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愛 袁宇迪
在校園社團活動中,學生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鍛煉和培養。社團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能力、陶冶情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大力開展學生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學術、體育、藝術、娛樂活動,建設以社會主義文化和民族文化為主體、健康生動的校園文化活動。
一、科學構建校園活動,提升育人功效的實效性
樹立以人為本、全面育人的科學發展觀,以創新教學理念、開放教學時空、優化教學過程等為構建校園活動的突破口,以提高育人功效的實效性,切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1. 強化思想教育,引領校園新風氣
堅持把校園建設放在首位,實施“全面育人”的全員培養計劃,在校外建設良好的活動教育基地,在校內建設“學習中成長,活動中閃光”的理念,開展思想文化教育。
目前大多數學校已經走入了教育與生活相剝離的教學模式當中,過分強調理論性教學已經成為了落后于時代的累贅。教育學家陶行知認為,為做而教是“真教”,為做而學是“真學”。心理學家把人的需要由高到低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當代學子應該充分明確自身對學習的需要,對癥下藥、循序漸進,滿足自身的求知欲望,主動學習、自覺學習。
長此以往,這成為了限制學生重智輕德、重模式而輕創造的學習思潮。學校應該注重學生的思想教育,轉換思維教學模式,使學生在創新創意的道路上確定自己的思想道德素養、教育科學觀、人生觀、價值觀,重視激發學生的主動創造性,重視學生對所有生活問題的探討與理解,開闊他們的視野,提高社會實踐能力。
2. 活動創新創意,探索教育新形式
良好的校園活動教育理念,使得學生能夠在享受活動帶來的充實感之外,還能夠感受到活動所帶來的樂趣。教育新形式的開展,最好能夠結合學生實際,采用啟發式、體驗式、互動式的方案,在創新創意的推動下深入學生的腦海中。如可引進一些思想潮流,丟掉刻板的教育舊形式、舊制度,并對教師、學校的相關負責人進行理論培訓,充實教育新形式的理念。
學校要敢于突破教學區域的束縛。傳統的授課模式規定一定的教育模式,按照統一的教材、時間以及模式進行“教師——教材——學生”三點一線式的生產流水線,最終得到的結果只會禁錮學生學習的內容、嚴重扼殺學生的創造性及個性發展。所以,學校要敢于邁出創新創意教學的第一步,突破一定的空間區域,可用一些角色扮演、講演、參觀、實踐等對學生進行活動形式豐富的教育,以引導學生觀察、思考。與實踐相結合的新方式,能使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得到發展。
3. 不拘一格,打造育人新校區
系統設計可行性的育人教育理念,按照學科標準進行分門別類地引進學習活動。可通過共同培養、寒暑假活動、文化交流等形式,和其他名校進行聯合實踐活動,在此過程中探索合適的活動組織體系。為把校園建設成人才的發源地,只要是對學生成長成才有益的校園活動,都可以大膽地進行探索,為形成一個良好的、開放性的校園而努力。
譬如考試是現階段教育的一大特點,是衡量學生學習的一種重要評估手段。人的發展各具特色,每個人都有著不同于別人的個性特點,因此教育沒有權利去干預學生的發展方向,也沒有權利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人。在某種意義上說,這抹殺了一個人的個性和創造力。所以,教師育人應該不拘一格,應該按照全面育人的標準,對學生的學習評價進行改革,以創新創意為主要的考核標準。在對學生個人的評價上應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在學生自主學習、課余活動等形式中進行觀察與培養,重視開放性教學、層次性測試。
二、科學構建校園活動,提升育人功效的可操作性
以全員教育和全方位教育的理念為核心,通過推行、檢查、反饋、激勵的形式,進一步推進養成教育的落實。
1. 讀書育人
我校將每年的3-4月定為“讀書活動月”,營造濃厚的書香氛圍,激發師生讀書熱情,通過“圖書大換購”“圖書漂流”,使師生養成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的習慣;通過“名家閱讀指導講座”加強對學生推薦書目的讀書指導,重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習慣;通過年級特色活動的開展,以“大手牽小手——師生共讀一本書”活動為契機,豐富讀書形式;通過“經典誦讀大賽”引領和推動學校精讀百書和誦讀經典活動的深入開展,全力打造書香校園。
2. 活動育人
精心打造德育品牌活動,創新活動形式,逐步實現活動目標多元化、活動資源整合化、活動內容系列化及活動育人效果全面化。創新開展一年級新生的開筆禮;各年級分別以“愛校、交往、勞動、自主、責任、立志”為主題組織開展年級主題活動,做到有方案、有啟動、有過程(實踐、記錄、閱讀)、有展示、有總結;注重學生的社會實踐,每學期至少開展一次課外實踐活動,親近大自然,走進教育實踐基地,讓學生在課外實踐中體驗生活,得到鍛煉;組織科技教育活動,通過科技創新比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
3. 常規育人
制訂學校的養成教育一級指標:文明禮儀、安全自護、物品擺放、環境保護、學會學習、熱愛讀書。再由各年級組根據本年級學生特點制訂二級指標,通過《文明禮儀歌》的推行和落實,班會指導、集會教育、榜樣激勵等形式,力促德育常規工作,做到大事做小、小事做細、細事做精,促進學生的習慣養成。
4. 環境育人
注重班級文化建設,制訂班級文化建設評比方案,營造健康向上、富有成長氣息的班級文化氛圍,建立寬松、清新、充滿人性關懷的班級文化,形成既有凝聚力又有制約性、激勵性的班級精神。豐富班級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在傳統中挖掘新意,使班級文化與學校辦學理念融為一體,突出環境育人的重要性。此外,學校還努力打造書香班級、書香年級、書香校園。
本欄責任編輯 羅 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