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霞
摘 要:臨夏回族自治州歷史文化深厚,多民族文化融為一體,挖掘和闡發其中蘊含精華,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元素,勢必為建設幸福美好新臨夏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和豐富道德養分。
關鍵詞:民族文化 公共文明素養
中圖分類號:G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9-0-01
文化滋養文明,文明反哺文化,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目的說到底是為了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提升公共文明素養、促進社會文明發展。臨夏回族自治州歷史文化深厚、民族文化豐富、宗教文化多樣,挖掘和闡發其中精華,傳承和弘揚優秀元素,勢必為建設幸福美好新臨夏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動力和豐富道德養分。
一、堅持天人和諧,珍愛自然、綠色發展
臨夏是遠古人類生息繁衍地之一,五千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生活,兩千年前秦漢王朝就設縣、置州、建郡,有“河湟雄鎮”之美譽。臨夏歷史悠久、生生不息,一個重要因素在于尊重“和諧”這個世界萬物的最高準則,實現不同事物之間的協調統一、恰到好處,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近年來,受市場經濟的影響,人們為了方便自己或者獲得利益最大化,對自然界大規模的利用、控制、征服,人類生態環境、生存環境、生活環境隨之惡化,出現了諸如環境污染問題、假煙、假酒、黑心棉、注水肉等誠信缺失問題、建筑豆腐渣工程等。這些現象表面看似得到了個人的利益,但卻損害了公共的利益,而公共利益的損害,最終個人利益也得不到保障。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建議》指出,綠色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重要體現。這表明中國未來的發展,將通過綠色理念引領走向可持續發展。所以,臨夏也必須立足于自己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汲取歷史文化之和諧觀,將實現現實利益與理性智慧、科學態度、道德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堅持天人和諧,珍愛自然、綠色發展。
二、守護文化多樣,秉承仁德、崇尚禮儀
臨夏境內有回族、東鄉、保安、撒拉等22個民族,保安族、東鄉族是臨夏州獨有的兩個民族,回族有著全國得天獨厚、獨一無二的民俗文化資源,這些民族文化共同組成臨夏州的穆斯林民族民俗文化圈,使臨夏文化生態呈現出多樣性、共生性特征。這種多樣性既是對文化個性與特殊性的表達,也是人類共同文化品質的展示。正是由于尊重文化多樣性,尊重文化的獨立性、異質性和完整性,我們才深切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而要使這種多樣性一直延續,須消弭強勢文化一方對弱勢文化“文化霸權”。體現在人際關系中,就是要消除不同的利益群體、不同的宗教信仰間的分歧和對立,秉承仁德,崇尚禮儀。
仁德、禮儀既是道德素質的核心,又是人們立身行事必須遵循禮的原則。當今市場經濟的發展加速了社會體制的轉型和人口的流動,社會上人與人之間,甚至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漸漸疏遠,人際關系中的不和諧因素日漸增多,人際交往中越來越失去禮儀。同時,我國現階段生產力水平發展不平衡,貧富差距較大仍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再加之天災造成的破壞作用,人人都能奉獻一片愛心、扶危濟困顯得尤為重要,這就需要在全社會提倡仁愛思想、鼓勵發展禮節。
三、傳承工匠文化,專注做事、健康審美
臨夏文學藝術資源異常豐富且負有盛名,臨夏“花兒”被批準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康樂縣、和政縣分別命名為“中國花兒保護基地”、“中國花兒傳承基地”,積石山保安族東鄉族撒拉族自治縣、永靖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民歌考察采錄地”,河州磚雕享譽西部,刺繡、文學也都獨具特色。這些文學藝術資源包含著專注專業、精益求精的工匠文化,啟示當今時代人們,首先,要有良好審美素質。審美素質是衡量社會文明進步的標志之一,它敏銳地折射著社會的發展、環境的變化和教育的影響。一個民族審美意識薄弱,審美素質低下,審美崇尚錯位或者扭曲,會導致很多非人性的、非文明的、無愛心的、暴力性的心理長期存在,而持這種心理的人往往對自然的、藝術的、人文的、歷史的事物持不尊重或不珍視的態度,往往將現實利益或個人私欲凌駕于上,最終造成對自然環境、人文環境的雙重、循環破壞。對于忙忙碌碌的現代人來講,靜心體會文學藝術中的審美觀點,吸取其中的寧靜、含蓄、內外和諧,對于我們人格的樹立、生活方式的選擇、乃至于生活環境的構筑、城市文化的建設都有莫大的益處。
其次,要回歸初心、職業精神和職業道德。當今社會,人們心浮氣躁,追求 “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甚至造假、模仿、偷工減料、為了賺錢而故意生產有毒食品等等。為了改變這種現狀,就要使職業精神成為一種人所共識的基本素養和必備的人生境界,依靠信念、信仰,不斷改進、不斷完善產品,最終,通過高標準要求歷練之后,成為眾多用戶的驕傲,無論成功與否,這個過程,他們的精神是完完全全的享受,是脫俗的、也是正面積極的。
四、發揚正信正行,熱愛祖國、團結進步
伊斯蘭教“四大教派”在臨夏俱全,“四大門宦”在臨夏頗有影響。伊斯蘭教主張,愛國是信仰的一部分;穆斯林要像鳥兒眷念自己窩巢一樣熱愛自己的祖國。伊斯蘭教把愛國思想提升到了信仰的高度。伊斯蘭教的許多文學藝術及經典名著都蘊涵著強烈的愛國情懷,具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思想;歷史上曾經出現過許多穆斯林愛國仁人志士,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和維護祖國領土完整貢獻出了自己的畢生精力和寶貴生命;現如今,服務于各條戰線、各行各業的穆斯林同胞中,涌現著一批又一批的先進模范。所有這些,無不與他們心底里埋藏著的那顆熾熱的愛國之心密不可分。如今,更應將愛國主義光榮傳統發揚光大,更加懂得不論何時身在何地,自己民族、宗教的前途命運永遠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是須臾不可分的,旗幟鮮明地反對宗教極端思想,學好漢語、處理好同漢族群眾的關系;反對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維護促進民族團結,齊心協力,共同促進祖國的發展繁榮,反對一切破壞團結、分裂祖國的活動。
參考文獻
[1]1990年12月,費孝通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國——個人的經歷”主題進行演講時提出的處理不同關系的十六字箴言。
[2]鄒廣文:《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文化關切——學習習主席G20杭州峰會重要講話精神》,《光明日報》,2016年9月24日。endprint