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菜籃子工程辦公室 李如舉
南陽有機蔬菜的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
南陽市菜籃子工程辦公室 李如舉
南陽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渠首和重要水源地,目前全市正在建設中原經濟區高效生態經濟示范市,面臨著保生態、調結構、轉方式的艱巨任務。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農業提質增效,2013年底,南陽市委、市政府提出了“發展現代農業,生產有機產品”的重大戰略決策。3年來,全市以發展有機蔬菜為龍頭,抓住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成通水的歷史機遇,利用特有的生態環境條件,大力發展綠色有機農產品,全市有機農產品認證數量和面積均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目前,南陽市累計認證有機蔬菜產品(含有機轉換)131個,在有效期內的有機證書35張(含轉換),面積0.17萬 hm2,年產量4.8萬t;市政府成立了“中線渠首(南陽)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北京建立了11家“中線渠首有機村”有機蔬菜專營店和1家有機餐廳,在33個超市設立了直銷專柜,累計進京銷售“中線渠首”牌有機蔬菜2萬t,銷售額3億元。2016年,南陽市成功創建全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市和全國首個國家級食品農產品出口質量安全示范市,淅川縣、桐柏縣被國家認監委批準為“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 創建縣。
目前,有9家國內有機認證公司在南陽市開展有機認證,但后續跟蹤檢查不及時不嚴格,在投入品使用、生產管理、產品質量、產品用標等方面不規范。
由于有機蔬菜生產成本較高,特別是在轉換期(2~3年)內必須嚴格按有機產品標準進行生產管理,有機肥、生物農藥和人工等投入是普通產品的3倍以上;轉換期產品不能按照有機產品價格賣,加之品牌影響力有限,普遍效益較低。

銷售渠道多數為自主銷售、現貨銷售,網上交易、會員制直銷配送等營銷方式有限;冷鏈物流體系不完善,企業多是單打獨斗,加大了運輸成本,影響了產品鮮活度。
根據南陽市綠色有機農業提升工程的具體要求,應做好以下重點工作。
編制《南陽市有機蔬菜發展規劃》。重點規劃以南水北調水源地匯水區、白河、淮河流域水源地保護區等區域,重點發展有機蔬菜;種植品種以地方名、特、優蔬菜為主,重點發展特色有機蔬菜產品;搞好蔬菜園區規劃建設,重點建設“中線渠首有機蔬菜產業園”“中信國安南陽有機蔬菜產業園”,新野縣、社旗縣、鎮平縣等特色有機蔬菜產業園。
鞏固提升“全國農業綜合標準化示范市”和“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市”建設水平;啟動創建 “全國有機(農)產品認證示范市”前期工作; 內鄉縣、西峽縣和南召縣也要積極申報“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范區” 創建縣。 編寫《南陽市有機蔬菜生產技術規程》,建立完善的有機蔬菜標準體系,抓好標準化體系的落實,抓好生產基地的規劃與建設。應用現代生物防治、物理防治、保護天敵、有機生物菌肥、水土保持、物聯網等現代技術,全面提升有機蔬菜生產管理水平。
在有機蔬菜基地建設土壤環境大數據平臺,基地建設養土肥田、有機質循環養地利用和生物防控試點,引進生物除草劑進行試驗示范。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和“雨露計劃”,增加有機蔬菜培訓內容,每個企業保證有1名技術總負責人,每個生產基地要配備1名專職技術人員,負責有機蔬菜生產的全程管理和技術服務,積極引進新品種、新技術,開展重大技術課題攻關研究和推廣應用。
一是加強產地環境監測和農業投入品監管,規范企業合理使用農業投入品,做好生產記錄檔案建設。二是加強對認證機構和生產企業監管,各級質量技術監管部門,要認真履行監管職責,嚴格執法,對在南陽市開展的有機產品認證活動及獲證企業的生產、加工等違法行為要依法進行查處。三是建立質量誠信體系和質量追溯體系,加強行業自律,共同維護有機蔬菜質量安全。
打響有機蔬菜品牌,利用媒體網絡、交易會、論壇等平臺,全方位宣傳推介南陽市有機蔬菜品牌,擴大南陽有機蔬菜品牌在國內外的影響力和美譽度。組織企業參加國際國內有機食品展會,通過發布招商引資信息,簽訂購銷協議;鼓勵龍頭企業,實行“訂單生產”,發展網上交易和電子商務,推廣會員制和直銷配送等形式,使南陽有機蔬菜直接進超市、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搞好“京宛合作”,推進有機蔬菜進京,以中線渠首公司在北京建立的有機專賣店(有機村)、中信國安在北京的社區店和各縣區在北京的銷售點為窗口,建立有機蔬菜進京銷售平臺,拓寬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