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鋒
摘 要:通過對福建省慢射8名運動員不同賽前訓練時間安排的研究,為男子手槍慢射運動員賽前周期訓練時間安排實施有效的控制提供理論與實踐。
關鍵詞:男子手槍慢射項目 賽前周期計劃 訓練計劃劃分
中圖分類號:G8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9-0-01
一、引言
通過運動訓練培養運動員最佳競技狀態,使之在重大比賽中獲勝,從項目理論來區分射擊屬心智、技能類項目,從周期訓練學理論的角度來比較,由于項目的本質特征的差異,射擊項目在訓練提高、賽前訓練調控以及比賽發揮等主要方面與體能類項目有類似的地方,更有其本質的區別。特別是在賽前的調控方面射擊項目可控性難度較大。
二、賽前訓練重要性
在專項訓練過程中,不同周期、階段的訓練目的、要求都有所不同;一個完整訓練周期中,準備訓練期在于提高加強專項力量、專項技能等方面的能力;賽前訓練則是提高、保持、調整其能力狀態。作為賽前訓練,它是基礎準備訓練階段與比賽過程的中間過度環節,是把在基礎訓練、準備訓練已獲得的專項技能,通過賽前的誘導訓練,心態調整,動作整理,器械準備等一系列的調控訓練,使其各方面的綜合能力能夠繼續延續保持到比賽,最終發揮正常水平。
三、賽前訓練周期計劃
1.賽前訓練各小周期安排:目的是使整個賽前訓練符合訓練學原理,以保證經過科學調控,以最佳狀態參加比賽。
2.賽前訓練手段:以打好比賽為目的,進行對抗性強、刺激性強的實彈射擊內容安排訓練,使運動員適應比賽應激刺激的反應。安排大強度訓練,根據運動員適應比賽應激刺激的反應能力合理安排。
3.負荷訓練:指示制定要合理,要有一定的難度,達到強度需要。不可過高要求,要結合以往訓練比賽的實際情況進行安排。
4.體能訓練:這個階段的訓練手段以中長距離和慢跑和有助于發展專項力量的訓練手段為主。根據慢射項目運動員的特點,平時2000—2500米,大運動量增加到4000—5000米,使運動員具備有相當的力量基礎并保證體力充分,目的是適應大強度專業訓練需要。當減少身體訓練運動量時,跑步乃要堅持。
5.實彈量安排:實彈要根據負荷和技術發展的需要,采取既有計劃又能靈活掌握的原則,根據訓練狀態發展得實際情況合理安排。在尺度掌握上,要根據各運動員承受負荷的能力和技術發展的態勢適時控制。
6.恢復手段:除體能活動的積極性恢復手段外,還應借助科學理療儀器設備進行調整恢復。
7.心理調控:安排要早落實,要根據以往比賽中曾出現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在這個跟那個賽前訓練中及時安排。特別的誘導周期訓練中應注重模擬體會,有方法、有步驟地反復體會正確動作概念。運動員的比賽方案要從正確的思想活動和思維方式方面進行準備。
四、賽前階段訓練安排的時間調控
1.達到最佳競技狀態所需要的時間
運動員每參加一次比賽都要有一個自身動員的過程和動員內容,動員過程的長短與自身的技術能力大小密切關系,動員內容包括訓練條件準備、目標設定、訓練內容和方法的確定、心理調整、身體素質改善、技術動作完善、適應過程等。通常競技狀態達到最佳需要5-7個訓練周,開始的3-4個訓練周由于連續的較大訓練量刺激所造成的疲勞和不適應,競技狀態不會有大的變化,經過適應和技術動作的完善,加之訓練減量,后期的1-2個訓練周會出現明顯的提高。
2.最佳競技狀態的保持時間
每個賽前訓練階段一般只會出一次最佳的競技狀態高峰,這個峰值的維持時間長短是有個體的差異性,它是因人、因訓練水平的高低、因技術動作完善程度、因準備是否充分、因身體素質強弱、因技術動作基本功是否扎實等素質決定的,一般規律是越高的、越強的、越好的,他的保持時間就越長。如果訓練安排的科學合理,最佳的競技狀態保持時間一般能在10天左右。
3.賽前階段訓練周期時間結構和階段安排
賽前訓練周期時間結構要和訓練階段對應起來,做為一個訓練中周期至少不能小于4個訓練周,最好安排5-7個訓練周,這個中周期應安排三個訓練階段,即基礎整理和完善、綜合能力提高和賽前調養三個階段。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可在基礎整理和完善階段安排2-3個訓練周,在綜合能力提高階段安排3-4個訓練周,在調養階段安排1周左右時間,每個訓練周為5-6個訓練日。
五、賽前訓練周期劃分
1.準備適應期
對前一場比賽進行總結,通過恢復性訓練,明確下一個加量小周期訓練任務,做好思想方面準備,實彈量占訓練時數50%。
2.加量小周期
增加專項訓練,提高據槍相對穩定水平和動作定型程度及用力協調能力。通過空槍和密度結合訓練,逐步增加實彈量,從而達到專項持久耐力。這一階段負荷(專項訓練)和負荷強度(實彈要求)。
3.減量期
通過專項訓練量,提高據槍相對穩定水平和動作定型程度及用力協調能力。通過空槍和密度結合訓練,逐步增強實彈量,從而達到專項持久耐力。這一階段負荷量(專項訓練)和負荷強度(實彈要求)恢復手段有理療、按摩。
4.加強度小周期
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通過實彈負荷強度,提高運動員心理負荷承受能力,心理活動控制能力和綜合技術協調反應能力。根據各運動員的不同特點,通過有效的思想工作,用積極的思維方式,樹立動作信心。訓練內容主要有:對抗性、要求性、達標式實彈射擊,最后以比賽方式考核練習,結束本周期訓練任務,同時,做好單發動作規范率、10命中率、遠彈(9環外)控制能力的監控工作。
5.調整期
主要任務,做好大強度訓練后的體能和心理放松工作。運動員完成比賽方案,教練員做好比賽預案。
6.誘導訓練期
運動員樹立正確的知道思想,建立比賽心理定向和臨戰心理引導工作,以激發比賽情緒和斗志為目的,注意控制好他們的情緒,一步完善比賽方案和比賽預案,監控工作通過思想交流和觀察其精神狀態,判斷運動員的自信心和比賽欲望是否達到最佳狀態,如不對要及時采取措施。
7.比賽階段
在有限的賽前訓練時間里,盡快適應賽區氣候和比賽場地環境。教練要控制好運動員的活動,保持平時生活規范,保證運動員的活動,保持平時生活主。教練員準備的比賽預案要落實到位。
六、論述
手槍慢射項目賽前訓練要周密設計,細心安排,賽前周期的訓練是調控競技狀態的最關鍵訓練練階段,訓練的安排和設計是使運動員在賽前訓練階段出現最佳的競技狀態,之以便在比賽時創造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田麥久等.運動訓練科學化唐所.Remington體育出版社.1989年.
[2]中國運動訓練學會.中國運動訓練理論與實驗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