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昌海
摘 要:基于信息技術的應用普及,互聯網逐漸融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手機中的APP軟件種類增多,涉及到諸多領域。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要想實現全面發展,最重要的就是要與時俱進,能夠吸引讀者,不再單純地被當作圖書查詢的工具。在網絡傳播媒體的發展過程中,新型圖書館實現了全面發展,而這同樣也是圖書館的信息革命,從根本上轉變了圖書館的服務理念以及信息的獲取方式,確保圖書館的信息傳播速度有所增強。
關鍵詞:互聯網通信技術 數字化圖書館 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9-00-01
在互聯網通信技術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手持移動終端設備的使用數量明顯提高,智能手機的用戶群體規模不斷擴展。在移動互聯網與移動終端設備的作用下,圖書館移動業務逐漸退出,并且與自身資源特點相結合,實現了APP與公眾平臺服務的發展目標。基于此,文章將以互聯網通信技術為切入點,深入探討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途徑,以供參考。
一、數字化圖書館APP客戶端的建設
所謂的APP,是將不同種類的移動智能終端系統作為發展基礎,集中資源、社交與平臺等多種功能,通過免費的方式或者是離線的方式為用戶提供服務,同樣對用戶體驗給予高度關注,是一種移動應用程序[1]。而在云端化與社交化移動服務的驅動之下,多種類型的APP形成并被廣泛使用。與傳統的瀏覽器相比,APP客戶端的使用更加方便且用戶的體驗也更為豐富,因而備受客戶的認可。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目前用戶每天對APP客戶端使用時間超過網頁瀏覽的時間。APP客戶端的的功能十分豐富且形式多樣化特征明顯,能夠實現資源的深入挖掘與集成,并保證個性化的定制和推動,為圖書館服務的延伸提供幫助。除此之外,圖書館APP客戶端的隨時性與隨身性特點也相對明顯,所以用戶的接受程度也相對較高。
對于圖書館APP服務來說,并不僅僅是照搬OPAC的功能,或者是對個人借閱信息的查詢,而是能夠針對各用戶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服務。而讀者則可以對APP進行靈活地運用,有效地管理個人借閱賬戶,具體的內容涵蓋了圖書借閱信息的查詢與續借等,能夠及時提醒圖書的歸還,對于圖書館的館藏進行隨時查詢,還可以提供數字資源檢索等相關性的服務。這樣一來,就能夠突破時間與空間以及網絡約束,實現了傳統圖書館服務向“無線讀者”的轉型發展。
二、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
騰訊公司在2011年推出了微信軟件,可以為智能終端提供即時的通訊服務,屬于免費的應用程序。而微信是可以支持跨通信運營商且實現跨操作系統的重要平臺,在網絡的支持下,能夠實現語音短信、圖片與文字和視頻的免費發送。在2012年,公眾平臺有效推出。而微信圖書館平臺的運用,使得圖書館服務更為便捷,與讀者日常生活更加貼近。
對于圖書館微信公眾平臺而言,所推送的信息主要包括兩種類型,即廣播式信息與個性化的信息。其中,廣播式信息一般推薦的內容包括了圖書館內部的新聞與講座等。個性化的信息則包含了用戶的圖書借閱信息與導航信息以及專題信息等。從本質上來講,微信公眾平臺是確保讀者和圖書館集成管理自動化系統與不同類型數據庫信息交換的重要載體[2]。在有效對接圖書館微信平臺和其他數據庫的情況下,微信平臺用戶則能夠通過手機終端對圖書館圖書信息內容進行有效地查詢,并完成借閱、續借與預約圖書的任務,同時也能夠實現圖書證的解綁與掛失等多種操作。
三、數字化圖書館建設中互聯網通信技術需要注意的問題
第一,每個圖書館的APP客戶端功能十分類似,個性化特征并不明顯,經常存在將第三方標志修改為本圖書館標志的情況,便可應用在圖書館自身的APP軟件中。在這種情況下,APP客戶端的服務形式就相對單一,問題明顯。對數字化圖書館APP客戶端進行定制的基礎上,其他圖書館也會選擇使用第三方所提供的移動客戶端,因而服務的內容與模板樣式也十分相似。唯一的區別就是不同圖書館OPAC的內容有所差異,但是卻始終無法將圖書館自身的個性化特點突顯出來,也難以突出館藏文獻資源的特色[3]。
第二,絕大部分圖書館的微信平臺在信息推送方面內容相對簡單且官方性較強。針對這一問題,需要對微信獨有的特性進行運用,即能夠實現文字、語音、視頻以及圖片的及時性發送,確保信息特色程度的提升,吸引更多的讀者給予關注。其中,可以每周組織開展圖書知識競猜的活動,并且通過平臺發送讀者朗讀的語音,亦或是讀者可以手繪出相應的圖畫,并且競猜出小說的名稱與作者。另外,也可以開展書評征文的比賽,積極地組織微信的書友會等等。在交流會這一活動中,可以邀請相關人員參與其中,并直播現場的實際情況。這樣一來,讀者就能夠走入到圖書館當中,而并非將圖書館當作圖書查找的場所。另外,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還能夠實現閱讀推廣的目標,以保證形成全民讀書的習慣。
第三,可以積極構建微信公眾平臺自動回復的信息庫,而所回復的內容應當是讀者最常詢問的問題,特別是圖書館圖書借閱的規則與開館、閉館的具體時間等等。在微信用戶對此平臺進行使用的過程中,輸入所需查詢的信息,平臺可以自動地回應。除此之外,要創建讀者建購的平臺,進而在微信平臺的作用下,可以向圖書館的采編部門推薦所需購買書籍,有效地突破時間與空間的購買限制。而作為采編部門,同樣可以及時地獲取讀者反饋信息,并且將所需采購的書籍名稱及時地添加到購書的名單當中。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數字化圖書館服務的發展逐漸向著個性化信息服務方向轉型。文章針對圖書館的APP客戶端與微信公眾平臺建設展開了相關性的分析,并且探討了建設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雖然APP客戶端和微信公眾平臺的發展具有一定的前景,但仍需正確認識的是,兩者建設均存在不足之處,需要圖書館行業的相關人員主動參與數字化圖書館的開發以及推廣當中,對互聯網通信技術予以靈活地運用,并實現有效地改進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夠確保數字化圖書館的建設更具多元化與個性化的特征,對于中國夢的實現具有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陳婧慧,劉佳佳,王英娟等.基于互聯網通信技術下的數字化圖書館建設[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6(3):235-235.
[2]孟昭學.探析數字化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創新與發展[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3(10):235-235.
[3]李丹.探析數字化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的創新與發展[J].學周刊C版,2014(11):50-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