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濤
(萬山林業局 貴州銅仁 554200)
森林資源培育的理念和技術要求
龍濤
(萬山林業局 貴州銅仁 554200)
針對目前森林資源培育理念技術應用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從實踐角度出發,分析了森林資源培育理念與技術應用的局限,并提出了優化控制的方法策略,其目的是為相關建設者提供一些理論依據。結果表明,只有在充分結合森林資源使用現狀與未來發展方向需求的情況下,才能使森林資源培育技術的應用效果得到應有保證。
森林資源培育;林地;成活率;育種管理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發展進程的不斷加快,人們對森林資源的使用量需求越來越大。然而,不合理的資源利用方式,使得我國森林資源并未得到合理利用。為此,相關建設人員應加大森林資源培育技術的研究力度,即在明確森林資源培育理念、方向以及技術應用要求的基礎上,提高樹木種植的成活率與生長率。這樣一來,各行各業的經營發展就能在不影響森林資源的正常生長與繁殖的情況下,進行生產建設,并在最終,達到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故,研究人員應將其作為重點科研對象,以作用于實踐。
森林資源具有防風固沙、水土保持、涵養水源以及調節氣候環境的功能作用,其能通過對溫度的調控,提高地區土壤與空氣的濕度,進而使低保水分的蒸發量以及農作物的蒸騰量得到有效控制。這樣一來,就能深化地區一系列災害的控制效果。為此,相關建設人員應加大森林資源培育理論與技術要求的研究力度,以使森林始終處于可持續性的生長發育狀態。這里的森林資源培育理論就是使森林資源發揮出社會公益功能,以達到美化環境、凈化空氣以及防止污染的目標。而森林資源培育技術,就是為社會提供滿足林產品需求的能力。林產品是指,從樹木中提取糠醛、乙醇、甲醇以及活性炭等工業原料,還有動植物類的藥材與其他副產品。這些均是使森林資源涉及地區與人民群眾實現致富目標的重要途徑,研究人員應進一步深化森林資源培育理念與技術的應用研究,以落實理念與技術進而使森林資源具備更趨效用的能力[1]。
當前階段,雖然我國的森林資源十分有限,但是現代化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步伐,使得各行各業對森林資源的使用量需求越來越大。這種情況,已經導致森林資源的總儲量出現了短缺現象,同時,也引發了人口與森林資源供給不平衡的問題。究其原因,我國的森林資源大多為幼型樹木或是中型樹木,其因需要較長的培育期,未能為資源使用提供充足的資源供給[2]。
此外,一些地區因缺乏森林資源培育與保護理念,資源的開發并未開展相應的管理工作,這就降低了森林培育工作的開展效果。經調查,森林資源培育理念與技術應用局限主要體現在兩方面,即樹木生長量低且農村涉林收入低。在樹木生長量方面,雖然我國林木生長狀態每年均處在相對較高的趨勢,但與其他國家相比,每公頃的生長量仍有很大差距。以貴州地區為例,其林木每年每公頃生長量僅為10m3,僅為發達國家的20%左右。造成這一現狀存在的原因為:我國樹木種類眾多,且對環境、光照、氣候以及水分的需求具有很大差異。一些地區基于對經濟因素的考慮,采用不適合的種苗進行林地制造,這就制約了其作用于森林資源的作用效果。例如,除了種苗自身的特性,林地制造本身就具備種苗空隙較小的特點,使得每年樹木的干徑增長范圍連1cm都達不到,許多林地均漸漸成為了長不大的老樹林[3]。
而在農民涉林收入方面,種植樹木是一種慢性投資,其具有生長速度慢、收益不高且管理部門要求多特點。再加上,種植戶林木銷售渠道不暢通,即無法采用競拍方式進行售賣,使得種植樹木的收益十分有限。而且,樹木被砍伐后,大多數樹根仍埋在地下,使得森林資源的利用價值并未完全發揮出來,即并未發揮出應有的作用價值。由此可見,森林資源培育理論與技術應用并沒有按照既定的要求進行控制,故,研究人員應從實踐角度出發,來解決上述問題給森林資源有效利用帶來的影響[4]。
