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枝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
安陽社區女性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方式研究
張秀枝 河南護理職業學院
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對河南安陽3個社區73名女性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安陽社區女性對自己的健康狀況評價很不樂觀,雖然健身意識較強但健身行為方式單一,建議社區加強健康管理,社會體育指導員定期進行專業體育指導。
女性 健康意識 健康行為 研究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健康不僅是軀體沒有疾病,還要具備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良好和有道德”。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會科技的發達,人們不良生活方式的影響逐漸增大,展開對安陽社區女性這個群體的健康意識和健康行為研究,制定出相應的干預措施,提高健康意識,維護身心健康和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有著積極的意義。
對銀杏社區、商頌社區、峨嵋社區3個社區73名女性進行調查,平均年齡41.6歲。
1.問卷調查、訪問法:發放問卷80份,回收75份,有效問卷73份,有效率91.3%。并利用、微信、QQ聊天的方式,了解她們對健康的態度、鍛煉需求和看法以及運動的狀況。
2.數理統計法:全部數據經統計SPSS 18.O統計軟件包處理。
通過表1可以看出:由于生活節奏的加快,物質生活的豐富,飲食結構的改變,社會慢性病也在逐年增加,安陽社區中年女性患慢性疾病的占到36.8%,其中同時患有兩種慢性病的32.4%,三種以上的占28.6%,患病年齡也隨著年齡的增長曾上升的趨勢。其中呼吸系統慢性病占45.2%,消化系統疾病占38.1%,運動系統疾病占25.5%。

表1 安陽社區中年女性患慢性病情況(%)
通過調查得知:安陽社區女性了解健康的理念占90.7%,81.6%的女性知道規范用藥,有病及時就醫。安陽社區女性對自身健康期望值較高,在對自身健康狀況進行評估時,滿意度較低只占36.6%。對待疾病的態度,遵循“能吃中藥不吃西藥;能打針不輸液”原則。
現在社會的進步、環境的污染,食品的安全無不影響著人們的健康,因此定期進行健康體檢非常有必要。醫學專家建議,一般人群每年應體檢一次,40歲以上人群應該一年體檢2次。在調查中顯示:安陽社區女性每年安排體檢68.6%,除此之外,只有5.3%的女性會安排二次體檢,還有18.5%的安陽社區女性會在單位安排的體檢項目外增加其他項目。
從調查結果看,72.8%的安陽社區女性睡眠不足8小時,睡眠質量不好的占32.4%,長期睡眠不足會造成過度疲勞、神經衰弱、注意力不集中等狀況。睡眠不足的原因調查顯示,主要是因為孩子小、家務多,也主要集中在35歲以下教師,孩子小,輔導完孩子后才有精力去做自己的工作,因此睡覺較晚。
在調查中顯示:68.5%、64.7%、65.4%的安陽社區女性的保健方式是注意飲食、規律生活、保證睡眠,只有38.9%的安陽社區女性的保健方式是體育鍛煉,還有20.1%的女性無暇顧及健康的問題,主要集中在30-35歲這個年齡段,照顧孩子,工作壓力,沒有時間考慮促健康的方式。40歲以上女性,主要是采用體育鍛煉的較多。健康的影響因素很多,但對于自我健康的認識,才是自我保健的基礎。
安陽社區女性女教師喜歡的運動項目主要集中在對場地和器材沒有限制、對身體素質和技能也要求不高的,而且鍛煉時間和鍛煉的強度也比較容易控制的跑步占41.3%、散步25.1%和12.5%得健身操項目上,簡單易行,行之有效的快走項目也是大家選擇的體育運動。
按照喜歡出去鍛煉方式多選調查發現:75.2%的女性喜歡與同事出去鍛煉;62.5%的喜歡和家人一起;和朋友一起的占43.5%,自己獨自出去鍛煉的占18.4%,和他人一起的占8.1%,大部分女性喜歡喝同事、家人一起鍛煉。每周參與體育鍛煉1-2次占79.4%,主要集中在30歲-42歲年齡階段,由于家庭孩子較小原因,參與鍛煉較少;3次占18.5%和4次占以上2.1%,這主要是40歲以上人群。
工作忙沒有時間的占28.6%,家務多沒有精力的占35.1%,沒有場地鍛煉的占23.8%,沒有興趣的占8.5%,影響參與鍛煉的人群主要集中在35 歲左右的年輕女性,孩子小,接送孩子,孩子上學寫作業占用大量時間,沒有精力鍛煉。
慢性疾病正慢慢困擾著安陽社區女性的身體健康,并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性病癥明顯有逐年升高的趨勢,特別是50歲以上女性,應該增加每年體檢次數,做到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
雖然社會健身方式曾多元化發展,但安陽社區女性在選擇健身方式上還是比較單一,閑暇時間主要集中在照顧家庭。社區應加強對其體育運動的專業指導和定期組織活動,使安陽社區女性掌握一定的體育技能,使體育鍛煉選擇性更大,也可促使增加鍛煉的機會。
安陽社區女性的健康非短時間內就可以改善,需要長期的、系統的規劃和投入。社區應該多進行免費體檢,定期進行健康宣傳,及時發現和防范各種疾病的發生。
[1]宮留芳;對新鄉市中老年人體育鍛煉現狀的調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6
[2]高秋萍,戴國清.高校女教師身體健康及體育鍛煉對其影響的研究[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08,2(26):1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