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斌+李萌+苑永升+趙林+倪紅軍+張福光


近年來,傳統的池塘養蝦受到水源、病害、技術管理等限制,養殖產量難以提升,漁民增收困難。隨著黃驊市沿海工業和城鎮建設步伐加快,大面積的養蝦池塘空間受到擠壓,池塘養殖發展不可持續。“十三五”以來,中央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發、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省、市農業主管部門也把設施農業、綠色農業、生態農業發展放在首位。而設施漁業作為現代漁業的主要表現形式,因其占地少、單產高、養殖環境可控、對外界污染少等,將成為今后一段時間產業漁業發展的主要方向,也是現代漁業健康持續發展的實際需求。
對蝦工廠化養殖主要以南美白對蝦為主。自2014年以來,黃驊市借鑒江蘇、山東等地的經驗,利用閑置的對蝦育苗車間進行南美白對蝦工廠化養殖試驗,由于缺乏成熟配套的管理技術和設施,工廠化養殖成功率較低,產量也不穩定。本次試驗是在集成現有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開展的,主要目的是通過研究不同放苗密度下工廠化養殖的效果,進一步優化本地對蝦養殖生產模式,探索出適宜對蝦設施化養殖的有效途徑,解決黃驊市近130家育苗企業、20余萬m2育苗池閑置半年的問題,實現全年生產、提高企業綜合經濟效益的目標。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實驗時間和場地 從2016年4月2日開始標粗苗種,在黃驊市南排河鎮東高頭向前育苗廠進行試驗。工廠化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2 000 m2,年養殖2茬。共設置300、350、400、450、500尾/m25個密度組,每個密度組三個重復,共15個池,單池面積35 m2。
1.1.2 配套設施
1.1.2.1 蓄水設施 工廠化養蝦建設蓄水池2個,每個蓄水池蓄水量大于最大日用水量的3倍。
1.1.2.2 供氧設施 供氧設施包括鼓風機、充氣管道、充氣支管、散氣石或納米管等。每個養殖小區配備2組鼓風機,使用一臺備用一臺,連續不斷充氣。鼓風機的配套10 W/m2。
1.1.2.3 供電設施 除正常的電力設施外,還配備了功率相適應的發電機組兩套,以備停電之需。
1.1.2.4 增溫設施 南美白對蝦適宜的生長溫度是25~30 ℃。為滿足對蝦正常生長需要,配備地熱井、熱交換器或鍋爐。
1.1.3 水源 試驗池水源是引渤海灣的自然海水,水質符合GB 11607《漁業水質標準》和NY 5052《無公害食品 海水養殖用水水質》的規定。
1.1.4 苗種來源 對蝦苗種為正大品系,從海南購進。
1.2 方法
1.2.1 水質處理 水體鹽度4‰~30‰,pH值7.8~8.7。使用前,用30 mg/L漂白粉對自然海水進行消毒處理,然后用增氧機(30 kW/hm2)曝氣72 h方可使用,以消除自然海水中病原生物的影響。
1.2.2 養殖池準備 因試驗用工廠化養殖車間為新建車間,使用前浸泡10 d以上,待溶出水泥中的堿性物質,水體pH穩定在7.8~8.7之后再投入使用。
1.2.3 苗種放養 選擇經檢測不攜帶特定病原的健康苗種(如一代苗、國內外品牌苗)。從4月2日開始標粗苗種,規格P5(體長0.5 cm,90萬尾/kg左右)。4月24日按實驗設計進行分池定苗(體長2.0 cm左右,1.2萬尾/kg)。
