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俊
摘 要: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公路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特別是在城際化建設上,我國公路交通起到了重要的連接作用,通過公路網規劃,使各城市間的距離縮短,加快了區域經濟一體化。在公路施工過程中,會通過一些山區、涵洞,滿足路路通的需求,涵洞施工技術的好壞,對公路建設品質有一定的影響,涵洞施工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文章主要通過對公路涵洞基本施工常見問題進行分析,全面提出了公路涵洞施工技術措施與方法,以此有效推動公路基本建設,確保工程項目質量。
關鍵詞:公路;涵洞;施工
中圖分類號:U449.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7)32-0050-02
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商品流通越來越多,人們出行次數增加,對公路的需求也不斷增長,為了全面滿足人們需要,我國加大了對公路的基本建設投入,公路建設已經進入一個鼎盛時期,公路連接城際交通,建設過程中,面臨各種復雜的地形地勢,要想保證公路暢通,則需要通過山區復雜地帶,由此則需要建設涵洞,保證公路能夠暢通,在各類公路建設中,涵洞所占比例較大,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只有全面保證涵洞質量,才能滿足公路建設需要,建設出高質量的工程項目,涵洞是公路建設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涵洞施工技術已經被廣泛采用,在各類公路建設中,其具有切斷水流、保證路基連續性的特點,也就是說,涵洞是公路或鐵路與溝渠相交匯的地方,能夠保證水從路下跬步千里流過,不影響交通行駛,這類通道與橋的作用是相當的。
1 施工前期準備工作
要想全面做好涵洞施工,則需要進行充分的前期準備,從復測、核對、機械、材料、技術、人力等方面做好充分準備,保證施工能夠順利推進。只有全面做好了開工充足準備工作,才能為下一步順利施工打下良好基礎。
要想保證施工順利,則需要對設計圖紙進行復測,保證各項數據精準無誤后,才能進行下一步施工。相關測量人員需要進場,對周邊施工區域放出開挖基坑邊線、基頂邊線,通過全面的放線,保證放樣精準,測量人員需要對測量標志進行交底,使相關施工人員能夠清晰的看到樁位位置。基坑開挖是重點,根據放線位置,用機械配合人工的方式對基坑進行挖掘。一般情況下,先是使用機械開挖,距離基底20~30cm后,為了保證精度,需要用人工進行作業,使開挖標準達到設計基底標高要求,通常,開挖放坡保證為1∶2,不能出現超挖現象,減少回填量。為了保證基底硬度,需要使用潛水泵對基底存水進行排放,保證基坑干燥,通過全面的平整處理,使基底沒有淤泥或者雜物。只有通過相關的試驗,做好基底承載力試驗,符合標準要求,才能進行下一步施工。用片石做好全面的封底,再形成一定的分層,通過填筑碎石碾壓,確保各層灌砂密實。
2 涵洞選型
2.1 涵式橋結構
這種結構較多見,在施工中使用較為廣泛,涵式橋結構主要是單孔跨徑大于6cm的通道、小橋新型結構形式,整合了涵洞和橋梁的優點,基本介于二者之間,這類施工結構有自身的特點,一是能夠有效彌補涵洞的不足,使農村生產設備順利通行,二是經濟性較好,和高架橋相比,這種結構性價比較高。需要根據不同的施工做好涵式橋的選擇,其優點較為明顯,便于設計、施工簡單、選用性強、投資少,不影響周邊環境地質,整體上看,涵式橋結構更適用于多重地勢和地形。
2.2 石拱涵洞
石拱涵洞也是較多見的施工類型,這種結構主要滿足山區施工需要,公路通過山區,需要取直施工,則要選擇這種結構,保證公路通過順利通行。其主要優點是:能夠就地取材,施工方便快速、整體工程投入造價低,保證了施工后的凈空高符合車輛需要,另外,也具備過水能力強、跨徑大、承載力大的特點,整體上看,這種結構更加堅固,能夠滿足德國需求,但是建設過程中,所涉及到的工序較繁瑣,整體工期比較長,只有特定環境下,才能選擇這種結構。
2.3 箱涵
箱涵顧名思義就是箱式結構,這種結構適用于地形特殊的區域,施工中使用量不大,因為其涉及到的區域軟弱地基多,整體施工起來周期過長,工序多、造價高、用鋼量驚人,實際施工過程中,這種結構并不多。
2.4 鋼筋混凝土圓管涵洞
這種涵洞主要存在于農業灌溉區,而在各類公路建設中是很少用到的。使用這種設計結構,能夠保證施工進度與質量,因為造價不高,能夠在工廠生產后運輸到現場,使用時,需要重點解決好過水能力小和接縫防水的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出現漏水現象,大大降低了路基穩定性。
