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曉政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25.001
摘 要:針對民用飛機的大側風起降試飛,需要立足CCAR25部的相關技術標準,嚴格執行,以便實現試飛技術的有效控制,更好地在民用飛機領域進行推廣使用。本文立足是大側風起降試飛的背景,強化對理論風量側風的分析,探討了其在全重量范圍內的計算模式,對民用飛機大側風起降試飛技術進行了全面的闡述。
關鍵詞:民用飛機 大側風 起降試飛 關鍵技術
中圖分類號:V2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9(a)-0001-02
民用飛機大側風起飛著陸在整個飛行領域被高度重視,是CCAR25部的重要項目類型。尤其是結合CCAR25部設計和審核的飛機,更需要關注其飛著陸階段的抗風性能,同時,將最大側風值作為限制數值寫入飛行手冊,這在根本上對整個民用飛機合格審核工作具有重要指導價值。對于大側風起降飛行而言,與正常環境下的起降飛行存在差異,整個試驗彰顯難度,伴隨著一定的風險,需要具備高超的試飛技術,同時,試飛員的駕駛技術也十分關鍵。鑒于此,要立足力學理論知識,全面分析飛機理論抗側風量的預防手段,結合實踐,進行全面驗證。另外,要重視理論抗側風量試驗向實踐的過度,強化關鍵技術與數據的處理。
1 重視試驗關鍵狀態點的選擇和分析
對于大側風起降試飛,在原則上進行分析,需要以最小飛行量進行操作,直到滿足正側風條件,達到飛行規定的操縱性與穩定性的標準。但是,立足實踐,很難達到理論試飛條件。結合理論抗側風量結果的分析可以看出,方向舵偏度是影響抗側風量的關鍵性因素,影響力明顯大于飛機自身重量。在實際飛行中,方向舵偏度具有一定的余量值,因此,較小重量正側風對最小飛行重量是充足的,小重量進行大側風起降試飛是比較好的選擇。立足后重心裝載情況,飛機抗側風能力不大,同時,飛機穩定性不強,很難進行靈活的動態操縱。基于此,后重心裝載模式對于大側風起降試飛十分重要,是比較合適的方式。另外,為了推動試驗的有序進行,要控制好最大不對稱背景下油量的裝載情況,將舵面容差控制在下限區間。
2 對飛機理論抗側風量預測及擴展的介紹
2.1 飛機理論抗側風量預測模式分析
在進行大側風起降試驗之前,需要重視對理論抗側風量的明確,保證相關人員能夠全面掌握飛機抗側風能力,有效降低風險。通常情況下,著陸階段的抗側風能力更強,結合著陸環境,對理論抗側風量進行全面計算。
2.2 對飛機理論抗側風量進行驗證
借助民用飛機機型,實現對飛機理論抗側風量的有效驗證。在積極獲取相應重量數值,采取合理的計算方法,實現對一定重量條件下,理論抗側風量的核算,同時,對試驗真實結果進行對比。在特定重量背景下,需要重視風速的合理性,在此基礎上,將其換算到方向舵滿的狀態下,合理控制理論抗側風量與實際風量之間的誤差,保障處于預期范圍。在這種方式的應用下,能夠實現對抗側風能力的真實體現。
2.3 飛機理論抗側風量擴展至全重量范圍的方式
對于飛機抗側風量而言,其與重量具有較為密切的關系。因此,要立足全重量角度,對抗側風能力進行探討,強化抗側風量工作的延伸。在全重量背景下,實現對抗側風量的準確獲取,尤其是關注幾組函數關系,如飛機著陸速度與飛機重量,正側風的風量與飛機自重與方向舵偏度。針對不同的機型,立足全重量范疇進行著陸參考速度的設置,目的是準確獲取全重量范圍內理論抗側風風量大小。
3 對民用飛機大側風起降試飛關鍵技術的介紹
3.1 駕駛技術
