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少君,曹軍濤,曹慧,黃柯,柯章俊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11)
某車型變道盲區警示燈優化
董少君,曹軍濤,曹慧,黃柯,柯章俊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合肥 230011)
以某車型變道盲區警示燈為研究對象,對普通外后視鏡鏡片增加LED變道盲區警示燈進行功能優化,采用“雙曲率+藍鏡”的方式,將LED變道盲區警示燈的位置和亮度進行優化,使車輛在轉向過程中,駕駛員的視野更加開闊和清晰,提高駕駛安全性。
雙曲率;藍鏡;變道盲區警示燈;功能優化
變道盲區警示燈作用在外后視鏡鏡片上,與車輛轉向燈同步,輔助駕駛員轉向警示功能,主要目的是提醒駕駛車輛后方盲區內的車輛及行人,提高駕駛安全性。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很多新功能在后視鏡上加以運用。如轉向燈、輔助提示燈、照地燈、盲區探測警示燈在后視鏡的形式已經廣泛用于各類車型,但是相應的國標還未對此類燈進行規范。作為新興事物,目前國家對此類輔助燈也未作強制要求,行業及相關企業也無相應的標準。因此,變道盲區警示燈的狀態參差不齊,LED燈的布置位置影響駕駛員的視野,燈的亮度會刺激駕駛員眼睛,嚴重影響駕駛安全性。現針對涉及到相關后視鏡及視野要求的法律法規進行優化設計。
下面介紹對某車型變道盲區警示燈進行優化的過程。
現有的車用變道盲區警示燈一般為多排LED燈加裝在鏡片背面,電源輸入來自轉向燈的同步信號,如圖1所示,主要由單曲率鏡片、加熱片、PCB板、鏡面托板、線束5個部分組成。

圖1 現有內后視鏡鏡片
(1)大多數情況下,多排LED燈布置在后視鏡偏中間位置,通過視野校核,LED燈珠在法規不允許留存的范圍內,影響駕駛員的視野,行車存在安全隱患。
(2)LED燈直接加在原車后視鏡鏡片上,沒有一定亮度保護措施,尤其是夜晚行車,太亮會刺激駕駛員的眼睛,同樣使
駕駛存在安全隱患。
(1)此方案結構采用“雙曲率”鏡片。所謂“雙曲率”鏡片是相對單曲率鏡片而言,就是同一鏡片上采用兩種曲率,如圖2、圖3所示。

圖2 雙曲率鏡片

圖3 雙曲率視野范圍示意圖
(2)本方案結構通過對鏡片增加TiO2鍍層(俗稱藍鏡),減弱LED燈的透光,同時,反射強光不刺眼,起到防炫目作用,保護駕駛員的眼睛,以提高駕駛的安全性。
在鏡面最外端,根據球面鏡的反射原理可以計算出單曲率和雙曲率各自的視野范圍。圖3所示為曲率鏡和雙曲率鏡的視野范圍示意圖。
從駕駛員的眼點觀察,通過曲面鏡表面反射,點A為單曲率鏡視野最外點,點B為雙曲率鏡視野最外點,A與B之間的差值為增加的視野角度。所以,雙曲率鏡的視野更開闊。
為解決現方案中LED燈光太亮、對駕駛員眼睛造成刺激的
問題,在普通鍍鉻鏡上增加TiO2鍍層(藍鏡),可過濾LED燈部分強光,使光源更加柔和;另外,可使強光經過藍鏡反射對光線產生干涉,得到主峰波長較低之可見光——藍光。而藍光是人類肉眼最能適應的光源,可有效解決夜間行車時后方來車強光照射所產生的炫目問題,如圖4所示。

圖4 藍鏡與普通鏡物理層對比
由圖5(a)可見:藍鏡的反光光譜是一條曲線,可以看出在550(綠光)~700(紅光)區間反射降低,能使車燈,尤其是卡車,反射強光不刺眼,藍光區(400)至綠光區(550)反射較高。由圖5(b)可見:普通鉻鏡的光譜則是一水平線,好處是沒有色彩失真,但可見光的反射率幾乎都一樣,因此不具備防炫目功能。因此從圖5可以分析得出:增加TiO2鍍層的藍鏡與普通鍍鉻鏡相比較,能更好地反射強光,使人眼接收的光線更加柔和。

圖5 藍鏡與普通鏡光譜對比
該變道盲區警示燈結構優化后,解決了現有方案的缺陷,且產生了明顯的效益:
(1)采用“雙曲率”鏡片,確定LED燈的具體位置,一致性得以保證,同時增加了駕駛員的視野范圍,提升了駕駛安全性和品質感;
(2)采用“藍鏡”工藝,不僅能減輕LED燈對駕駛員眼睛的刺激,而且能有效減少后方車輛在夜間行車過程中燈光的干擾,提高駕駛的安全性和舒適性。
變道盲區警示燈結構和工藝優化后,有諸多好處,不僅有利于車輛夜間行車安全,變道盲區警示燈能在車輛轉向過程中給后方人員或車輛提示,有效規避交通安全隱患,提高駕駛安全性能;同時,外后視鏡集成雙曲率、轉向輔助LED燈以及藍鏡功能,提升了整車的品質感。
[1]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機動車輛 間接視野裝置 性能和安裝要求:GB 15084-2013[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4.
[2]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汽車及掛車轉向信號燈配光性能:GB 17509-2008[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0.
[3]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汽車及掛車外部照明和光信號裝置的安裝規定:GB 4785-200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4]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汽車用后視鏡:QC/T 531-2001[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1.
[5]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外后視鏡總成技術條件:Q/JQ 8200-2014[S].
OptimizationofLaneBlindWarningLampforaCertainTypeofVehicle
DONG Shaojun,CAO Juntao,CAO Hui,HUANG Ke,KE Zhangjun
(Anhui Jianghuai Automobile Group Co.,Ltd.,Hefei Anhui 230011,China)
Taking a blind spot warning light of a vehicl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LED lane blind spot warning light was increased on the general external rearview mirror lens to realize function optimization.Using the “double curvature+blue mirror” approach,the LED lane blind spot warning light position and brightness were optimized.So that in the turning process , the driver’s vision is more open and clear, improving driving safety.
Double curvature; Blue mirror; Lane blind spot warning light; Function optimization
2017-06-03
董少君(1985—),男,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汽車部件結構及電子電器。E-mail:jpdsj@sina.com。
10.19466/j.cnki.1674-1986.2017.10.013
U463.85+6
B
1674-1986(2017)10-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