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中職服裝專業教學的現狀,其后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的解決措施,希望以此提高服裝教學專業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中職 服裝設計 教學 改革
一、我國中職服裝設計專業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缺乏明確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
服裝設計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但是由于我國的教學方式一直延續傳統的課堂填鴨式教學形式,沒有清楚認識到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與市場實際需求脫軌。很多學生畢業后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一是缺乏工作的適應能力,二是缺乏創新能力。
(二)教學模式單一枯燥
課堂教育僅僅是讓學生制作設計圖紙和效果圖,學生學到的只能是理論上的知識。但是就實際社會需求而言,圖紙設計和實際效果是存在一定差距的,不管是從色彩、材料還是從造型來說,展示出來的效果都是各種各樣的。教學模式的單一枯燥導致學生沒有得到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無法滿足工作崗位的需求。
(三)課程教學與實踐需求脫軌
服裝設計專業從一定意義上講屬于一門綜合性學科,涉及很多學科的內容,比如經濟管理、市場營銷、美術設計等等,由于其內容的復雜性,導致學生的課程設置顯得異常雜亂。中職教學的時間只有三年,有的甚至只有兩年,學生想要在這么短的時間內精通如此多的課程,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所以,學生對于任何課程都只能掌握皮毛,卻不能深入了解,這樣的人才我們稱之為全面發展型人才,但卻不是綜合實踐性人才。
(四)缺乏針對就業方向的專業教學
根據實際情況可以看出,學生在畢業以后的就業情況是非常不理想的。一方面,學生對自身能力不相信;另一方面,企業需要對剛畢業的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并且投入成本對其進行培訓,所以大多企業寧愿選擇更有經驗的人員來從事部門工作,也基于此導致應屆畢業學生失去了很多就業機會。筆者認為,這主要是由于學校的教學并沒有針對學生未來就業的方向,學生進入社會難以適應,對自身能力沒有準確定位。
(五)教學設備不健全,缺乏有力的師資力量
中職院校的服裝設計專業實踐課程通常只配置一個工藝室,購置一些縫紉機、熨斗等設備,一些更為先進的設備設施由于價格昂貴,學校難以承受;同時,服裝設計專業的教師同大多數教師一樣,都是直接從院校畢業就進入學校進行教課,其接觸到的社會情況以及行業情況是非常有限的,對當前潮流設計并不精通,因此,很多教師的思想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了。
二、針對當前中職服裝設計教學情況進行改革的思考
(一)明確以市場需求為基準的教學目標
首先,要明確教學的根本目的,為社會輸送綜合性實踐人才。為了完成這一目標,對于中職服裝設計專業而言,應分析當前社會的實際需要和行業的發展情況,盡量實現服裝產業的制造、供應、銷售三個環節同時把控;將經濟管理、市場營銷以及美術設計相融合,實現學生會設計、會工藝、會管理、會營銷的教學任務,使教學具有實踐性和應用性;學校要創新教學模式,以企業需求為課程設置標準,使學生在就業前了解企業需求,畢業后有信心地接受崗位職責和內容。
(二)優化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與實踐接軌
中職院校的服裝設計專業應根據市場和企業需求,對課程教材進行改編完善,了解當前服裝設計行業的發展趨勢和潮流動向,做到與時俱進,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教材案例分析,強化學生對時尚的理解。另外,要做到教學與實踐接軌,可以加強校企合作,使學生接觸企業的實際運行過程和服裝設計崗位的主要工作職責和內容,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
(三)鼓勵學生參與市場,開放教學模式
學生對市場的了解不能僅僅局限于書本知識,必須積極參與其中,才能體會到市場的真正需求。傳統的學習模式已經被淘汰,要開放教學模式,組織學生參與市場調研,還要增加學生觀察生活的能力,為以后更好地創作奠定基礎。
(四)培養社會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服裝設計專業的課程設置應當注重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建立科學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模式,在課程中加入創新元素,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加強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相關意識,從而改變當前人才市場學生被動選擇的現狀。
(五)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要轉變觀念,摒棄之前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對自身有更高的要求,同時以更高的標準要求學生。教師也應當多進行社會實踐,使自身知識的更新速度與時代發展齊平,了解社會的審美和時尚發展,從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三、結語
為了滿足社會的發展和企業的需要,服裝設計專業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模式和教學內容,使學生積極參與市場,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參考文獻:
[1]戴美萍. 中職服裝設計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 山東紡織經濟, 2012(02).
(作者簡介:高洪躍,女,本科, 廣東省普寧市普寧職業技術學校,教師,研究方向:服裝設計、服裝生產管理)(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