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云
相比一些家大盤穩的大券商,還有一批高度倚重自營的小伙伴,它們今年前三季度自營收入實現翻番,連帶著整個公司的營收也大幅增長
那些經常出具投資建議的賣方券商,自身的投資能力如何呢?相信很多人會關心好奇,這不僅僅是圍觀看熱鬧那么簡單,還是判斷券商是否有投資價值的重要因素。
今年前三季度,整個A股呈現結構分化行情,低估值的大盤股一路上漲,而往年唱主角的成長股卻一蹶不振。所以說,如果今年押錯了寶,那么你的成績肯定會很難看。反之,如果判對了趨勢,成績肯定非常亮眼。那么今年哪些券商的自營成績可圈可點呢?
自營整體大翻身
從三季報披露的數據看,29家A股上市券商的自營能力整體表現不錯,近七成實現了正收益,券商自營收入共計564億元,同比增長了20.2%,成為帶動整個券商業績的重要業務。投資收益大幅增長主要是由于券商對今年前三季度的股票市場投資,尤其是價值型投資表現優異。2017年前三季度,上市券商平均投資收益率(未年化)為3.41%,綜合投資收益率(未年化)為3.82%。
排名前三位的仍然是大型券商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以及廣發證券,自營收入分別為65.78億元、62.15億元以及60.79億元,管理規模和能力都比較突出,每年投資成績都比較穩定。
《投資者報》記者注意到,今年自營收入排名前10的券商中,只有國泰君安和銀河證券出現了下滑,幅度分別為28%和4%,其他券商成績都很不錯。例如東方證券、華泰證券、興業證券、申萬宏源以及招商證券,自營收入分別為47億元、35億元、24億元、23億元、21億元和17億元。
8家券商自營翻番
相比這些穩定的券商,還有一批活躍的小伙伴,它們今年前三季度自營收入實現翻番,連帶著整個公司的營收也實現了大幅度增長。這個名單包括山西證券、第一創業、華安證券、東方證券、申萬宏源、國海證券、西南證券和光大證券,總計8家券商。
公司季報顯示,這些券商都高度倚重自營,自營收入占比至少超過兩成。盡管A股行情波動比較大,他們的收入波動也會非常大,但這些券商由于營業部網點少,經紀業務不占優勢,只能另辟蹊徑,自營就是他們抉擇的一個戰場。
例如,山西證券前三季度自營收入7.8億元,暴增326.7%,自營收入占比高達23%,成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同時也是前三季度營收翻番的重要原因?!锻顿Y者報》記者翻看該公司三季報發現,主要原因是固收類自營規模增加。根據中信建投分析師測算,前三季度山西證券自營盤平均規模為165.45億元,較去年均值增加49%。三季度末,公司杠桿倍數達到3.06倍,較去年年末增加0.25倍。但如今風光的景象掩蓋了去年上半年的慘狀。去年上半年,山西證券自營曾大幅縮水九成,導致公司盈利滑坡八成。
地處安徽的華安證券自營業務也是公司收入的重要支撐,前三季度自營收入3.4億元,同比增長208%,對公司收入貢獻占到了兩成多。公司三季報顯示,主要是公司擴大了權益投資范圍,加大了量化衍生品業務的配置比重,同時主動調整了固收的倉位結構,致使投資收益率領先市場基準。而去年華安證券凈利潤下降67.7%,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自營業務虧損2573萬元。
這8家券商中,對于自營最依賴的恐怕是東方證券,前三季度自營收入占比高達69.8%,累計同比上升24.7個百分點,這正是今年前三季度東方證券凈利潤逆勢增長四成的原因。東方證券在業內一直以自營高收入為特色,占比高居不下,多年維持在五成左右。去年上半年熔斷期間,公司自營盤損失慘重,一度虧損10億元。

面對波動如此巨大的業務,券商也在積極轉變。以東方證券為例,公司正在從傳統自營向銷售交易,傳統股票投資向 FICC 業務(簡稱固定證券收益、貨幣及商品)的戰略方向轉型,衍生品業務方面從傳統的 alpha 策略投資向期權、國債期貨、商品期貨等多品種的場內交易以及場外衍生品銷售與交易轉型,因而收益逐步增加且多元化。同時東方證券也在報告中表示,會大力提升其他業務的貢獻比重。
投資能力分化
在今年券商自營成績向陽的另一面,有9家上市券商的自營收入出現了滑坡,分別為方正證券、國泰君安、東北證券、中原證券、國信證券、西部證券、東興證券、中國銀河和國金證券,前5家降幅均超過10%。
不過降幅排名靠前的方正證券和國泰君安則是因出售股權導致的。三季報顯示,方正證券前三季度自營收入為9億元,同比下滑66.8%,下滑幅度排名第一。方正證券相關負責人在接受《投資者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自營收入出現大幅度下滑,主要是由于2016年同期公司拋售東興證券賺取了10.9億元的投資收益,導致比較基數過高。與其相似,國泰君安自營下滑28%,是因為去年同期轉讓海際證券所致的高基數效應,如果剔除這一干擾因素,其自營收益同比大增27%。
降幅排名第三的是東北證券,前三季度自營業務收入10.1億元,同比下降27%。東北證券的自營業務一向占比都比較高,但今年表現差強人意,拖累公司整體利潤也同比下滑四成。其三季報未披露自營下滑的原因,但是我們從半年報中了解到,公司在上半年減少了權益類和固定收益類的資產配置,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公司踏空了藍籌股的行情。
中原證券前三季度自營收入3.15億元,同比下滑13%,其自營上半年還發生了虧損。對于下滑,公司認為自營還算穩健,稱堅持價值投資,積極應對股債市場波動,對權益投資將尋找市場機會,對債券投資將及時調整規模和結構。
總結起來,這些自營收入同比下滑的券商,除了東北證券和中原證券投研能力有待提高外,其他券商自營收入總體還算穩健。從這個角度來看,這個賣方的券商,作為買方投資能力也是不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