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延濱
做個閑人
◎葉延濱

雖然退休了,也沒真正閑下來。有事情可做,有地方可去,當然不是壞事,但閑不下來,也有自己的原因。老朋友老同事一個電話,則欣然前往,究其緣由,還是內心深處對“休閑”二字有抵觸,以為有事干總比閑著好。一輩子就這么過來,從小接受的信息都是“只爭朝夕”、“快馬加鞭”……貼在墻上的標語更易叫人得強迫癥——早先是“革命加拼命,拼命干革命”!后來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
直到有一天,突然發現中國出現不少“三高”患者。“三高”陡現,顯露了兩個事實:一是多數國人開始步入小康了,營養豐富了,吃得太多太好了。二是多數國人的生活方式出了問題,繼續緊張繁忙地追名逐利,絕不閑著——哪怕只在手機上點贊刷屏,也“閑不下來”呀。
其實,在這種社會轉型期,正是應該學會閑下來的時候。因為休閑是一種生活品質,讓人們有時間閑下來,是社會進步的標志,也是經濟發展的新動力。比方說,七天一個禮拜,工作六天,第七天上教堂做禮拜,這一天叫禮拜天。后來改成雙休日了,理由很多,生產過剩了,技術進步了,更重要的是讓有錢的人能有時間出門逛街拉動消費了。
這還不夠,又來“小長假”和“大長假”,高速公路假期免費,為的啥?讓你休閑旅行,拉動旅游業發展呀!我小時候就沒聽說過“旅游業”這個詞——因為這個行業的基礎是擁有大批觀光客。那個時候,吃都吃不飽,誰還有心觀光?什么人能當觀光客?三閑人士——有閑錢,吃喝不愁還剩一筆錢;有閑時,除了上班,還有大段可支配的日子;最重要的還要有閑心,世界很精彩,我想去看看,于是心癢癢。
三閑之中,閑心最難得?,F在中國人跑遍全世界,無論到哪里,還像在搶工作,搶飯碗,搶打折的淘寶貨。有人說是素質差,有人說是教育沒跟上,也許都有道理,其實說白了就一句話:有了閑錢,有了閑時,可是心還沒閑下來。閑心是什么?只聽說過“沒有閑心管你這事”,從沒想過“閑心何在”。
宋代文豪蘇東坡有篇記載他與友人夜游承天寺的短文,講到閑人之閑心,十分精彩:“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入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耳?!闭媸呛梦恼掳?,東坡筆下的夜寫得如水墨,承天寺庭院里滿盈月色,如一汪清水,而竹柏晃動的枝影,若水中的草藻搖曳。妙在筆鋒一轉,哪個夜晚沒月色?哪里沒竹柏?只是沒有像我倆這樣有閑心賞月的人??!
休閑是一種生命狀態,也是一種修行。它不僅是放松心情,不僅是善于欣賞,更是內心的從容與自在。我在四川生活的時候,巴人委婉拒絕他人的口頭禪:“沒得閑??!”意思是顧不上,沒有時間,也沒心思。今天細細品味這四個字,還有另一層意趣——做個閑人,閑心閑趣的修行還不夠啊……
摘自《今晚報》圖/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