蕹菜—鴨—魚生態(tài)種養(yǎng)模式能夠合理利用資源、減少環(huán)境污染、維護生態(tài)平衡。主要表現(xiàn)在:鴨攝食池塘中的浮萍、藻類等水生植物,且捕食一些不能為魚類所利用的動物性餌料,節(jié)省了鴨飼料;鴨糞和鴨的殘餌進入水體起到肥水作用,促進了池塘中水生蔬菜的生長,同時培育了魚類的生物餌料;鴨在養(yǎng)殖水域活動增強了鴨對各種疾病的抵抗力,生長速度加快的同時也保證了鴨肉的品質。現(xiàn)將該模式具體介紹如下:
一、模式構建
1.搭建鴨舍
鴨舍應搭建在地勢較高且平坦的池塘堤埂上,按6~8只/米2飼養(yǎng)密度搭建,四周用竹、木圍筑,石棉瓦蓋頂,這樣的鴨舍既能遮陽擋雨又通風透氣。地面墊上塑料薄膜,且一直延伸到水面,以減少鴨子下水、上欄對塘埂的破壞。
2.分區(qū)圍網
在舍前,按2只/米2的標準圍一塊旱地,作鴨的陸地運動場,網高60厘米左右,圍網下端埋入土中。水面上,按1只/米2圍一片水域作鴨的水上運動場,圍網上部高出水面60厘米左右,下部距離水底約40厘米(水深要求1米以上)。
3.搭建浮床
栽植蕹菜的浮床一般用網片、尼龍繩和竹竿等建成,網片可選擇高空建筑施工用的防護網,規(guī)格為1.8米×6.0米。網片四周邊緣有供穿繩固定的網孔。先用尼龍繩貫穿多張網片邊緣的網孔并綁好制成浮床,然后使網片浮床在水面完全展開,且固定在立于水面的竹竿上。浮床一定范圍內可隨池塘水位上下浮動,每條浮床之間應留有足夠空間,便于人工采收蕹菜。浮床條數(shù)和每條浮床長度應根據(jù)池塘長寬合理設計。一般浮床種植蕹菜面積為池塘水面的1/4~1/3 。
5.池塘要求
池塘應水源充足、排灌設施齊全、水質無污染。池深在2.5米以上,水深1.0~2.0米,塘埂坡度一般為1︰(1.5~2.0)。池塘冬季應干塘、凍池、曝曬、消毒。放魚苗前10天左右,用120公斤/畝生石灰全塘消毒,7天后再注入新水。
二、配套技術
1.品種選擇
蕹菜,別名空心菜、通心菜、無心菜、空筒菜、竹葉菜、節(jié)節(jié)菜等,其梗中空,故稱“蕹菜”,中國南方農村普遍作蔬菜栽培。鴨選擇蛋、肉兼用型的金定鴨、高郵麻鴨、紹興麻鴨等。魚種選擇鰱魚、鳙魚、鯉魚、團頭魴、鯽魚等非草食性品種。
2.水上種菜
(1)塘埂育苗。5月初,在塘埂空地上,深翻土壤,施腐熟鴨糞2000~3000公斤/畝,與土壤混勻后耙平,撒播蕹菜種子2公斤/畝,播后覆蓋細土,保持土壤濕潤。當幼苗長至3~4片葉時,追施復合肥15公斤/畝和尿素2公斤/畝,當株高12~15厘米時移栽。
(2)浮床移栽。移栽前,將苗床四周用土堆高,灌水浸泡0.5小時潤濕土壤,以減小拔苗時對根系的傷害,再用清水洗凈根部,避免土壤中有害物質被帶入池水中。移栽時選擇大苗分期分批進行,盡量做到現(xiàn)浸泡、現(xiàn)拔苗、現(xiàn)移栽。移栽蕹菜時,用剪刀在網片上戳小孔,以剛好能夠塞進苗根為宜,株行距為10厘米見方。蕹菜移栽后應在浮床上方支起遮陽網,以利于蕹菜快速生根,恢復生長,約7天后再撤除。蕹菜移栽到浮床上后,因為排入水體的鴨糞和魚糞及殘餌等可為蕹菜生長提供所需的養(yǎng)分,所以無須對蕹菜專門再施肥。
3.水面養(yǎng)鴨
(1)鴨苗放養(yǎng)。一般春、夏季節(jié)養(yǎng)殖肉鴨,秋季養(yǎng)殖蛋鴨。鴨苗放養(yǎng)前應注射疫苗預防疾病。每年可養(yǎng)2批鴨,70~80天出欄一批。一般每畝水面配養(yǎng)鴨50~60只,若放鴨密度過大,對魚群的干擾也較大,且易引起因鴨的過量排泄導致水體的富營養(yǎng)化;放鴨密度過小,則無法起到菜、鴨、魚互利共生的效果。
(2)投飼喂養(yǎng)。采用自制青飼料和全價配合飼料結合的形式喂鴨,每天分早、中、晚3次投喂,每日投喂量占鴨體重7%~10%。喂食時,把鴨群喚進鴨舍,待鴨群體息1小時左右,再打開鴨舍讓其自由活動。日落后不再喂食,以利于鴨群夜間休息,減少體能消耗,促進其快速生長。
4.水下養(yǎng)魚
(1)魚種要求。一般5月上旬放養(yǎng)魚苗,放養(yǎng)的比例為鰱魚、鳙魚、鯉魚共占45%,團頭魴、鯽魚共占55%,放養(yǎng)密度約為1000尾/畝。放養(yǎng)魚苗大小一般以當年能養(yǎng)成上市為佳。如鰱魚、鳙魚約20尾/公斤,鯉魚約10尾/公斤 ,團頭魴、鯽魚約50尾/公斤等。具體放養(yǎng)種類、數(shù)量和規(guī)格,還應根據(jù)當?shù)氐氖袌鲂枨蠛宛B(yǎng)殖條件等實際情況而定。
(2)投飼喂養(yǎng)。魚苗放養(yǎng)前1周,向池塘內均勻撒施腐熟生物有機肥,約300公斤/畝,以培肥池水、培育浮游生物,為剛入池的魚苗提供生物餌料。魚苗在放養(yǎng)前,應用3%~5%的食鹽水將其浸泡5~10分鐘消毒。在養(yǎng)殖過程中,投喂餌料需堅持四定原則,即“定時、定位、定質、定量”。每天投喂3次全價配合飼料,日投喂量占魚體重2%~5%,并視魚的攝食情況,隨時調整。喂魚前先將鴨子趕上岸,避免鴨戲水而干擾魚正常攝食。鴨糞為魚培育了大量生物飼料,每15公斤鴨糞便可生產1.0~1.5公斤鮮魚。
5.疾病防控
每隔30天用生石灰約30公斤/畝兌水全池潑灑,鴨舍和陸地運動場用適量漂白粉兌水噴灑消毒。另外,在魚餌料、鴨飼料中,可不定期拌入適量氟哌酸、土霉素等藥物,以防止魚、鴨病害的發(fā)生。
6.種養(yǎng)管理
鴨舍和陸地運動場應保持清潔、干燥。每天定時通風、清理鴨糞及殘剩飼料,視池水水質情況適時、適量將腐熟鴨糞入池。鴨糞入池應做到少量多次,鴨殘剩飼料可直接清掃入池,供魚類食用。經常巡塘,視魚群活動情況及時調整投餌量、確定是否需要開增氧機或進行病害防治,并要確保浮床牢固。
(江蘇里下河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 張家宏 郵編:225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