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屆亞太汽車工程年會及2017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圓滿舉辦
2017年10 月24日,第19 屆亞太汽車工程年會(APAC19)及2017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2017SAECCE)在上海汽車會展中心隆重開幕。這是繼FISITA2012 國際年會之后,又一汽車技術領域國際盛會在華舉辦。
本屆APAC 19 & 2017 SAECCE會議持續三天,主題為“未來汽車與交通變革”,內容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節能環保及新能源汽車、材料與輕量化、動力總成、汽車安全等熱點話題。共呈現了2場高層閉門峰會、5場發布及頒獎典禮、4條企業參觀路線、7場專業試乘試駕,3場院士論壇、34場專題分會、28場技術分會、3場并行會議,邀請了來美國、日本、韓國、印度、德國、瑞典、荷蘭等24個國家地區的2 749位參會代表,吸引了108余家展商和13 152人次專業觀眾,全球百強零部件供應商匯集一堂,同期展覽面積達到10 000 m2。
開幕式上,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付于武先生、2014—2016年FISITA主席 Fontinails Partners特別投資合伙人Paul MASCARENAS先生致辭;付于武先生為2017汽車工業饒斌獎獲得者、安徽江淮汽車原董事長左延安先生頒獎;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劉波先生、采埃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研發中心負責人綦平先生、博世底盤控制系統中國區總裁陳黎明博士、Celeris Technologies主席Dr.v.SUMANTRAN作主旨報告;一汽集團總師李駿院士、東風技術中心談民強主任、廣汽研究院院長王秋景博士、日本汽車研究所 (JARI) 主席永井正夫先生、2014—2016 年FISITA 主席Paul MASCARENAS先生等國內外嘉賓,與清華大學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教授一起圍繞“未來汽車變革與交通”進行了一場熱烈的訪談討論。
本次年會亮點之一是院士論壇,論壇邀請到8位院士、多位行業領袖、企業家以“汽車強國與低碳發展”為主題現場演講。分享內容涵蓋“雙積分”政策、新能源股比開放、禁燃時間表、低速電動汽車等行業熱點、重點話題。院士論壇通過戰略、策略標準、氫能、天然氣、國家電網、輕量化材料等領域專家與汽車傳統動力專家的相互成果交融,發現跨領域研討至關重要,頂級專家之間的研究成果已呈現密切關聯,通過汽車這個載體和汽車工程學會年會這個平臺,創造出新的發展機遇。如,氫燃料領域院士提到的副產氫與棄風,和國家電網項目間的矛盾,將直接影響電動車與燃料電池車未來發展;材料領域院士針對氫燃料存儲技術,指出通過材料技術可幫助提升30%儲氫能力。
年會另一大亮點是中國汽車技術戰略國際咨詢委員會第三屆閉門會議。該會議由來自通用、福特、豐田、本田、現代、電裝、一汽、長安等知名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全球CTO、關鍵領域知名專家等13名成員出席。會議主要圍繞雙積分政策背景下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等熱點領域交換思想,并為中國汽車產業和技術發展提供三點建議:(1)持續地研發現有的節能、電動、燃料電池汽車技術;(2)智能網聯汽車需要汽車行業與互聯網行業、信息通信行業的深度融合與創新發展;(3)大力發展路側通信設備、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協調清潔電能、動力電池回收等上下游產業發展。
本屆年會上,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成為行業關注焦點。三天會議期間,全體大會和10余個分論壇對人工智能、V2X、信息安全、測試等關鍵技術領域進行了深入探討,并指出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但已經具備一定基礎和諸多優勢,將成為我國汽車產業由大到強的重要發展機遇。
閉幕式上,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教授進行了本屆年會學術觀點發布,進行了2017技術首腦閉門峰會宣言。宣言指出,汽車產業從未像今天這樣生機勃勃而又倍加復雜,諸多能力都成為未來出行服務生態圈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沒有任何企業能夠擁有全部能力,產業漸趨無邊界與企業經營必須有邊界正成為汽車產業的主要矛盾。這就越發需要相關各方,理清趨勢、明確戰略、清晰分工、有效協作。中國汽車產業應以積極開放包容的姿態,開展更加廣闊的深度合作,以把握產業全面重構的歷史機遇,加快建設汽車強國步伐。
更多年會信息,掃描二維碼,登陸官方微網站查看。

(來源:中國汽車工程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