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瘟的診斷與預防
豬瘟是危害養豬業最嚴重的傳染病之一,病原為豬瘟病毒。
目前豬瘟的臨床表現多以亞急性、慢性或非典型出現,偶有急性出現,一年四季皆可發生,但以春、秋、冬季多發,不同年齡、性別、品種的豬都可能發生,只有掌握臨床診斷和科學的檢測方法才能正確診斷和有效遏制豬瘟病的流行。
臨床診斷 在規模化豬場,如豬群中先后或同時有幾個或更多的病豬出現高熱不退、精神高度沉郁、食欲減退、全身衰弱、后軀無力,糞便干燥,后期拉稀,呈黃色、綠色不等,有時帶血,皮膚的薄皮有出血點,耳朵發紫,死亡率較高,可初步判斷為疑似豬瘟。
尸體剖檢 典型豬瘟病理解剖學變化,在現場即可做出正確判斷,如見全身淋巴結呈現出血性淋巴結炎,切面呈大理石樣外觀,皮膚有出血斑點,腎貧血有點狀出血,脾不腫大,有出血梗死,膀胱、喉頭黏膜及心外膜和胃腸漿膜有出血點。慢性型豬瘟大腸有扣狀腫,然后結合臨床流行病學調查進行分析,通常可做出診斷。
動物接種試驗 易感豬接種是檢測豬瘟病毒的最敏感方法。采取發病豬的血液或病死豬的淋巴結、脾臟、扁桃體等組織制成乳劑,無菌處理后接種易感豬(10~20千克),觀察發病情況,然后再分離病毒。通常采用兔體交叉免疫試驗。
檢測血清抗體檢測 血清抗體可為豬瘟免疫提供依據,特別是酶聯免疫吸附試驗對檢測非典型豬瘟和溫和性豬瘟有重要作用。
針對豬瘟病的流行與發病現狀以及養豬業規模化的特點,建議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預防。
加強飼養管理 加強飼養管理和衛生工作十分重要,尤其是規模化豬場,舍內定期大消毒,糞肥指定地點生物熱處理,以減少豬瘟病的傳播機會。
制定合理的免役程序 豬瘟預防主要是疫苗免疫接種。一是仔豬一出生就預防接種;二是滿月接種一次;三是春秋兩防要接受上門防疫員的補種一次;四是要做好疫苗儲藏、運輸、保管等工作,保證其生物學效價。操作時必須堅持嚴格消毒、一豬一針,確保注射有效。
加強豬瘟的免疫監測 進行免疫監測,就是定期從免疫豬群中抽樣檢查苗豬的抗體產生是否達到保護水平。對注射疫苗后抗體產生達不到保護水平的豬仔應及時補種,如補種后抗體水平仍上去的豬仔可以疑為先天感染或免疫耐受,應堅決淘汰。

消滅傳染源 豬瘟治療目前尚無特效藥,有些慢性豬瘟,豬雖能長期存活,但生長速度極慢,也容易繼發其他疾病,還成為豬瘟的疫源,因此,凡確診為豬瘟和帶病毒的豬一律撲殺銷毀且深埋,嚴重的可做群體銷毀處理,避免加劇豬瘟的傳播。同時,應嚴格消毒病豬場地和圈舍,并空圈3個月以上,在此期間,每20天進行一次嚴格的消毒,確保養殖環境的凈化和安全,獲得有效地防疫效果。
(韓剛建 棗莊市薛城區畜牧局 27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