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進保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7.25.240
摘 要:建筑結構構件配筋復雜,令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無味,致使教學成果難以顯現。本文通過柱下獨立基礎配筋模型的外觀設計、配筋設計、板材與配筋下料計算、成型粘接等4方面,詳細介紹了模型制作全過程,從而讓學生達到對配筋圖有直觀、立體感認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了對房屋結構構造的了解,從而讓學生對結構施工圖有了全面掌握。
關鍵詞:建筑結構模型 獨立基礎 亞克力板材 粘接
中圖分類號:TU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7)09(a)-0240-03
《建筑結構》是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最重要的核心課程之一;其主要任務是讓學生理解各類建筑結構體系,掌握其結構構件組成及構造措施,培養學生的結構分析與結構識圖能力,為后續課程及今后工作打好基礎。
由于這門課程實踐性強、理論知識廣且深,建筑結構構件配筋復雜,令絕大多數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枯燥無味,致使教學成果難以顯現,比如說,在講柱下獨立基礎的配筋問題上,首先應對基礎進行受力分析,然后對基礎進行配筋計算,在此基礎上,根據構造要求畫出基礎的配筋圖,最終是想讓學生達到柱下獨立基礎配筋分析和識圖的能力,但學生不一定能真正達到,這是因為,通過這種教學過程和方式,學生對公式枯燥乏味,不感興趣,對通過計算得到的配筋在以圖形展示出來時缺乏立體感官認識,在老師以柱下獨立基礎配筋模型展示給大家觀看時,學生又缺乏對每根鋼筋、每個部位的詳實認識,最終讓學生在學完“建筑結構”課程以后,對梁、板、柱、基礎組成的建筑物骨架缺乏結構分析與結構識圖能力,對建筑結構沒有空間立體感,對梁、板、柱、基礎的配筋沒有直觀認識。所以應對這門課程進行實訓教學改革。
我們改革的主要思路:讓學生在結構構件(梁、板、柱、基礎等)受力分析時有感官立體認識,通過公式計算得到梁、板、柱、基礎的配筋以后,在繪制配筋圖的同時,讓學生制作結構構件(梁、板、柱、基礎)配筋模型,從而讓學生達到對配筋圖有直觀、立體感認識。
下面我們以柱下獨立基礎配筋模型為例,給大家介紹實訓化教學的配筋模型制作過程。
1 柱下獨立基礎模型外觀設計
主要從柱下獨立基礎的軸測圖、三視圖對柱下獨立基礎的外觀進行了設計,見圖1軸測圖、圖2正視圖、圖3側視圖、圖4俯視圖。
2 柱下獨立基礎模型配筋設計
在柱下獨立基礎模型外觀設計的基礎之上,我們對柱下獨立基礎模型的配筋進行了計算設計,根據混凝土結構的相關計算公式,結構實際工程柱下獨立基礎的尺寸、荷載等情況,我們假定了一些參數,得出了柱下獨立基礎模型配筋的相關數據。
某多層框架柱下獨立基礎,柱中已配有的縱向受力鋼筋,上部荷載傳至基礎底板處的荷載值為kN,kN·m,基礎埋深d=0.4m,修正后的地基承載力特征值kN/mm2,現求基礎底板配筋。
(1)確定基底底面積。
故取b=0.3m,l=0.3m
驗算承載力:
P=2850 (2)基礎底板配筋。 pjmax=8457.12N,pj1=4470.48N 柱邊彎矩為: 故配的鋼筋,AS=1284mm2 MII同MI方向,鋼筋根數一致,配筋圖見圖5基礎底板配筋圖、圖6A-A剖面圖。 3 柱下獨立基礎模型板材、配筋下料計算 根據模型的設計,我們對模型板材用料和鋼筋用料分別進行了計算。 3.1 模型亞力克板材下料計算 我們根據模型的外觀設計,將模型板材進行了分割,分割的板材主要以矩形板材、回形板材、梯形板材為主。模型板材的具體下料尺寸見圖7板材下料圖1、圖8板材下料圖2、圖9板材下料圖3,最終模型板材下料的預算見表1模型板材下料計算表。 3.2 鋼筋下料計算 根據柱下獨立基礎模型配筋的基礎底板配筋圖、A-A剖面圖,鋼筋下料計算如下。 (1)基礎底板受力鋼筋(Φ10@50)。 單根長度:l=280-3×2+6.25×10×2=399(mm)=0.399(m) 鋼筋總長:L=14×0.399=5.586(m) (2)柱插筋(4Φ10)。 單根長度:1=180+20+50+=1.72m 鋼筋總長:L=1.72×4=6.88(m) (3)箍筋(Φ10@50)。 單根長度:l=(60-3×2)×4+6.25×10×2=341(mm)=0.341(m) 根數: 鋼筋總長:L=0.341×6=2.046(m) (4)Φ10鋼筋單價:1元/m。 鋼筋總造價=(5.586+6.88+2.046)×1=14.512(元) 3.3 柱下獨立基礎模型總造價。 28.67+14.512=43.182(元) 4 模型制作 根據前期的模型設計,以及對材料的市場調研,我們主要通過以下步驟來制作模型。(1)雅克力板材的裁剪及粘接,見圖10。(2)鋼筋的剪裁及骨架綁扎,見圖11。(3)模型的整體成型制作,見圖12。 5 結語 通過建筑結構模型的制作,一方面學生可以親自動手制作模型,激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房屋建筑結構構造的了解,對房屋結構施工圖有了全面的掌握。另一方面制作的模型作為專業課的教學輔助工具,在教學中得以廣泛應用。同時,建筑模型能反映房屋及其構件的真實構造,以及構件間的連接關系,使學生建立良好的空間感,模型雖然沒有多媒體帶來的動畫效果,卻可以和學生建立比較親近的互動。 參考文獻 [1] 劉捷.房屋建筑模型教具制作探討[J].武漢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3):96-98. [2] 王春福.基于建筑模型制作的建筑識圖能力培養研究[J].科技向導,2013(5):102-103. [3] 李力.建筑模型制作課程的教學探討[J].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5):137-138. [4] 周圓圓.關于建筑模型教學的一些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1(32):172-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