在大側風環境下,通常起飛采用的是雙發起飛的方法,在完成起飛之后,對風行姿態進行及時改變,目的是保證飛機飛行航跡的穩定性,使得其能夠沿著軌道中心線,呈現持續起飛的狀態。但是,大側風環境下,起飛與著陸都面臨更為復雜的環境。在大側風著陸下滑階段,需要運用一定駕駛技術進行側風的及時、合理的修正,通常使用偏航法與側滑法。側滑法能夠更好地滿足駕駛員的操縱需要,達到地面航跡控制的標準。但是,如果將這一方法應用在著陸階段,會出現側滑角和滾轉角現象,使得處于迎風面的機翼距離地面更近,一旦迎風機翼抬起不及時,很容易出現機翼觸底的情況,產生危險。另外。為了提升舒適度,偏航法具有自身的優勢。與此同時,這種方法有利于實現動態糾偏功能,具備較強的抗側風能力,對抵御強側風作用突出。為了實現對大側風狀態下,起降試飛的全面掌控,需要將側滑法與偏航向法進行積極融合。偏航法適應的環境是著陸,同時,與飛行實際進行關聯,發揮側滑法的作用,促使其在飛行中能夠沿著跑道延長線進行下滑,實現安全著地的目的。在達到接地之后,對駕駛盤進行操作,加之腳蹬操作,保證飛機航向的準確性,與機翼保持水平狀態。經過試驗檢測,這種結合法能夠有效避免大側風條件下著陸的復雜性,同時,防止機翼觸底現象的發生,保證試飛員能夠精準地掌握地面航跡,對于民用飛機大側風著落試飛方案的構建意義重大。
3.2 對風速測量技術的介紹
大側風起降試飛主要是借助地面滑行、起飛以及著陸進行側風條件下安全起飛和著陸的驗證,因此,風速測量十分關鍵。風速的測量可以通過多種方式實現,其中,較為準確的是進行起飛離地點和著陸接地點附近的風況測量。在大側風起降試飛中,需要在飛離與著陸地點附近進行活動氣象車的設置,全面獲取測量過程中風況數據,根本目標是保障為大側風起降試飛工作提供更加全面的信息,保障具有較高的準確性。
3.3 對試飛數據處理技術的分析
3.3.1 對風速的準確修正
根據航空領域的制度和標準,對大側風起降試飛中的風況數值進行修正,保障其達到10m高度處的90°側風風量值。在整個試驗中,一旦數值沒有達到這一高度,需要采取積極的修正手段。
3.3.2 風速方案的選擇
在大側風起降試飛中,時間段的選擇對正側風數據的獲取也十分關鍵。在試飛過程中,在進行風速選擇的時候,需要關注幾個問題,首先,尊重行業標準。其次,重視國內外飛機大側風試飛經驗的價值。再次,重視做好飛機著陸階段的劃分。最后,關注飛機的氣動效能。結合結果分析,制定合理的風速數據選擇方案。對于起飛和著陸階段,都需要將空速在111km/h,90°側風風量的平均值,不同之處是飛機距離地面的高度不同,起飛時期,控制在10.7m時間段,著陸時控制在15.2m,目的是準確測出整個過程的正側風量。這一方案負荷CAAC要求,備受認可,為民用飛機大側風起降試飛提供巨大的支持。
4 結語
綜上所述,對于民用飛機而言,大側風對其安全性影響較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同時,大側風起降試飛在整個飛機適航合格審定中價值巨大。因此,要深入分析民用飛機大側風起降試飛問題,明確其理論預測方法,結合結果,強化對方法的驗證,強化預測的合理性與高效性。另外,將這種方式延伸到全重量范疇,重視關鍵試飛技術的分析,更好地實現對飛機大側風起降試飛的指導作用。
參考文獻
[1] 張鑫博.民用飛機飛行管理系統試飛評估關鍵技術研究[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
[2] 楊飛,梁技,章俊杰,等.現代民用飛機顫振試飛適航驗證的關鍵技術[J].航空科學技術,2012(5):22-2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