。
這件事過去整整50年了,和老伙計們說道起來,還都會哼唱幾句這首歌。說起當年那場比賽,還是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驕傲。
摘自《煙臺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