森林資源培育工作的開展要遵循邊培育邊保護的理念,來將森林保護與森林資源旅游觀光產業充分結合起來。此情況,相關建設人員要綜合多方面因素的考慮,來建立相關的保護制度。經先進國家發展經驗證實,當將森林資源的培育建設與高效的生態系統充分結合起來,就可使人類進行的生產建設經營活動與自然環境得到有效結合,進而實現森林資源利用的可持續性目標。這樣一來,就能在提升森林物質產量與文化產品產值的情況下,使森林與林業產業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從而為生態體系的維護與產業發展提供重要的物質支撐。
要想提高林木采伐與撫育技術應用的效果,需在掌握控制對象,即森林資源使用現狀的基礎上,按照相關標準進行設計方案確定。以貴州地區某林地種植產業應用的培育技術過程為例,為提高種植林木的適用性,培育技術人員從管理角度出發,即通過加強苗木育種階段、育苗階段以及栽種階段管理,來達到森林資源培育技術應用的目標要求[5]。
(1)在育種管理階段,培育技術人員借鑒國外優異育種技術的應用方法,來提高樹木的質量。為滿足當前現代化經建設對森林資源的使用量需求,可將杉木子測定技術,作為重點工作方法。該方法在林地種植楊樹與柳樹等樹種過程中,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據統計,種植樹種的成材率、纖維素含量以及密度等相關指標,均得到了有效提升。成功優化了所處森林資源的發展環境,為森林資源的使用提供了更具效率的種植生產環境。
(2)育苗階段,培育技術人員按照既定的育苗程序,通過注重基質制備、催芽、容器選擇以及播種等,來為苗木生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即通過化學測定,來提高苗木的存活率與生長質量[6]。如表1所示,為不同林地以降水量為衡量標準,所選擇的苗木類型。

表1 不同林地類型成林年限表 單位:年限
為此,育苗培育技術人員就可從環境保護的高效控制方面出發,提高樹種選擇的適用性,即經結合生物學特點以及繁育特征需求來進行確定。這樣一來,苗木種子的采集、儲存,均能在高適用性與高穩定性的狀態下,滿足林地開發建設的目標需求。
在栽種管理階段,森林資源培育技術人員應將工作重點放在,森林密度的控制。具體來說,為提高樹木在后續生長階段的成活率,因根據林地所處的實際環境以及建設要求,來確定栽種密度。這樣一來,林地的開發建設就能將機械化投入其中,進而提高森林資源培育技術的應用效率
以林地競拍階段管理過程為例,該林地采用了敞開式的競拍方式,來提高森林資源買賣雙方的經濟效率,進而提高信息獲取的正確性。于此,不僅降低了買賣雙方的工作成本,還使雙方均能得到受益。具體來說,就是為林木種植戶提供正規且合法的程序,進而將砍伐、摘采以及幼苗綠化均集合起來,來使森林資源使用發揮出最大的價值。在此環境下,森林資源就可在規范的市場環境下進行可持續性發展利用,進而服務當前階段現代化建設的全面發展進程[7]。
綜上所述,森林資源培育技術的應用效果,將直接決定該行業的開發建設是否能夠滿足社會各界對其使用量的需求。為此,基于當前森林資源培育理念與技術應用的局限問題,研究人員應通過明確森林資源培育方向、優化森林資源培育技術控制以及完善森林資源培育管理體系,來提高森林資源的建設與保護價值。為此,相關建設人員應將上述研究成果更多地作用于實踐,進而滿足現代化經濟建設背景下對其合理使用提出的控制需求。
[1]李小豐.建筑屋面防水施工技術探討[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4(14):234.
[2]馬玉紅.加強森林培育技術提高森林資源增長[J].生物技術世界,2014(10):40.
[3]宋仲禹,馬牧.遙感技術在森林資源調查中的應用——以黑龍江省為例[J].科技風,2012(21):115.
[4]李淑艷.論加強森林培育技術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J].北京農業,2015(22):111~112.
[5]李國升.多功能森林經營理念在遼寧林業發展中的應用[J].安徽農業科學,2015,43(26):171~172.
[6]季海云.森林培育技術的發展趨勢及管理措施探討[J].農業與技術,2016,36(08):164.
[7]劉博.淺析加強我國森林資源培育與保護的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7,37(04):188.
S757
A
1005-7897(2017)20-0127-02
201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