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樂縣農牧局 常振山
南樂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調研報告
南樂縣農牧局 常振山

河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
河南省綠色食品發展中心
河南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委辦公室 主辦
南樂縣位于河南省東北部,冀魯豫三省交界處,轄12個鄉鎮,322個行政村,耕地4.27萬hm2,總面積624 km2,總人口5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47萬人。近年來,南樂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集中力量抓招商、重中之重抓工業、提質增效抓農業、加快新型城鎮化建設步伐的總體思路,堅持穩重求進總基調,牢固樹立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發展理念,夯實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
2015年,全縣糧食播種面積3.93萬hm2,總產量60.562萬t。全縣年生豬出欄45.7萬頭,肉牛出欄8.5萬頭,奶牛存欄1.3萬頭,家禽出欄1911萬只,羊出欄5.5萬只。畜牧業產值完成23.6億元。全縣設施農業面積0.69萬hm2,全年蔬菜總產量達60萬t,總產值達20億元。全縣晚秋黃梨面積達到0.13萬hm2,蘋果面積達到0.31萬hm2。西邵鄉劉苑村(蓮藕)、谷金樓鄉東邵郭村(蘋果)被認定為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先后榮獲全國食品工業強縣、全省食品安全示范縣等國家和省級榮譽稱號。
近年來,南樂縣認真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及文件精神,全縣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得到較大提高。截至目前,南樂縣獲得認定無公害生產基地8家,綠色食品生產基地1家,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0.49萬hm2。獲得認證無公害農畜產品14個,其中蔬菜類5個,糧食類3個,畜產品6個。古寺郎胡蘿卜、西邵紅杏獲地理標志產品認證。
2016年,南樂縣送省例行檢測樣品4個批次、80個樣品,送市局例行檢測4個批次、80個樣品,全部合格,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農業標準化生產,杜絕了違禁限用農藥的使用,對違法經營、使用農業投入品和銷售不合格農產品的違法行為有一定程度的遏制。
存在只注重農產品數量,不重視農產品質量,不按照標準化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操作,生產的農產品達不到無公害安全標準;一些農資經營商、農產品生產者唯利是圖,法律意識淡薄,經營銷售過期及假冒農藥、化肥、種子,全民安全意識有待提高。
農產品監管部門涉及農業、工商、質監、食品、藥品等部門,各監管部門之間職能重疊交叉,有些方面又監管乏力,缺乏法律支撐。如農業部門對農產品生產環節監管上主要是查處違法使用禁限用農藥等農業投入品行為,而查處違法使用行為量大面廣,很難操作。
當前雖然檢測工作正常開展,但仍然存在資金不足、檢測設備落后、人員少及檢測能力不強等問題。全縣12個鄉鎮,農產品生產范圍廣、檢測面大、戰線長,現有的檢測體系不能完全滿足檢測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產品質量檢測監管工作的效率。
農產品可追溯系統是一項長期建設過程,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由于南樂縣政府財政緊張,支持力度非常薄弱,僅靠企業出資,很難實現有效及時的追溯。2017年縣農牧局舉辦了2期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培訓班。
各職能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全力監管和動員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充分利用廣播、電視、農業信息網、“村信通”飛信平臺等各種新聞媒體,大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提高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
一是加快縣農產品檢測站建設。新建實驗室,購置儀器設備,加強縣級檢測人員培訓。二是加強鄉鎮農產品質量檢測站建設。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對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蔬菜超市等配備檢測儀器,有專業人員開展農殘檢測,逐步做到應檢能檢、應檢全檢。
一是結合本地實際盡快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方面的法律法規。二是明確職責,加強配合。充分利用農業、質監、藥監等部門現有的檢測機構和設施,整合資源,優化配置,實現資源共享,信息互通。三是廣泛開展宣傳。利用各種媒體開展公益宣傳,普及追溯食品安全知識,讓更多的公眾參與到質量安全中,實現社會共治。
根據監管職責,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違法行為的懲處力度,對違法經營、使用農業投入品、違法經營不合格農產品的行為要堅決予以打擊懲處;對在監管中不履行職責、失職、瀆職等行為,要強化責任追究力度,要嚴格堅持安全生產問責制,對安全生產責任不落實、專項整治工作不重視或因專項整治不到位而導致重大特大事故發生的,要嚴肅追究有關責任人的責任,在全社會營造良好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