1.2.4 科學投喂,適時調整投喂量 以優質配合飼料為主,適當搭配鹵幼、鹵蟲、橈足類等鮮活餌料。一般日投餌5次(4次配合飼料+1次鮮活餌料)。根據對蝦體長大小、攝食量、殘餌情況,科學調整飼料的顆粒大小和投餌量,并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吃完。一般1~5 cm幼蝦2 h吃完,6 cm以上對蝦1 h內吃完為宜。一般參考投餌量見表1。
1.2.5 水質管理
1.2.5.1 調溫 工廠化養殖開始投苗時水溫為30 ℃,之后水溫保持在27 ℃左右;隨著蝦體的增大,養殖水溫可以控制在23~27 ℃之間。
1.2.5.2 調鹽 由于南美白對蝦具廣鹽習性。鹽度控制在25‰~28‰。鹽度的調節通過自然海水、地下咸水、深井水相互勾兌的方式進行,養殖期間保持鹽度緩慢變動。
1.2.5.3 換水 從幼蝦體長3 cm以上時開始換水。試驗期間,水位保持在70 cm,前期每天換水一次,每次換水量5%~10%,7.0 cm后適當加大換水量,日換水最多30%。
1.2.6 益生菌使用 每天使用EM菌劑、芽孢桿菌交替潑灑,使用量分別為8 mg/L和2 mg/L。通過在養殖水體中添加有益菌可以降解亞硝酸鹽,抑制有害菌的數量。
1.2.7 病害防控 蝦病防控堅持以防為主。做好養殖用水消毒,殺滅自然海水中所攜帶的病原,切斷病害從養殖水體傳播的途徑;并且嚴格控制各項水質因子,保持水質穩定,避免對蝦產生應激反應;三是在飼料中添加免疫增強劑,如Vc、免疫多糖、大蒜素等,提高對蝦免疫力和抗應激能力。
1.2.8 銷售 當對蝦達到商品規格后(60~80頭/kg),可適時收獲上市。采用地籠、排水等方法收捕。
1.3 統計分析
所得數據采用SPSS17.0的單因素方差分析法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顯著,P>0.05為差異不顯著。
2 結果
從4月2日購苗到6月2號-6月4號出池銷售,養殖期60~62 d。
將300、350、400、450、500尾/m25個密度組單產進行對比,分析結果見表2。當放苗密度在350、400、450尾/m2時,三組單產無顯著性差異(P>0.05),且產量最高;當放苗密度在300和500尾/m2時,單產較低,且與密度為350、400、450尾/m2三組池塘單產差異性顯著(P<0.05)。對每個密度養成的對蝦規格和平均成活率兩項指標進行對比,300、350尾/m2兩個密度組對蝦個體較大,有顯著差異(P<0.05),400與450尾/m2兩個密度組對蝦規格無顯著差異(P>0.05),500尾/m2密度組對蝦個體較小,且成活率顯著低于以上4個密度組(P<0.05)。
綜合以上數據分析,當放苗密度在(400±50)尾/m2時,單位面積產量較高(4.49 kg/m2以上)、規格適宜(60~80頭/kg)、市場銷售好。因此我們認為,黃驊市工廠化養蝦放苗密度以(400±50)尾/m2較為適宜。經匯總統計全車間產量,2016年,第一茬工廠化養蝦累計出蝦7 877 kg,平均產蝦3.94 kg/m2。
同年9月3日,進行第二茬對蝦養殖試驗,顯示結果與第一茬一致,放苗密度(400±50)尾/m2較為適宜,最高5.73 kg/m2,平均規格66尾/kg。
3 小結與討論
3.1 小結
利用對蝦苗種繁育基礎設施開展工廠化養殖周年生產,提高了設施利用率,提高了養殖產量,實現了基礎設施循環利用。
通過養殖環節排泄廢物、殘餌的及時處理和微生態制劑調控,降低水質污染程度,減少養殖廢水排放量10%~20%。
錯峰上市。對比往年對蝦集中上市的情況,6月份和12月份正是活蝦供應淡季,適時上市不但價格好,且銷路快。
3.2 討論
硬件設施要求稍高,投資具有一定門檻,大面積推廣時建議以合作社等形式開展。
本模式屬集約化養殖,技術要求高,亦具有風險,建議通過技術培訓后再開展養殖工作。
優良苗種是該模式養殖風險的關鍵點之一,建議選擇高健康、適宜高密度養殖的優良種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