3 涵洞孔徑確定
只有滿足了公路交通條件的涵洞,才能發揮應有作用功能,所以說,涵洞在合理選擇建設類型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孔徑大小的把握,孔徑確定與施工區域當地河床地質、洪水流量及平均流速等因素有直接關系,不同的因素需要選擇不同的孔徑,只有全面做好綜合考慮,才能建設出符合需要的工程。
孔徑大小的確定需要全面保證涵洞跨徑和臺高之間存在一定的合適比例,通常需要限定到1:1~1:1.5范圍之內,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涵前涌水及時排放,不至于太高,影響水量排放效果。通道式涵洞孔徑有嚴格的建設標準,應滿足公路工程技術標準8.5.4規定的凈空要求。涵洞長度在15m~30m之間的,孔徑要高于1m;長度介于30m~40m的,孔徑應高于1.25m;長度大于40m的,孔徑高于1.50m。只有根據不同的高度與寬度,結合當地水流量,才能設計出合適的孔徑。
4 涵洞施工問題及技術解決措施
基礎開挖后,需要全面對地質情況和地基承載能力進行檢測,保證符合設計數據要求,再進行混凝土混合料攪拌施工,對基地片石做好封底作業,分層填筑碎石并進行大力的碾壓,基底達到地基承載能力要求后進行最后的澆筑。在施工中,需要合理利用先進技術進行解決,保證施工品質。
4.1 蓋板預制和安裝問題分析
進行公路涵洞施工的時候,如果涵蓋板頂部覆土厚度不夠,呈現較薄的情況,如果壓路機碾壓或重車通過,很容易導致外傷,造成蓋板底部橫向裂縫的出現,影響了安全與穩定,出現這種情況的技術因素有三個方面:一是進行預制蓋板的時候,設計的主受力鋼筋緩凝土保護層達不到標準厚度要求;二是加工主受力鋼筋過程中,端頭彎起角度不直、長度不夠,主受力鋼筋錨固長度達不到標準要求;三是涂刷在干板底部的隔離劑滲入混凝土內部,減少了鋼筋和混凝土摩擦力,握裹力嚴重不足,所以說,施工過程中,一定要嚴格管理,加強流程檢測,保證各個施工環節符合標準設計要求,滿足承受力要求,避免出現質量問題。endprint
4.2 臺背填土施工問題分析
如果在施工過程中,臺背回填范圍不合理、材料不合格、壓實度不夠,則很容易出現施工質量問題。一是范圍不合理成因。臺背回填寬度沒有達到身高、基坑沿坑壁垂直回填沒有形成臺階狀連接,出現沉降問題;二是臺背回填料不合格的成因。回填料使用涵洞周圍非透水性材料,達不到透水要求、回填土方顆粒級配不夠,達不到硬度要求、透水材料0.074mm以下顆粒含量和液限指標超限,形成固粒。三是臺背回填壓實度不合格成因。主要是碾壓功率不足、灑水不到位或者是灑水過多,出現了翻漿或回彈問題。
4.3 橋頭跳車問題分析
只有全面保證行車舒適度,才能滿足設計施工要求,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往往會出現跳車的現象,出現這種問題的成因較多。一是路基填土超高。盡管施工時嚴格執行規范標準進行操作,也逐層進行了碾壓,但是依然會出現約1%的壓縮量,沉降差引起跳車的現象較普遍;二是橋頭路堤或錐坡處理不徹底。對一些天然地基把握不足,施工過程中出現了較大變形,導致路基下沉,從而形成了跳車現象;三是環境影響。雨雪天氣也會導致路基軟化,不均勻沉降很容易造成跳車現象。要想全面解決跳車問題,則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四個方面重點解決。一是處理好地基承載力,分析好軟土地段情況,通過加固、排水等方法,提高土耳其承載能力;二是選擇合適的臺背填料。粉煤灰輕質填料能夠全面保證臺背每個平面承載力,有效解決了填筑材料不同形成的不均勻沉降問題;三是設計橋頭搭板。選擇4m~12m的搭板,設計成跨中央枕梁或雙跨搭板。四是做好橋頭路堤排水施工。對橋頭路堤和錐坡等重點部位,需要格外加強防水施工,通過采用混凝土或漿砌片石封閉的辦法,對區域形成一定的防護,避免出現路堤沖刷、水土流失的問題,使工程基礎更加穩固。
5 結束語
經濟的快速發展,對公路需求量也越來越大,在各項公路建設過程中,需要嚴格把握好涵洞設計施工,只有設計出符合當地自然條件、生活條件、運輸條件的工程,才能發揮涵洞作用,提升公路通行能力,更好地服務經濟建設。
參考文獻:
[1]武斌.公路涵洞設計與施工探討[J].科技傳播,2010(1):27-28.
[2]朱正菊,孟德良.綜述涵洞施工放樣在公路工程中的應用[J].科技風,2011(8):121.
[3]張曉朋.公路涵洞施工中的若干問題淺談[J].科技傳播,2010(20):5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