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日報》9月5日消息,去年下半年,央行等七部門出臺新規,禁止房產中介提供“首付貸”。本輪房產調控,禁止“首付貸”的監管態度也被重申。然而,在北京地區,仍有房產中介違規協助提供首付貸。為了掩人耳目,還引入了合作的擔保公司,并假借“信用貸”“消費貸”之名活躍在二手房交易市場。
點評:之所以要制止首付貸,是因為這種完全由金融杠桿撬動的住房炒作蘊含了巨大的金融風險,一旦購房者的資金鏈斷裂,就會導致全局性的金融危機。從世界金融風險史來看,房地產是重要的風險來源點之一,例如美國和日本的教訓。房價飆升必然有房貸從中推波助瀾,房貸杠桿率越高,房價就越高。有學者統計過發生金融風暴的國家,凡是房貸高杠桿率的國家必然是“爬得越高,摔得越慘”。
但是,要真正制止這種換“馬甲”的“首付貸”,卻有點困難。因為我國房貸審核對借貸人的償還能力和意愿過于寬松,例如僅僅依靠收入證明、銀行流水、央行的個人征信記錄,這些都是很粗的審核標準,并不能真實、全面反映借貸人的償還能力和意愿,況且,當前銀行流水、收入證明的造假空間太大、合法化成本太低。例如,通過消費貸的錢,分成銀行要求的月份做流水就能輕松蒙混過關。由此可見,房貸審核標準太粗且缺乏剛性約束,給了首付貸等灰色信貸有生存空間。
灰色信貸的“七寸”在最終的房貸資格審核。禁絕“首付貸”可以借鑒國外。次貸危機之后,美國吸取了教訓,銀行收緊了房貸的審核標準,銀行需要嚴格審核貸款人償付房貸的能力和償付房貸意愿。前者貸款人要用文件證明其納稅收入、財產和房租支出等財務狀況。后者要查貸款人的信用分數。銀行最重要的是審核貸款人的報稅資料。在報稅資料之外,銀行還可能要求會計師對小生意貸款人作出財務報告。因此,監管部門只有出臺相關規制政策,切實提高房貸審核標準,才能真正遏制首付貸。
新政策
上交所明確創新創業公司非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制度安排
上海證券交易所9月22日發布《創新創業公司非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業務實施細則(試行)》,《實施細則》的主要內容包括四個方面:一是明確發行主體及適用范圍;二是明確發行方式;三是明確各方機構的職責分工;四是明確轉股流程。
《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出臺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意見》指出,到2020年,教育基礎性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形成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教育體制機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