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城鎮視角探索創意和可持續發展的聯系,成為當前國際城市合作中一個重要內涵,這也就意味著城市中會選擇創意,讓創意作為他們可持續發展的一個戰略性的要素。”
——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戰略規劃助理總干事漢斯道維勒
“如何從外界接收、反射陽光并將其引入室內,以及如何處理自然光,在我們的設計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光能夠創造出多種非常奇妙的空間效果,在我們分配建筑程序,同時面臨多種復雜狀況與功能要求時,單單光線一項便能夠輕松解決所有問題。例如,在彩虹教堂項目中,我們通過在高窗的各個部分涂上不同顏色的方式展現出‘慶祝這一主題,彩色窗戶能夠溫和地反射出帶有不同色彩的自然光并創造出彩虹光的效果。而在ISEMACHI公共廁所項目中,我們則選取了‘潔凈光線作為主題,我們設計了一個充滿柔和自然光,沒有任何暗色陰影的潔凈空間。”
——久保秀朗和都島有美,久保都島建筑設計事務創辦人
“黑色的線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平面,在此基礎上再逐漸向外部空間伸展,創造出無限的空間。當我再也不能用肉眼去追蹤一個紗線裝置或藝術作品時,它才真正完整了,一層一層的堆積會形成一個深深的黑色裝置。我相信,當你再也不能用肉眼看一個作品時,你才會看出其中的真理。另外我還用紅色的線,因為它象征著血液的顏色。它是繩子里面看不見的一條線,它在里面,你看不見它,但就是這細細的紅線吊著一切,把所有的東西聯系在一起。紅色象征著人體的血液,這些交織的線條模仿了復雜的人腦系統,腦子里的神經元正試圖回答有關歸屬感的問題。”
一一鹽田千春(CHIHARU SHIOTA),日本藝術家
“近二十年科學技術的發展讓我們有目共睹,尤其是近五年來媒體和社會化媒體傳播的顯著發展。我無法確定這些領域是否都有必要應用于景觀專業。而且從某種意義上說,我會喜歡考慮這種虛擬技術的反面,比如說我們此時所在的這樣一個真實的環境,有真正的樹和真正的土地。這樣的場所沒有任何模擬和媒介的介入。所以一方面,世界正在朝著媒介體驗的方向發展:手機、互聯網,以及各種通信應用軟件之間的交互。另一方面,我覺得我們仍然需要關注對于能讓你身臨其境的真實場所的營造。”
——詹姆斯·科納(JAMES CORNER).國際知名景觀建筑師.城市設計師和理論家
“首先,作為一個設計師,應該總是在學習新東西,找尋新的想法和解決辦法,否則總有一天你固有的知識會顯得不夠用。另外,學會和客戶溝通也十分重要一一聽取別人的專業建議,進而更有效的交流,當然也包括在什么時候、說什么話。交流的目的終究是為了找到一個大家都滿意的方向,如此無論是項目方面、還是我的工作方面都會順暢許多。
在相關的行業聽取專業的意見十分重要,能夠提醒我還得繼續改變和提高設計技能技巧。我發現最近有很多設計師專注于豐富他們自己的展示作品,而不是真為客戶找到一個解決方案。對我個人而言,設計是一個解決問題的過程,而不是一個藝術創作過程。當一個設計師認識到這一點個問題的時候,我相信,這才是他成長的開始。”
——RUSLAN SHZ,波蘭獨立設計師
“我們設計師不僅僅要解決美的問題,還要解決自身的宇宙觀問題,這是一個非常復雜又非常簡單的問題,因為所有的設計到最后都是一場我執和我執的較量,最后找到“真我”的過程。具體表現在,設計師如何和這個世界和解。在美學世界里,我們要做一個執燈人,而在現實世界里,早起是一個設計師和世界的和解。不跟太陽拗著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因為白天和黑夜的交替是宇宙的力量形成的,是陰陽的規律,是自然的規律,這是與我們人類棲息的天地最大的和解。”
——潘虎,潘虎包裝設計實驗室首席設計師、盛行傳播機構董事長
“美學應該是每一個設計師養成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過程,但并不能把這個過程當作是你唯一的武器,你應該更著重在“以人為本”,人本的這個部分在解決問題,而不是只有解決消費市場的問題,因為過去的設計是常常依附在資本家上,以設計漂亮的產品為目的。但現在當代的設計師應該是以解決“全人類的問題”為主,包含非商業層面的。例如幫非洲地區解決水的問題,或是幫受災地區解決食住的問題,這些都是設計師應該要做的,這些并不一定帶有很高的商業利益。”
——謝榮雅,中國臺灣工業設計師,奇想創造執行長
“實際上對于設計來說,沒有絕對好的、優秀的設計。多數情況下設計是為了滿足別人的要求而進行的理性創作,能夠根據受眾不同而調整相對應的風格才是合格的設計師。根據客戶的需求不同,設計目標千變萬化,設計人需要做的是通過專業能力來滿足客戶的設計需求,實現客戶的設計設計目標,不同的客戶有不同的需求和目標,設計的風格自然要跟著客戶的目標走,才算相對讓人滿意的設計作品。”
——周林.北京上品設計機構(TOPDESIGN)創始人兼設計總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