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輝
財務管理是一門既涉及經濟學、金融學,又涉及管理學的邊緣性、綜合性學科。財務管理既闡明了其是什么、干什么,又揭示了財務活動的一般規律。前者屬于財務管理基礎理論,后者屬于財務管理應用理論。近幾年來,許多理論工作者對財務管理的理論進行了深入探討,并以此指導企業財務管理實踐,但是本人認為我國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還存在一值得探討的問題
一、財務管理目標理論與實踐脫節
財務管理目標是企業財務活動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決定著企業財務實踐活動的發展方向。我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主要觀點包括:利潤最大化;每股盈余最大化;企業價值最大化;利益相關者收益最大化等。目前我國高校財務管理課程教材均將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并以此為導向展開各種應用理論介紹。高校財務管理教材應是指導財務管理實踐最主要的理論工具,但我國高校目前的財務管理教材沒有發揮其應有的功能。將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主要是借鑒西方的理財理論,且主要是針對上市公司而言。非上市公司看不到企業價值達到何種程度,只能知道每年利潤的變化和凈資產收益率的變化。因此,在財務管理實踐中,我國大部分非上市公司仍以利潤最大化或盈利能力最大化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只有少數企業以凈資產收益率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另外,高校財務管理教材將“企業價值最大化”作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后,均介紹了杜邦財務分析體系,而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卻是圍繞“凈資產收益率最大化”這一理財目標展開的。所以說我國的財務管理理論本身也存在一定的矛盾。
二、財務管理理論假設與實踐脫節
在我國高校財務管理教材中介紹的大量企業理財的方法及模型都是以一定的假設條件為前提的,且這些假設都是些理想的狀態,而在實踐中企業很難應用。如果進行財務管理理論研究,上述一系列的財務管理假設或方法都無可厚非,但如果將這些內容引入高校本、專科財務管理教材,不僅對我國的財務管理實踐沒有指導作用,造成財務管理理論與實踐脫節,而且還會給學生帶來許多困惑,使其產生內容空洞、抽象的感覺。
三、財務管理的內容與實踐脫節
隨著財務管理環境的改變,我國財務管理研究的內容已解釋不了現在出現的問題。比如,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市場價格浮動的風險越來越大,如何規避價格風險,財務管理理論沒有相應解釋;同時,企業所處的利率風險、匯率風險等經營風險也越來越大,企業還可以針對納稅稅率的不對稱,實施有效的合理避稅,對這些的研究,目前財務管理理論的研究還不是很明確。
針對目前我國財務管理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的這些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改進。
1.財務管理理論一定要針對我國實踐進行提煉
財務管理理論之所以與實踐存在脫節,主要是因為我國的財務管理理論大部分是借鑒西方國家的財務理論,而這與我國的國情并不相符,雖然在理論中針對我國實踐加入了內容,但始終不是根據我國的國情形成的,因此應研究我國企業的實踐,結合我國國情對財務管理內容進行提煉整理,才更具有現實性。
2.正確確定切實可行的財務管理的目標
財務管理目標是財務管理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正確認識和確立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不僅是財務管理理論研究的重要內容,而且也是財務管理實踐的客觀需要。財務管理目標既是連結財務管理基礎理論與應用理論的紐帶,又是溝通財務管理理論與財務管理實踐的橋梁,還是財務管理理論系統和實踐系統運行的定向機制。財務管理理論對財務管理實踐的指導作用集中表現在對財務管理工作的導向上,而這正是財務管理目標理論的功能所在,其使財務管理理論能夠有效地為財務管理實踐服務。因此,我國企業財務管理目標的現實選擇應該是“盈利能力最大化”。因為反映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是凈資產收益率,而杜邦財務分析體系處于頂端的指標即是凈資產收益率(或稱股東權益報酬率)。凈資產收益率是一個綜合性極強、最具代表性的財務比率,是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的核心。杜邦財務分析體系隱含了以盈利能力最大化為企業的財務管理目標。
3.將資源有效配置的觀念貫穿于財務管理的全過程
為了使企業的發展戰略按照不斷增加股東財富的目標去設計,并且將這一設計要求在日常的經營管理中得到落實,最好的方法莫過于將有效配置資源的觀念體現于戰略管理和經營管理的整個過程,因為資源的有效配置無疑是增加股東財富的源泉。近幾年的跨國公司的購并浪潮顯示,企業購并動機不再是單純地追求短期高額利潤,而是站在戰略的高度,在更大經濟規模基礎上配置資源,開拓市場,更新技術,實現技術和資本密集產業的升級,以求能夠不斷為股東創造新財富。在成本管理方面,近十年來的經驗表明,隨著以直接人工和間接費用為基礎的傳統的制造成本制度逐步退出歷史舞臺,注重資源配置的、以作業基礎管理技術為核心的成本控制系統,將成為跨世紀的成本管理之主流。成功的財務管理人員已經清楚地認識到,將資源配置與每一項作業的成本動因緊密聯系起來,毋庸置疑地為增加股東財富開辟了新的空間。
四、明確財務管理的實踐發展方向
要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首先,納稅籌劃主要就是謀劃資金流程,它作為減少稅收成本最有效可靠的途徑,將被越來越多的經營管理者所采納。納稅籌劃是以財務會計核算為條件的,為此就需要企業依法設立完整、規范的財務程序,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規范財會管理,進行正確的財務處理,使整個企業的經營、投資行為合理、合法、經營活動良性循環,從而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和企業經濟效益,促使企業經營管理水平不斷躍上新臺階。其次,稅收的法規、政策在一定時期內有其一定的適用性、相對的規范性和嚴密性。企業要達到合法“節稅”的目的,要求其會計人員提高業務素質,既精通會計準則和財務制度,又熟悉現行稅收政策和稅法,以使企業在稅收企業財務工作的導向應從單純利潤導向向價值、現金流量和利潤三位合一的導向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